說到以財政手段促進防腐工作,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表示很中肯,但總有些不易的味道在里面。
“財政作為管理政府資金的核心中樞部門,管理好資金,實際上就是為我國反腐事業最大的,也是最實際的,最直接的貢獻。”李成言研究反腐事業多年,他的感覺,財政之于反腐事業,是一種“最貼切的,最源頭的控制”。
財政是另一種審計
“提到反腐你會想到什么?審計,控制,反貪局,等等。似乎他們就是控制腐敗的最有力武器。但我認為,相對于這些事后的努力,有時候更需要我們對于源頭的控制。”李成言表示,財政的機能,核心在于預算和執行,而這兩個環節,實際上都是反腐的利器。
“我這么說是有道理的。你比如說預算。我們現在提出了一個概念,叫亞腐敗概念。什么叫亞腐敗?就是制度允許范圍內的腐敗。”李成言表示,對于三公消費及現在無限膨脹的行政成本而言,這實際上就是另一種腐敗,“而且這種亞腐敗會催生政府官員的驕奢,一旦他們的欲望大于制度所能提供的,他們就要形成更大的,真正的腐敗。因此,我們現在轉變了思路,認為如果要遏制腐敗,實際上應該從遏制制度內的亞腐敗開始。”
那么財政如何作用于亞腐敗?李成言表示,如果非要下一個定義的話,實際上就是財政資金的全程深度管理。“有人說是財政資金的績效管理,我認為不完全正確。除了管理的嚴謹,也要透明。”
李成言說,財政的嚴謹性,應當在于資金的長效管理。“為什么會滋生政府性資金腐敗問題?我認為,就是財政資金的使用范圍還有可商量的余地。而財政所需要做的就是讓這個余地盡可能的小。這就需要財政不僅僅是在預算上做文章。預算是一部分,預算執行才是需要財政追問的問題。每筆錢花到哪兒了?是否符合當初所說?這都是財政的工作,也是反腐工作的有效解決方案。”
暗箱曬在陽光下
如果按照李成言所說,財政對于政府性資金進行深度管理的話,那么如何避免財政部門自身的腐敗問題?李成言表示,這就是財政的另一個工作,需要將資金運行透明化。
“其實這里說的透明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對于資金計劃的透明,其二是資金運行的透明。資金計劃的透明就是預算公開,納稅人有權知道自己的錢被安排到什么地方,這是天賦人權,沒有理由不公開。依據這一公開為基礎,在資金運行上,我們每一步都需要公開。實際上這也是對財政部門的一次自檢。當然我們現在還遠遠沒達到這一程度,有些地方財政已經開始把資金運行情況在內部進行公示和公開,這對于之前已經是邁出了很大的一步。”李成言說。
李成言表示,“反腐,是我們國家自始至終的一項重要工作。當然這個工作要一步一步地走,實際上,最好的監督,是全民監督,最不腐敗的政府,它的所有資金流向和使用,都應該可以坦坦蕩蕩的曬在陽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