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素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高素質音樂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礎。從知識結構上說,音樂素養主要包括讀譜、視唱、聽音、節奏、和聲、寫作、音樂史、音樂欣賞等要點;從作用上說,音樂素養重在培養“懂音樂的耳朵和理解音樂的心靈”,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能力的強弱高低;從培養途徑上說,這是一個漫長、復雜、艱辛的過程,需要專業指導、科學訓練,更需要學習者持之以恒、反思探索。提高音樂素養雖然無捷徑可走,但筆者認為正確的方法、科學的體系卻能夠使人少走彎路,通過電子琴這一載體可以對青少年提高音樂素養起到事半功倍的助推功效。
自從美國人哈蒙德(Hammond)先生在1934年獲得專利并成立電子樂器公司,人類社會就迅速進入了電子音樂的新時代,以電子琴為代表的電聲樂器迅速普及。如今,電子琴不僅是多種音樂會的主角,而且也走進了幼兒園、中小學、大中專院校的音樂課堂,在各級音樂教育活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目前學習電子琴的青少年人群可謂俯拾皆是,因而我們很有必要借助這一社會趨勢,認真探索如何利用電子琴來循序漸進地提高青少年的音樂素養。
借助電子琴,使音樂學習的過程充滿趣味。音樂是美妙動聽的,但是學習音樂的過程卻充滿了枯燥和艱辛,這也是很多學習者淺嘗輒止、難以堅持到底的重要原因。對于初學音樂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但是又有怕吃苦、知難而退等潛意識。利用何種手段和形式使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持續下來,是擺在教育者面前必須解決的問題。電子琴作為一種高科技產品,具有超強的音樂表現力,它音域寬廣,和聲豐富,一臺琴可以與一支管弦樂隊的演出效果媲美(雙排鍵電子琴可以模仿龐大樂隊的演出效果,具有強大的節奏編輯功能,為表現音樂作品提供了更大空間和更大可能)。而且,電子琴不僅能夠輕松自如地模仿大提琴、小提琴、吉他、小號、長笛、單簧管等管弦樂器的聲效,還能夠演奏出其他樂器難以達成的音樂效果,逼真地模仿大自然中的多種音色變化,比如風聲雨聲、動物聲響、宇宙音響,并根據需要可隨心所欲地配置類似打擊樂器的節拍,并且可以對此進行自由編輯,使音響效果更為豐富、更顯個性,尤其適合演奏節奏感較強的現代音樂作品。同時,電子琴通常都裝置有效果器,比如,混響、回聲、延音、震音輪、調制輪,便于演奏者簡便自如地表達豐富的音樂情緒。更為難得的是,電子琴自身通常儲存有一百多種以上的各種音樂風格的節奏音型以及打擊樂旋律,古典的、現代的、西洋的、民族的,應有盡有。這些音響動聽、使用便捷的自動節奏功能,非常便于師生們進行節奏感教學,便于學習者隨時隨地用心靈、用身體感悟音樂節奏的律動,領會多種音樂風格的藝術魅力。由此可見,電子琴自身這些特點比較契合青少年的認知心理,可以全方位地滿足其心理需求。借助電子琴這種樂器將使他們的音樂學習過程變得充滿趣味,使之很容易就被音樂的魅力、電子琴的魅力所吸引,激起探索、學習的內動力,在寓教于樂中調動他們學習音樂的自覺性、能動性,促進其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
電子琴可滿足青少年多層次的音樂審美需求,鍛煉全面的音樂能力。音樂教育的本質力量在于以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感染、影響和培養人。音樂教育不僅培養學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育的手段提高人的素質,從而實現人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①,電子琴以固定音高、音色豐富、兼容性強、伴奏功能強,以及簡單易學等個性特色,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受到各階層音樂愛好者的喜愛,特別適合作為青少年學習音樂的入門樂器。事實證明,通過學習電子琴,可以顯著提高青少年的音樂旋律節奏感,顯著提升他們在音樂欣賞、音樂感受、音樂表現、即興伴奏等方面的能力。新一代的電子琴還具有自動伴奏、錄音、變調、存儲、編輯等多種功能,學習者可借助疊加、分離等操作手段演奏出合唱、混響、延時等音響效果,這不僅便于他們體味音樂迷人的魅力,而且也為他們提供了寬廣的探索性學習的空間: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編輯出新的聲效,可以更為個性化地學習樂理、節奏、音準、音色、音區等知識,更生動地感受音樂、創造音樂、表現音樂。而且,他們在感受音樂的同時,還可以開發創造性、創新性思維,鍛煉藝術想象力,豐富青少年對經典音樂作品的感知,拓展音樂視野,接近藝術真諦,探索藝術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地在音樂中獲得教益,滿足青少年多層次的音樂審美需求,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甚至,電子琴演奏對青少年的身體協調能力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雙排鍵電子琴擁有兩層以上的手鍵盤和腳鍵盤、腳踏板,它的表現能力是其他樂器甚至鋼琴所無法比擬的。演奏者通常用右手彈奏主旋律,左手彈奏副旋律或和弦,右腳控制音量踏板或延音踏板,左腳控制腳鍵盤發伴奏低音,雙腿膝蓋還可以控制切換音色等。演奏一曲需要全身運動,最講究的是身體各部位的統一協調②。音樂教育的特性之一是其實踐性,不少專業人士都提倡學生直接操持某種樂器,手腦并用地主動學習音樂③,很顯然,電子琴非常符合這一趨勢和要求。
電子琴比較適合初入門者學習。電子琴音高穩定,初入音樂之門的青少年如果將電子琴作為入門臺階,則可通過聽辨、模唱等手段快速而準確地幫助他們建起穩定的音感,為進一步學習音樂尋到正確的門徑、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電子琴自身儲存有風格多樣的音型和節奏,能夠模擬多種樂器的音響效果,并且可以自由編輯、組合,合理利用這些獨特的功能,不僅有助于青少年對音色的認識和聽辨能力的提高,而且還有助于開發他們的音樂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力,系統地培養他們對音色、節奏、音效等的整體編排能力,使音樂技能升華為音樂能力。學好了電子琴,對他們進一步學習視唱、練耳、鍵盤等知識,都有顯著促進作用。更進一步說,有了初步鍵盤知識的中學生或大學生學習電子琴,則更為容易入門和提高。尤須特別指出的是,青少年通過學習電子琴,在有了一定基礎之后,可以相對輕松地去學好鋼琴、手風琴、管風琴等其他鍵盤樂器,去感知更為豐富的器樂世界。
學習電子琴的成本較為低廉,普及、提高兩相宜。對于青少年來說,電子琴教育的第一屬性是素質教育,核心在于提高美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普及音樂教育、提高廣大人群的音樂修養,讓更多的青少年從中獲益,關鍵之一是必須找到一種或幾種成本低廉、多數家庭可以承受的載體。比較而言,電子琴售價較為便宜,中等收入的家庭即可購買得起中高檔電子琴,且搬動方便、占用空間較小,師資資源也比較豐富,從學齡前兒童到高中生都可以在零基礎之上較為快捷地入門,所以電子琴很是適合作為音樂教育的載體。同時,電子琴音色優美,表現力強,應用前景廣泛,適合有志于此者進一步深造、提高,在此基礎上學習樂器學、音響學、和聲學等知識,獲得更大的發展,甚至將之作為終生的事業。
中高檔電子琴的數字化模塊有助于青少年的自我學習。學習型社會崇尚自我學習的習慣,強調自我學習的能力。對青少年而言,社會、學校、家庭既要鼓勵他們形成自我學習的能力,又要想方設法滿足他們進行自我學習所必需的條件。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中高檔電子琴均帶有MIDl、錄音等功能,這些數字化模塊不僅使電子琴的藝術表現力更為豐富和寬廣,同時也很適合學生在課下借助電腦等工具進行探索性學習。
隨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可以預言的是,電子琴將會在人類的音樂生活中更為普及,會有更多的青少年借助電子琴而涉足音樂,感知音樂的魅力,所以電子琴專業人士應及早更新藝術觀念和教育觀念,加深對最新科技成果和經典藝術作品的領悟與認知,如此方能使更多的人從中受益,使音樂的陽光、雨露滋潤更多的心靈。
注釋:
①趙建旗:《論音樂教育與人才素質》,《廣東白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②蘇晨琦:《論雙排鍵電子琴演藝技巧及藝術趨向》,《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第8期。
③劉沛:《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頁。
│作者單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