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個不算新聞的新聞讓非稅收入更加顯眼:一些地方財政為了保證收入,在地方企業困難之時反而收取大量的“過頭稅”。而所謂的“過頭稅”,既包含稅收中的“過頭”,也包含高增長下非稅的“過頭”。
然而稅收,非稅收入,是地方財政收入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在很多地方,非稅被當作是地方財政的“調節器”。
社會上一直有一種誤解:非稅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不好的”收入。甚至有學者曾提出,最終要把所有的非稅收入歸結到稅收范圍中去。
但作為財政人,我們知道這是一種誤解。占到一些地方財政收入比例高達過半的非稅收入,是否是一種合理的存在?抑或是一種必須的存在?
我們不禁想問,稅收與非稅收入,到底是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支持著地方財政的運行?在稅收吃緊之時,非稅收入是否可以以調節器的身份出現?飽受詬病的非稅收入,又怎樣才是一種健康的,甚至是積極的存在?
我們需要答案。財政人也需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