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價虛高已成為藥品采購市場的典型病癥,也成為百姓心底的痛楚。為了杜絕藥品流通過程中的問題,保證百姓可以買到質優價廉的藥品,遼寧省政府采購中心推行了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制度。三年來取得良好的效果。遼寧省采購中心主任段君明向我們講述了改革的過程。
前期準備很重要
對全國采購中心而言,藥品集中采購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遼寧政府采購摸石頭過河,摸索出了一條藥品采購的新辦法。段君明介紹,藥品集中采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關系到眾多藥品生產廠商的經濟利益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當時,遼寧省政府采購中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為此,遼寧省政府明確各部門分工職責,在采購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遼寧省政府高度重視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專門成立了由滕衛平副省長任組長,衛生廳、財政廳和政府采購中心十多家單位為成員的省藥品集中采購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由省政府采購中心負責全省藥品集中采購的招標和藥品采購交易平臺的建設及管理工作。為保證此項工作順利進行,遼寧省政府還專門增加省政府采購中心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數量、增加辦公面積和加大必要的設備投資:采購中心增加編制10人,增加內部職能處室1個。同時,遼寧省政府為采購中心解決了3160平方米辦公用房,并提供信息化發展資金280萬元。
當時針對藥品采購的實際需要,政府采購中心分別設立了材料接收組、材料審核組、材料復核組、綜合協調組、限價制訂組、信息系統技術服務組6個工作組,責任到人,有序推進。經省藥品集中采購領導小組同意,遼寧省采用江蘇華招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藥品集中采購與交易管理平臺軟件”進行平臺建設。平臺主要具有網上投標、網上評審、網上實時交易、網上監管等功能,分為招標子系統,評審子系統,交易子系統和監管子系統。
段君明說,為了藥品采購能夠有序進行,采購中心先后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藥品采購處崗位職責分工》、《遼寧省政府采購中心全省藥品集中采購網絡平臺安全管理暫行辦法》、《遼寧省政府采購中心全省藥品集中采購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等制度性文件,并編制《制度匯編》下發到每名工作人員手中,做到警鐘長鳴。
嚴抓采購過程
段君明介紹,從2009年年初遼寧省決定由政府集中采購機構統一組織全省的藥品招標采購以來,外界就一直密切關注此事件,因為無論是對于傳統的藥品采購方式的更替,還是對于政府采購制度擴大規模和范圍來說,這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當時,我們采購中心的壓力非常大,所以在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試點期間,圍繞藥品集中招標該不該做,怎么做這些問題都做了明確的界定。
2009年,遼寧省藥品集中采購工作領導小組下發了《關于印發遼寧省2009 年度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關于公布遼寧省2009 年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需求目錄的通知》兩個文件,標志著遼寧省的藥品集中采購工作正式開始啟動?!秾嵤┓桨浮访鞔_了藥品集中采購的基本原則、實現目標、招標程序等,同時確定了招標目錄。
隨后,采購中心發布了《遼寧省2009年度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招標公告》,招標工作進入實質操作階段,當時共有2660家藥品生產企業報名參與投標,涉及的藥品品規37000個。遼寧省采購中心按照《實施方案》的規定進行議價,組織專家與相關企業談判產生中標生產企業。有數據顯示,遼寧省采購中心首次招標,參加競價的藥品品規8000余個,議價藥品品規11000余個,來自全國各地的6000多位談判代表和來自全省各級醫療機構的80余位評審專家參加了議價談判。
另外,按國家發改委的《藥品差比價規則》規定,對于藥品的不同裝量、不同含量、不同數量、不同劑型、不同規格之間都有比價關系,我們對近兩萬個藥品進行了差比計算,計算和比較數據量達8萬余次。
2010年,根據上一年的采購過程進行優化,遼寧省采購中心采用以省為單位進行藥品集中采購,并把中標結果于公布于“遼寧省藥品集中采購網”上。
段君明表示,在確保藥品質量的前提下,與最高零售價比,藥品價格平均降幅可達35%。全省縣及縣以上非盈利性醫療機構開始按照藥品中標價格實行網上藥品集中采購,老百姓將實實在在從藥品降價中得到了實惠。
目前,遼寧省采購中心采取質量和價格“雙信封”招標方式,實行量價掛鉤,體現了質量優先、價格合理的原則。與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價相比,中標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57.5%;與我省去年基本藥物招標結果相比,藥品價格平均降幅為36.7%。
亟待解決問題
為了降低藥品價格,各省在藥品招標過程中都采取了制定限價、競價和議價等方式。但由于藥品品規數量非常龐大,藥品質量也確實存在較大差異。從實際情況看,部分藥品限價偏高和偏低的現象依然存在,最終導致中標價格也是“虛高”和“虛低”并存。
在招標過程中,獨家品種價格普遍偏高。對于這部分品種,段君明建議,應采取擴大數據采集范圍,認真核算生產成本,豐富和細化限價評估指標等手段,通過合理制定限價和增加談判依據等措施,促使藥品價格降到合理水平。藥品價格應適當考慮物價上漲等成本變化因素,建立藥品價格動態調節機制。對于部分低價格、低利潤而又有臨床需要的品種,由于通過招標降價,企業生產積極性減弱、甚至有逐漸退出市場的跡象。對于這部分藥品,也應積極探索限價掛網、定點生產等方式,確保這部分藥品的正常生產和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