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合格的音樂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廣泛涉獵、全面研究音樂學科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善于發現、勤于學習其他領域中有助于提升音樂教學效果的知識元素,如此才能對音樂教育進行深層次的完善與補充,使其更加豐富多彩,創造性地實現教書育人的終極目的。只有做到了這些,音樂老師的教學風格才可能產生獨特的魅力,才可能真正使學生受到感染,進而愛上音樂。
在現代教育理念看來,音樂是一種文化,與生活密切相關;音樂教育不僅是音樂的學習,更是文化的學習、心靈的滋養、人文的熏陶。總之,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相互滲透,有著緊密的聯系,豐富的音樂文化孕育了曼妙的音樂,借助豐富的音樂文化則能培育出素質更全面的新型人才。
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
在中國文化史、教育史上,“文化”含義的延伸與擴展與教育有著緊密的關聯,“文化”本身就有“受過教育,有教養”的意思。
音樂是藝術的一種,通過一系列規范的音符來反映實現生活,表達思想感情。廣義的音樂教育是一種無意識的教育行為,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狹義的音樂教育是指在一個有規范的環境中,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行為,包括學校音樂教育和有組織的社會音樂教育。
音樂文化的概念,同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音樂文化是指人類后天獲得的,與一切音樂活動相關聯,并為一定社會群體所共有的物質、制度、精神等三個層面的事物;狹義的音樂文化指人類后天習得的并為一定群體所共有的音樂觀念和音樂活動行為,一般指廣義音樂文化中的精神層面。①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有著盤根錯節的關聯,受過音樂教育的人大多被視為有音樂文化修養的人。但盡管這樣,音樂教育也不等同于音樂文化。音樂教育是音樂文化形成、發展的必要條件,但不具有唯一性。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和文化的載體,更是傳承文化的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徑。學校教育更具有特殊性,是傳播文化的基地和特定場所,借助一套完善的系統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這樣,任意一種文化形態進入教育系統,就會以教育固有的規律將其系統化,形成教材,最終通過授課的方式得以實施。
音樂教育是音樂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
1.音樂教育是音樂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是音樂文化的關鍵要素。音樂文化是一個整體,人的音樂實踐存在著功能的統一性,任何一種音樂文化都是由其文化背景中的人的活動決定的,這就形成了音樂形態的千變萬化。作為人的文化行為的產物,音樂文化在共性上是統一的。
音樂社會學者曾明確把音樂教育分類為音樂文化的一部分,這也正如大多數人類學家所認為的那樣,文化包括教育的成分在內。由此可以看出,音樂教育是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文化發揮社會功能的重要載體。
2.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相互制約、相互影響。一般認為,音樂文化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思維方式、價值體系、音樂符號、知識經驗等四個方面。這些內容貫穿于音樂教育的各個環節,制約和影響著教育觀念的形成、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教育內容的創新。
首先,不同民族與地域的知識經驗和思維方式需要不同的價值觀的支配,從而使音樂教育也呈現了“多元化”特征。
其次,價值判斷體系是在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的,與音樂文化相契合的價值判斷體系對音樂教育始終起著調控、制約作用。音樂直接產生了多種語言音調,這種形式必須統一在一個風格中,以體現統一風格的音樂思維方式,主要受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價值觀念的制約。
第三,作為音樂文化一部分的音樂符號,對音樂文化的影響作用巨大。音樂語言符號是音樂文化的載體,是人類創造的文化符號的真正內涵,也是人們音樂審美價值觀的充分體現。一些音樂家為了能夠更好地表達音樂思想和風格,大多都會在音樂符號上嘗試創新,給演奏者更大、更自由的發揮空間。音樂符號作為音樂文化傳播的工具,受歷史、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響,產生了具有深層次意義和價值性功能的符號,對音樂教育產生著重大的影響。
音樂文化的這幾個基本內容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相互滲透,形成了不同的音樂教育觀念,同時構成了不同的音樂教育體系。不同的音樂教育體系又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不同風格的音樂文化系統,體現出的迥異的音樂教育感染著每一位受教育者,引導他們領略本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刻內涵,將世界各民族的精神風貌豐富、立體地展現開來。所以,不同音樂文化體系下產生的不同的音樂教育體系,是協調發展、相互作用的。
3.音樂教育具有整合力與控制力,極大增強了音樂文化的凝聚力。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展離不開教育。音樂教育作為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融入到社會中,伴隨經濟、科技的總體發展而發展。正是因為音樂教育始終圍繞社會政治經濟并形成與之相協調的面貌,所以音樂文化才能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音樂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每一位受教育者在音樂教育活動中都能獲得很好的情感熏陶,保持正確的音樂價值觀,從中找到認同感。而不同音樂風格的存在,使得世界各個民族得以擁有了民族標志屬性的音樂文化,比如新疆的維吾爾族風格就代表了維吾爾族文化。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中國音樂古老的口傳心授教學形式在現代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離開音樂文化的整體性,音樂教育則毫無意義。
音樂教育的基本準則又引導人們將音樂文化結合為一個整體,從而產生出音樂文化的凝聚力。
音樂文化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育是人類音樂文化的主要傳播形式,音樂教育作為特定的文化形式又反作用于音樂文化,這種深刻的文化意義和精神內涵則必須要通過音樂教育體現出來。唯有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在音樂文化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充分體現出音樂教育的自身價值,才能使民族音樂文化展現獨特的文化底蘊。
探索音樂教育與音樂教育的相輔相成
音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到持續和穩定的作用。音樂是藝術價值的表現途徑,是一種在感覺中不斷積累、在過程中體現其價值的形式。所以,可以說音樂教育的功能是對音樂文化的延續,通過音樂教育的手段可以有效促使音樂文化不斷地創新與發展。
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化,中國當代的音樂教育已經逐步開始與文化相融合,并漸漸成為現實意義上的文化音樂教育。但是我們也不可忽視,由于受中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目前很多地方、很多領域所謂的教育依舊是片面重視對基礎層次的訓練,音樂教育領域的主要內容則是側重音樂技術和技巧的訓練,卻忽略了對學生創造能力和想象、理解能力的培養,對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解讀更是少之又少。這種教育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理解不了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內涵,極大地限制了他們的綜合能力,顯然違背了音樂教育的本質。
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音樂是文化的表達,它的背后需要有相對應的豐厚文化對其進行有效、有力支撐。沒有文化就沒有音樂,音樂教育為音樂文化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目前從整體上看,我國的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的融合程度還很不夠,亟須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對音樂文化進行有效傳承,而且也需要不斷篩選和整理,把握社會的發展需求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要求。同時,音樂教育還要將音樂文化的內容進行重組和創新,展現給受教育者更為新鮮和靈活的形式,使青少年更容易接受,以便顯著提高他們對音樂知識的掌握程度。音樂文化作為持續發展的動態過程,是一種不斷發展和傳承的過程,對音樂進行文化滲透是必要的選擇,是更好地促進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協調發展的捷徑。
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密不可分,他們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所有形式上的音樂教育都要經過文化的襯托才能體現出其藝術價值。在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息息相關。沒有音樂文化就沒有音樂教育,離開了音樂文化,音樂教育也就失去了意義,文化對音樂教育的促進作用是音樂教育領域中的重要理念。拋棄音樂教育,音樂文化將無法得到傳承和發展。
一種音樂形式只有與其特定的文化內涵相互依托、相互聯系,才能得到良好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其藝術價值意義。深刻意識到音樂教育對音樂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性,不僅有利于弘揚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也能更好地促進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因而,具有深厚社會音樂文化底蘊、有職業追求的教育工作者,在音樂教育實踐中應進一步注重闡釋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引領學生更深入、更全面、更自覺地感悟音樂作品中的文化沉淀——從某種意義上說,探索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的相輔相成,實際上就是“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結合。
注釋:
①李鋒:《論多元文化觀中的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傳承》,《藝術百家》2008年第8期。
│作者單位:1.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2.河南省文化廳藝術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