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泥的揉搓,火和土的煉造,修長靈巧的手,樸拙敦厚的心,凝練出王志剛博學澄明的心性。
不華麗、不巧弄、不求奇技,唯樸拙、唯高古、唯求近道,營造出王志剛別具一格的陶藝風格。
志剛精研設計、浸涵繪事、兼善書藝、品鑒文玩、收藏頗豐,綜其所長。
眼高必至手高。
志剛投身陶藝雖不足十載,但其所思、所求、所為,或渾穆、或高古、或樸厚、或拙巧、或凝練、或豐腴,處其厚而不居其薄。其陶藝造型,多出于古代乃至遠古之余響,時而有鐘鼎的影子,時而又似異族面具,時而一閃倉頡的靈感;時而古茂,時而現代……凸凹、點線、體量、透漏、繁密、簡約,林林總總洋洋大觀。形體簡潔,體量厚重,造型單純,廣大精微貴能和諧。
志剛不囿于對傳統與民族風格的抱殘守缺,他豐富的設計學養和對現代藝術的敏銳把握,對構成的諳熟于心,精研現代陶藝風向,使他的陶藝風格透出些許后現代的信息。拉伸、旋扭、重疊、環抱、鏤空、擠壓,手法多變,不拘一格,隨性而出,唯至唯純——體現出大氣的民族精神及東方人文的大美神韻。其制陶及紋理手段——盤條、拉胚、泥版、刻花、蓖花、繩紋等,不跳脫、不彰顯、不細碎、不賣弄,整體上服從于和諧、渾穆、統一、樸厚的美學意味。
志剛在這批陶藝用釉上,以赫色、土黃、棕色、黑色、灰色等低彩度接近泥土的色調為主,體現了造化的本體情調,以及大地混沌的蒼茫意蘊。其陶藝作品上釉極薄,刷、噴、浸、沾等等變化多端妙在不事粉飾,但能達意,突出整體的樸素天成,大大方方氣局寬博。他近期的陶瓷作品有一小部分的青花瓷點綴其間,但那也許不是他當下的心性和追求。
縱觀王志剛當下的陶藝作品風格,我覺得似乎能看出他的藝術追求——拙厚、渾穆、清遠、樸實、大方,不賣弄、不彰顯、不固守、不奇悖,既有傳統,又有當下,更有自我。有了這種既能繼承又能求新的創作心態及實踐墊底,我們有理由相信志剛在未來一定能為我們奉上更優秀的視覺佳作。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