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合憲,支出公開、公平、公正,管理有規、有序、有責。
作為一個財稅法系研究學者,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給現在客觀存在的“過頭稅”開出了一句話的藥方。
在他看來,幾十年的財稅法研究過程中,法理不明,立法不全,是造成現在收入情況混亂,“過頭”屢禁不止的核心原因。
多部門百般呼吁,決不能征收“過頭稅”,但事實上,多種原因已經讓“過頭稅”在今年成為了現實。當問題已經發生,我們探討一下解決之道而非預防之道,可能有更為現實的意義。
立法至急
劉劍文表示,稅法與國家稅收收入和納稅人財產權有著密切的關系,國家稅收收入需要得到有效保障,而納稅人財產權也不能受到不當干預,因此稅法必須具有規范性。他表示,稅法的規范性首先表現為稅種與稅種法的相對應性。“一法一稅”,國家一般按單個稅種立法,作為征稅時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據。而且稅種的開征與否一般都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通過制定稅收法律的形式加以規定,使得稅法具有穩定性和固定性。
稅法作為和人民財產權直接相關的法律,應主要由立法機關制定,這也是稅收法制發達國家的通行做法。劉劍文說,中國的情況和這些國家不盡相同,據粗略統計,現行的稅收行政法規大約有30部,有關稅收的部門規章大約有50部。現行有效的法律卻只有3部,即《稅收征收管理法》、《個人所得稅法》和《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這直接導致中國稅收法律體系的整體效力級次不高。
“中國稅收法律制度存在稅收法律偏少,稅收行政法規和稅收部門規章偏多的狀況,需要通過加快立法進程逐步加以改變。”劉劍文說。
劉劍文特別指出,中國目前還缺少一部在稅收法律體系中居核心地位、起統領作用的稅收基本法或者是稅收通則法。在稅收實體法領域,也存在諸多缺失,如中國對證券交易征稅是通過印花稅的形式進行的,有些稅種目前還沒有依法開征。
劉劍文說,當務之急是以稅收法定原則為指導,堅持“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基本思路,加快稅收立法的步伐,構建一個更加規范、透明、法治化,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法體系。
無效的規章
“我們說的規章制度,在它的管轄范圍之內,是有對服從其管理范圍的人群和事物有相對的處理權利的。”北京市律師協會經濟方向律師劉洪峰表示,如果說細分現有的財政收入和稅收方面的法律的話,“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情況。”
劉洪峰表示,在這個問題的討論方面可以說沒有什么意義。“因為規章是一種道德約束,而不是一種客觀界定。比如我們說‘禁止隨地吐痰’,那么你吐了也不會怎么樣。不過是有道德上的約束力而已。”
他說,誠然在稅收和財政收入方面的規章大多數都有懲罰措施,但這些所謂的懲罰對于違反成本來說還是顯得太低,而且相當不嚴謹。“從比較淺顯的方面來講,就有三個無法避免的漏洞:其一,獎勵措施遠遠大于懲罰措施。這也是現在政府類規章的一個通病,懲罰通常顯得不痛不癢,也就被人很經常的忽略過去了。其二,單向懲罰。以某省的稅收規章為例,全篇都是如果未達到本年度要求的懲罰,那么如果超收了呢?他沒有寫。我們按照正常的估計,很可能沒有懲罰,反而有獎。這樣就直接讓過頭稅成為了一種板上釘釘的事實。其三,調節彈性太大。因為這些規章都是由當地主官提出的,雖然有國家級的總規章,但這些地方實際執行的,是這些地方政府修改過的地方版本。而這些版本一定是為地方主官的前程服務的,它里面又另外開了多少口子另當別論,即使是有一些約束性的條文,只要這些條文有礙于地方的增收,我相信這些地方主官馬上就會有相應的應對措施,而且十有八九是調整這些規章,給收入開綠燈。”
劉洪峰表示,這還是非常淺顯的一些問題。以規章約束政府行為,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但卻是“最不靠譜”的一種做法。
也正因此,劉洪峰表示,即使有了相對健全的法律,在我國的現實情況下,也要保持法律的獨立完整性,即盡可能的縮小地方性法規的彈性范圍。而這是保障一部法律正常運行的最基礎條件。
現存有效機制
“但很顯然的是,在我國,立法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劉洪峰表示,與西方法系不同,東方法系擅長于以詳盡的語言描述一件事的所有可能性。“所以我個人認為,稅收基本法的建立可能還需要一個極其漫長的推敲過程。”
但作為一個法律研究者,他也表示,由于稅收在我國是一件變數極大的事件,因此可能法條法并不適合這一方面。“比如我們制定出一部法律,幾年以后這個稅免征或者改變或者合并了,怎么辦?適用于新型稅收的法律還要再次修訂,這又是幾年時間過去了,所以我們有句老話叫計劃沒有變化快,與劉劍文老師不同的意見是,我希望這種稅收方面的基本法更碎,適用方面更加精確,以小型法條共論法理,可能在實際操作層面更加有效。”
他表示,立法是一個政府行為得以規范的最佳模式。“古人說以史為鑒,以人為鑒,這個鑒,就是規范之意。我們總要有一個嚴格的法律,才能讓我們的稅收在一個可控的框架內健康運行。也才有一個有效的判定規則。“過頭稅”只是現在表現出的一個尖銳的表象,實際如果長期沒有一個法律去約束它,在平靜表面下的暗流可能會更多。以鏡為鑒可以正衣冠,稅收,或者說財政收入也是一樣。法嚴方能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