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2”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四年。災后重建任務艱巨而繁重,財政資金為災后重建提供了堅實有力的保障,各項資金是否按時到位?是否科學有效地安排使用?這些問題是民眾最為關心的。
多方籌集資金
發生地震后,面對巨大的資金需求,各級財政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采取多種方式、通過多種渠道,盡全力做好資金平衡工作。
1努力挖掘自身潛力,集中財力支持恢復重建。除采取省委、省政府相關的政策外,各級財政還通過調整支出結構、集中增量財力等方式,努力籌措重建資金。四川省各級財政建立了規模為412億元的災后恢復重建基金。其中省級財政籌集的重建基金270億元。
2用好用活政策,努力爭取各方支持。中央財政、對口援建省市、港澳特區政府、外國政府和組織、各類金融機構以及社會各界投入了大量資金。四川省各級財政加強了與各方面的溝通協調,積極主動地做好服務工作,確保資金早到位、早投入、早見效。
3用改革的辦法、創新的舉措,通過市場化的方式籌集資金。據統計,各級財政通過財政補貼、貼息、BOT融資等多種融資手段,吸引各類金融機構貸款3900多億元支持災后重建。省級財政安排40億元的創新融資資金和6億元的財政貼息資金,通過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予以放大。災區各級財政使用中央基金建立了規模為44.13億元產業發展基金,綜合運用資本金注入、投資補助、貼息、擔保等方式,支持災區產業發展。
合理分配重建資金
為發揮資金統籌作用、形成資金投入合力、提高資金使用管理效益,四川省財政研究制定了“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分類控制、包干使用”的資金分配總原則。“統籌安排”,就是統籌安排好中央、省級和各級政府建立的恢復重建基金、本級財政的相關專項資金,以及對口援建、社會捐贈、國內外貸款、社會資金等各類重建資金,以形成資金合力,切實避免資金使用分散的狀況。“突出重點”,一方面是指在范圍上,突出極重災縣和重災縣;另一方面是指在重建項目安排上,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不允許隨意擴大重建范圍,把寶貴的重建資金用于規劃之外的項目。“分類控制”,是指以中央和省批復的10個專項規劃為依據,按規劃項目分類分別下達資金安排控制指標。沒有特殊原因,一般不允許省級部門和市、縣政府擅自調整。確實需要調整的,必須按程序報批。“包干使用”,是指對重建規劃確定的項目,中央和省政府對市、縣實行補助包干的辦法。若有資金缺口,只能由市、縣兩級政府通過多種渠道自行籌措、自行解決。
在中央基金和省級基金規模確定后,省財政按照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綜合考慮各重災縣規劃投資額度、其他資金來源渠道、財政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學計算各地中央基金包干總量,確定專項規劃分類控制數。在上報省政府審定后,及時將包干總量和分類控制數下達到各地。做到了包干資金提早通知、提早見面,從而使災區政府能夠統籌安排各類資金,落實籌資責任。
按財政部要求,中央基金必須按項目申請預算、撥付資金。省財政先后組織各地申報了11批次中央基金預算,中央基金的到位速度無論從總量的角度還是從分年度指標安排的角度來看,都明顯快于重建項目建設進度,為“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目標的如期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
重建資金從預算申請、預算下達到資金撥付需要一個過程。各級財政開辟了資金撥付的“綠色通道”,通過建立資金專調和預撥制度,有效保證了重建資金及時足額撥付。一是對地方實行專調制度。對所有財政管理的重建資金,調劑庫款安排,全部實行專款專調,下達一批預算專調一筆資金,保障了災區財政有充裕的庫款,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支付困難。二是對項目資金實行預撥制度。在資金預算尚未下達前,對有關地方和部門急需開工建設的項目,采取預撥指標、預撥資金的方式滿足了建設資金的需要。
監督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了資金監管制度。在預算管理方面,要求各級政府安排的恢復重建資金,必須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執行財政部門確定的預算收支科目,不得擅自調整、隨意變更。在資金撥付方面,要求恢復重建資金必須由財政部門根據年度投資計劃和建設項目支出預算確定的建設內容及工程進度,按照國庫集中支付有關程序撥款。在財務管理方面,要求恢復重建資金切實做到專款專用,單獨建賬核算,按規定的標準開支。在捐贈資金管理方面,要求對接收的每一筆捐贈資金,按照捐贈人姓名(單位)、來源地、幣種及金額、捐贈意愿、是否定向等明細信息登記造冊,并開設專戶進行管理。捐贈資金的安排首先尊重捐贈人意愿,積極引導捐贈人意愿與重建規劃相結合。非定向捐贈資金原則上納入政府統籌。
二是創新監管模式。針對災后重建資金量大,政策性強、管理要求高與人力資源有限的矛盾,四川省財政廳依托“金財工程”大平臺,研究開發了“災后恢復重建項目資金管理信息系統”,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了對項目資金的適時在線監管。該系統收錄了規劃內的所有重建項目,全面掌握了項目類別、項目名稱、項目事權、建設方式、建設內容、總投資、年度投資、資金籌集、開竣工日期和建設形象進度等基礎信息。系統還設置了財政性資金分類控制數約束功能,資金分配和撥付只能在分類控制數額度進行,不能擅自修改,避免了資金用于規劃外項目、超計劃使用資金問題的發生。此外,系統還能夠按照不同的管理需求,將容量巨大的信息數據自動生成為不同類型的報表,為有關部門統計、分析和研究問題提供參考。
三是整合監管力量。各級財政與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建立起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協調一致的監管機制,確保了災后重建資金監管全面覆蓋、不留死角。同時從全省財政系統抽調100多名干部長期駐守一線參加災后重建資金項目現場監管,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聯動查處機制。對重建資金項目進行嚴格的投資評審,杜絕財政資金的損失浪費。對累計投資超過1000萬元的項目,還特別派駐了200余名財政監管員,深入項目單位和施工現場對項目實施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