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影片給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豐富飽滿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絢麗畫面,還有一首首經典的背景音樂。音樂是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為電影中的特定情節而設計的音樂,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影視音樂是創作者根據影視不同的特征而采用不同風格的音樂旋律而制作,從而使受眾能很好地理解影視所要表達的內涵,達到影視創作的最終目的。
影視音樂為影視作品服務
常規下音樂的作用,僅僅是作為一種獨特的聽覺藝術,是用來滿足人們的藝術欣賞需求而存在的。而一旦作為影視音樂,它將不再具有“獨立”性,而是作為影視的一個組成部分,服從影視作品的需要,是影視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表現形式。影視作品的表達內容、表現形式的不同,決定了各類影視音樂的結構和表現形式也各有不同。反過來,即使是同一首歌曲甚至是同一段樂曲,在不同的影視作品中也會起到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因而影視音樂的作用并不是獨立的,只有和其他影視藝術元素相融合,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僅僅靠影視畫面元素本身表達感情往往是不夠全面的,而音樂可以起到對畫面效果進行補充、深化以進一步達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當語言、音響和畫面互相結合時,就可以改變音樂的局限性。可以說影視音樂的誕生和發展是音樂創作者們不斷探索創新的成果,詮釋并充分證明了這些探索和創新在影視藝術表現中的意義。而這種證明和詮釋也是在延展當代音樂的展示領域和發揮空間。
音樂創作者常常采用不同風格的音樂旋律,或中或西,或古或今,從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影片的主題,從而準確地表現人物形象。因而影視音樂在促使人們很好地了解和把握影視的內涵時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說音樂已成為影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影視劇音樂中現代音樂的運用
音樂藝術發展到現代,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音樂對人們潛意識領域的開發和多元表現手法在音樂創作中的綜合運用,影視劇音樂為現代音樂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天地。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
(一)音樂音響在影視劇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影視制作中,音響常常被用作一種輔助手段,但它卻是電影作品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響有著它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豐富的藝術感染力,能準確表達電影藝術的真實性和逼真性。同時可以加強畫面形象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加強生活氣息,擴大我們的視野。例如在表現古戰場的蕭肅、殺伐的戰爭氣氛時,往往是用戰旗迎風招展、士兵布陣、戰馬嘶鳴、鳴號擂鼓、呼喊撞擊等聲響來渲染的。充滿故事情節的畫面和制作人所表達的意圖與逼真的音響的完美組合,就可以達到讓人感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現代的影視劇編導者都意識到了音樂音響在影視劇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影視藝術中深受觀眾喜愛的功夫片中人物打斗動作的效果體現,幾乎已離不開音效配音的支持。人們已經習慣角色們拳打腳踢的動作中伴隨著“嗖、嗖”拳腳帶起的風聲,這種夸張的音響效果已經被人們接受,成為一種觀眾都樂于接受的程式化的表現方法,同時能夠加深畫面的沖擊效果。我們在看到軍隊出城跑步出征時,畫面與腳步音響同時出現,然后音樂出現,腳步聲與音樂的低音聲部相結合,加強了音樂的低音,顯得更加雄壯和緊張。在許多劇情發展的場景中,都是運用音樂音響營造氣氛,或者表達角色的心理感受,體現某種動作或者某種自然動態。這種狀態下的音樂形態是無序的,它運用了各種音節音調,根據劇情發展的需要,適時做出看似隨意的組合、拼貼。例如電影《孫中山》中,其中有一段為了表現在險惡的環境中孫中山忐忑不安的心情,用了一個二度音程的長音,正是這個長達幾十小節的不協和二度長音成功地為我們營造出緊張不安的氣氛。
在有些影視作品中,思維細膩的導演在處理一些心理活動時也非常喜歡運用音樂音響來達到特定的效果。例如:鏡頭中的人物角色以極為緊張的心情等待著事端的發展,面部表情卻極好地掩飾著其緊張的情緒,不善于觀察的觀眾可能還意識不到情況的緊急性。這時如果突然插入幾個怪異的音調,那么一下子就能讓人們潛意識中的緊張浮出水面,使觀眾更能切身體會劇情的發展和角色的內心變化,從而達到導演想要達到的目的。這種充分運用音樂音響對人們達到心理和生理沖擊的手法是一種很簡約的表現手法,它具有音調的形態,但首先發生作用產生沖擊力的是負載它的音響,它對畫面和語言起著旁敲側擊的作用,從一種獨特的視角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影視劇中的音樂表現
音樂有很大的藝術魅力,它不僅能表現人們在生活中所企愿、所渴望的東西,同時它又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類的喜、怒、哀、樂等各種各樣的感情。另外,它又有極強的感染力,是鼓舞斗志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手段。在電影中有很多宏大的場面,如果是單純地用解說詞去表現則顯得蒼白無力,但是如果用了合適的、氣勢磅礴的樂曲或配唱,那就可以發揮很大的震撼作用。音樂可以完美地詮釋電影中人物的精神狀態、內心活動或表現突發的事件以及緊張、恐怖、激烈的場面,或表現對景物的描繪,或加強對影片中悲歡離合等情節的渲染。例如,在2006年4月24日,美國電影界的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的音樂會下半場,著名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放映了一段四分鐘的《圣戰奇兵》追殺戲,但是卻沒有配音樂,雖然說畫面精彩絕倫,很是震撼,但略顯冗長。然后,斯皮爾伯格把這段戲重新又放了一遍,但這次由威廉斯現場演奏他創作的配樂,頓時畫面如虎添翼,氣氛緊張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這個例子很生動地詮釋了電影音樂的重要性。
社會在發展,音樂藝術及影視藝術的發展也日益蓬勃,為現代的音樂表現題材多元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藝術氛圍。其中一部分希望能夠深入挖掘人性,去發掘表象的意義;一部分試圖在“文明”的強勢壓迫下和社會生活的巨大壓力下,回歸自然狀態,找回人類的原始感知能力和原始創造能力,因此促就了多種多樣音樂形態共存的影視音樂藝術界現狀。這些音樂作為一種專業的音樂作品也許打破了傳統的審美情趣,還充斥著許多嗓音和不規則的結構。如果單獨存在可能不為廣大群眾喜愛和理解,但是將它們運用到影視音樂當中后,在恰如其分的詮釋下,不僅能夠被理解和接受,還會在影視劇中發揮出特有的作用。
例如電影《青春祭》中,為老祖母送葬那場戲所運用的音樂,乍聽上去很“土”很“民俗”,其實是一種很先鋒的音樂形式。這段音樂由三種音節元素組成,依次疊進:最初是一直貫穿整體的長音,它給人感覺是厚重悠遠的歷史滄桑感;緊接著插進來的是個低沉粗糙的唱著傣族民歌的男聲,讓人仿佛聞到泥土的清香;最后是“嗡嗡嗡”的類似念經的說話聲,說話的聲音逐漸升高壯大,超過了民歌的聲音;最后在達到高潮的時候又只剩下了那個最初悠長的長音直至結束。影片中的情節發展與音樂相對應的是:一段長長的送葬隊伍扛著棺木在一片光禿禿的坡地上行進,音樂達到高潮的時候,熊熊的火焰燃燒吞噬著棺木。在這一整段影片情節畫面中只有音樂,沒有語言和對白。作者瞿小松為影片所創作的這段音樂運用了非常現代的音樂觀念,自然界中的一切聲音都可以作為音樂創作元素,不僅要把音樂和音響結合在一起,把樂音和噪音結合在一起,還能夠把真實說話的聲音作為音樂因素結合進來。
影視音樂的制作
音樂是運用了神奇的音符在時間的鏈條上彈奏出的聽覺藝術,它變無序的音節為有序,產生豐滿的藝術形象,傾訴人們的思想渴求,反映社會現實百態,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是人類靈魂的語言。音樂在感情上的概括力是超越其他任何藝術的。在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時候,音樂卻能夠生動準確地進行表達,這就是音樂的獨特魅力所在。而作為影視音樂的音樂形式存在,是影視作品整體構架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構成影視作品的人文背景的一部分,它帶著自有的獨立性,融入到影片的整體視聽結構中,與視覺藝術等其他元素相結合,一同產生功能,為最終的藝術效果服務。
作為影視音樂,在創作時需要根據影片整體構思的需要,確定音樂的風格類型、主旋律音樂的個性特征、音樂階段的布局和高潮音樂的設置以及與影片中語言、音響的有機結合、每段插曲音樂的起止點、與影片畫面的呼應關系等。影視音樂的創作過程中還需要選用大量音樂素材和資料進行剪輯和改編,這就需要創作者熟悉大量的音樂資料并善用這些資料。除此以外,電影音樂作曲還必須懂得樂隊、樂器和配器的相關知識,在創作的時候知道用什么樣的樂隊、采用什么樣的類型音樂、怎么配器,電影樂團的作曲和指揮還必須對音樂的長度和演奏節奏的把握能力相當強。尤其是在當代音樂進入電子化時代之后,對各種新型樂器也必須駕輕就熟,掌握它們的音響特征和表現特色。
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不同,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和不同的感情與生活經歷將音樂形象描述出來。其細節也許會因人而異,千差萬別,但最終描述出的情感和意境卻往往殊途同歸。而音樂與畫面所不同的是,它必須通過時間上的延續才能轉換成空間的形象。在電影的創作中,音樂不僅僅只是作為電影的附屬品,而是與電影有機結合。作曲家往往是根據影片的不同時代背景、人物、情節,從而打破傳統規則的創作模式,采用不同風格的音樂語言,或引經據典、或中西合璧,最終恰到好處地突出影片風格,揭示影片的主題和內涵。
影視藝術是一個相當龐大的視聽系統,影視音樂在其中的存在將不再僅僅是作為單純的聽覺藝術,而是被重新定義成聽覺元素。所以影視音樂也將不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純音樂了,它在影視作品中的創作和存在都必須符合影視作品特定語言規定好的語法,應當隨著劇情發展和劇中角色內心活動自然流暢地發生和恰到好處地存在。音樂藝術與影視作品的逐漸完美結合,不僅豐富了影視作品的表現形式,拓展延伸了它的表現空間,實現了聲、光、影的有機結合,而且使得影視作品在刻畫人物、制造劇情沖突、渲染特定氣氛上的張力更加突出和震撼,最終推動影視作品不斷推陳出新,推動影視藝術百花齊放,使我國電影產業蓬勃發展,邁向新高度。
我國影視音樂的制作水平還有待提高:一方面,制作團隊應不斷地吸納更多新鮮的具有專業音樂制作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創作中必須尊重影視作品的故事情節背景,吸收運用我國濃厚的文化底蘊的同時,又能做到與時俱進。只有這樣,影視音樂制作者們才能創作出更適合受眾審美心理的音樂旋律,達到提升影視作品整體藝術感的效果,深化其中的內涵和主題。也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我國影視音樂的制作水平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面,創作出更多膾炙人口的影視音樂,也才能推動出現更多高收視率的影視作品,達到良性循環,進而推動我國影視產業的發展。
| 作者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編校:武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