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起事業單位,不少人第一反應是“鐵飯碗”、“吃皇糧”。近年來的改革,讓不少事業單位褪去了原有的光環。而在經歷了幾年的改革探索之后,一些矛盾也漸漸浮出水面。不少事業單位改完了,就羨慕那些還沒改的;有些單位一直想改,卻遲遲未能如愿。
給改制算筆賬
L所在單位為某市經營性事業單位(應受訪人要求隱去其姓名),并在早幾年前已實行自收自支。據了解,目前事業單位改制,首先單位的錢全上交給財政,接下來是固定資產的變現折舊,由國資委進行估值,再由新的股份制企業購買。
單位的錢上交國家,L認為理所當然。而固定資產方面需要大家入股,這是一塊需要解決的問題。
據他說,現在就他們單位改制而言不存在太大困難,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為退休人員和將退休人員預留一定的資金,以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當記者提及這方面的改革成本時,L回答說:“我們單位成立之初就把退休的老同志都留給局機關了,加之整個單位年齡結構相對年輕化,在這方面的壓力相對較小,改革的成本也較小?!?/p>
經調查,記者發現該市有相當一部分單位,在這方面的壓力還是相當大的。比如某事業單位在職人員4、5百人,而退休人員也達到了300多人。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單位如果改制,扣除預交的這部分養老金,其實上交給國家的那部分就所剩無幾了,而且可能有的單位還不能全拿出來??梢娺@部分費用造成的改革成本巨大,這可能也是很多單位難以立即改制的原因。
對于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改制后將失去原有的撥款,而有些企業又缺乏市場化前景,這將是他們不堪承受之重。
想改與不想改
在采訪過程中,L不止一次透露出想改的意愿。他表示,單位實施自收自支多年,運行早已企業化,可以適應市場化的多變環境?,F在遲遲未改是由于主管部門認為事業單位改革事關重大,而此時相關配套政策尚未完善,仍需要進一步的論證與研究。
當被問及想改是管理層的想法還是員工的想法時,L說:“對于領導層而言,改制之后他們的自主權會有所增加,這能激發他們管理企業的積極性。
對于普通員工而言,他們也是想改的。我們是知識密集型單位,績效工資早已經搞了很多年,員工的獎金直接與產值掛鉤,多勞多得。其實工資獎金這方面,國家前幾年已經有所限制,只是這幾年在‘限高’方面卡的很嚴。你會看到,很多技術人員非常辛苦、幾乎天天加班,為單位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卻得不到他們應有的那部分獎金,這就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這讓很多人先前的事業單位優越感蕩然無存,使得不少技術人員想改制,甚至有的骨干精英已經有了跳槽去已改制單位的念頭。其實國家實施的績效工資政策原本是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的現狀,現在卻成了我們這些單位的改革動力?!?/p>
當記者追問,如果失去了事業單位的光環,也就會失去相關部門的“扶持”,L回答:“當然會有這方面的得失考慮,不過按往年的產值來看,承接上級機關的項目給我們帶來的收益不足三成,所以這方面影響不是很大。而且就算改了,我們也能憑借自身實力競爭取得原有的項目?!?/p>
而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的不想改的單位。據了解,不少事業單位職工享受待遇良好,一旦失去這些資源,必然讓其難以接受。
L也承認,不是所有人都歡迎改制,他稱:“我們單位獎金方面實行績效考核,不同人的收入自然天差地別,做的不好的一個月獎金也就幾百塊錢。但是盡管如此,工資福利方面我們還是予以一定保證的。倘若一改制,那這方面就得不到保證了。而且有些年紀比較大的老同志,技術遠遠落后于那些剛從一流院校出來的年輕人,他們在改制之后會更難?!睋私猓行﹩挝辉诟闹浦笫チ松霞墕挝坏膿芸?,再加上經營不善,工資都難以發放,單位員工的生存狀況堪憂。
此外,許多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所處行業存在技術含量低、資金需要量較小的特點,即“門檻低”,往往行業競爭激烈。一旦“政府放手”,失去了庇護的事業單位難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比如有些事業單位,原來所承接的項目多為上級部門專門給予,不需要公開招標,往往就內部消化了,不存在競爭,也沒有競爭意識。據該單位人員透露,一旦改制,他們將面對上百家競爭對手,而那些對手都是在市場中打拼多年的“老手”??梢娬敫淖儸F有單純“輸血”模式而向“造血”模式轉變,還需時日。若操之過急,可能會把“好事辦壞”。
改制之后
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聽到這樣的消息。某地區對某一領域的事業單位進行了全面改制。
就企業方面而言,各項管理趨于科學規范。拿財務管理來說,很多事業單位人員都有感觸,原來這一塊做的很隨意,很少做成本預算,甚至還有單位花錢大手大腳。如今這方面大為改觀,不少企業聘請了專門的財務管理人員,對企業收支進行全面管理核算,財務管理實現了規范化,很多單位已經過上了“精打細算”的日子。
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在改制之后對事業單位不再具有“領導權”,大多以政策性的引導或規范行業行為為主。改制之后的事業單位,由于其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再樂意承接一些政府指派的項目。特別是那些公共性強收益低的工程,沒人愿意做,這讓相關部門大感頭疼。有些領導大呼:“指揮不動了”。還有人苦笑說:“還不如把他們都改回來算了,要么就再成立一個事業單位?!?/p>
當記者談及此問題,L坦言:“其實有些政府的項目確實復雜性大而且涉及廣大老百姓的利益,往往需要來回研究修改,最后整個項目的時間拖得很長,而收益也不多?,F在還沒改制的情況是這樣的,政府的項目我們都是二話不說接下來,千方百計把工作做好,然后才看收益。但是改制之后你想想,上面再來項目,企業的領導和員工都是股東,大家一合計覺得項目錢少又難做,不同意那也在情理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