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勢似乎在好轉?
10月25日,財政部、工信部、商務部等部委在河北保定召開會議,商討以擴大國內光伏應用規模以解決目前光伏業產能過剩問題。
10月26日,國家電網發布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及光伏發電并網的有關意見,并公布接入電網的相關標準。
……
光伏產業的拯救行動還在持續。
“對于光伏企業,救還是不救?這已經不需要討論,光伏牽扯到國家戰略、地方政府、銀行、就業等等,影響實在很大。”一位資深市場人士認為。“從最近連續出臺的措施來看,將來主要從啟動國內市場和加快并網入手,這說明中國光伏產業將改變過去錯誤的發展思路,按照產業的發展規律,轉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內需”突圍
光伏的產業鏈大致可劃分為上游(硅料、硅片)、中游(太陽能電池片、電池組件)和下游(光伏電站等應用系統)三個部分。我國光伏產業一直處于“兩頭在外”的不平衡局面。原材料硅材料95%都是由國外進口,光伏產品90%都是出口到國外,產品的上下游均極大依賴到國外的市場。
“歐美雙反已經給我們敲醒了警鐘,而且也這種貿易爭端將會長期伴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所以盡快啟動國內市場非常必要。”上述市場人士認為。
要啟動國內市場,并網問題一直是難題。業界認為,除了光伏發電本身的質量問題外,最大的阻礙還是在于國家電網的壟斷。
我國光伏發電過去主要是以建設大型地面電站和太陽能屋頂工程為主,兩大工程均面臨著并網運行管理的難題。從各大部委頒布的拯救措施來看,下一步將重點推廣分布式發電(分布式發電是指發電功率較小的模塊化、分散化,布置在用戶附近的高效、可靠的發電單元),或將解決光伏發電的并網難題。
10月26日,國家電網一改以往姿態。正式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對入網電壓小于10千伏、裝機小于6兆瓦的光伏電站免費入網。這一舉措被視為光伏企業轉向國內市場發展的一大突破口。
意見稱,今年11月1日開始,對符合上述條件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提供系統方案制定、并網檢測、調試等全過程服務,不收取費用,富余電力將全額收購,且全部并網流程辦理不超過45個工作日。
這無疑是一針強心劑。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認為,《意見》指明了將在兩個方面突破國內光伏應用的瓶頸難題。
首先是權限下放。即項目核準、電網接入、工程驗收等權力下放給地市一級的電網公司,且電網接入及其方案免費。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只要是在300千瓦以上且在1萬千瓦以下,相關業主單位只要持有關文件到地市級電網公司營業部客服中心辦理手續即可,另外,規定電網公司必須在一定的工作日內完成有關審核工作。
其次明確提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接入公共電網的費用由電網公司承擔。該政策將讓國家電網承擔并網費用,彰顯了電網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力度。
業內人士指出,此番國家電網公司的態度發生了變化。究其原因,可能與國家當前大力啟動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的政策導向密切相關。
政策出臺后,能否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也引發很多人的擔心。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就認為這些政策是原則性的,不夠完善和細化。
史立山認為,目前分布式光伏發電面臨兩大制約,一是成本仍然很高,主要依靠國家投資補貼和電價政策;二是電力系統的管理約束,我國的電力系統建立在大電源、大電流基礎之上,在用戶端建大量分布式電源將帶來電力系統管理的革命性變化。
變革補貼方式
一位市場人士認為,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變革補貼方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措施。
該人士認為:“以前政府在對光伏企業補貼方式上存在著一些誤區,這也成為歐美雙反的重要依據。對于光伏這種前期需要大量投資的新興產業來說,肯定需要政府的大量補貼,歐美國家也不例外,但在補貼方式上確實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根據國家能源局于9月28日印發了《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范區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此番啟動國內應用市場政策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在于,將過去的“事前裝機補貼”改為“事后度電補貼”。
即如《通知》提出,“國家對示范區的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單位電量定額補貼政策,國家對自發自用電量和多余上網電量實行統一補貼標準。項目的總發電量、上網電量由電網企業計量和代發補貼。”
補貼方式的改變,將促使光伏項目投資選擇光伏產品時,由低價主導變為質量主導。這也是汲取了2009年開始實施的“金太陽工程”的一些教訓。根據目前的“金太陽”政策,對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按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投資的50%給予補助,對偏遠無電地區的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按總投資的70%給予補助(包括光伏電站和光電建筑一體化)。主要采取“事前補貼”方式,意即項目投資方在項目開建之前拿到補貼。
“金太陽工程”在促進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的同時,弊端也顯現出來,一些地方出現了騙補、電站壽命短、監管不力等問題。
孟憲淦認為,“度電補貼”方式也只是一個過渡性的政策選擇,最終應該走向通過補貼上網電價的方式來發展光伏發電。
另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透露,財政部已經下發文件,將目前三種對光伏產業終端的補貼政策: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金太陽工程補貼和光電建筑補貼全部收歸財政部管理,資金統一發放。
王斯成表示,將這一權限歸到財政部后,意味著未來所有光伏的補貼項目將得到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