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學習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學習方法,它著重培養學習的自主意識、合作意識,挖掘學生的潛力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和創新能力。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選用探究式教學,目的在于改變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直接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意識,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當下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偏低,針對這一現狀,如何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呢?
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古往今來,自信總被看作是成功的秘訣。由于高職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較差,他們缺乏自信,怕說錯,怕被同學和老師恥笑。越害怕越不敢說,英語也就越來越差,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就應該多鼓勵學生,想盡一切辦法,開動腦筋,為他們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英語的環境。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老師在課堂上應注意創設英語學習的環境,讓他們分組進行交流對話。例如,讓他們自由地用英語談論天氣,相互打電話等。這樣讓學生感知英語,理解英語,運用英語,逐步做到敢說,多說,會說,愛說,從而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學生有了自信,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就培養起來了。為了使學生養成探究性學習的習慣,教師還應努力創造必要的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給學生留下充分的發揮余地。另外,要形成一個良好的創新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要盡量減少對學生統一約束和整齊劃一的要求,應把學生從一些條條框框之中解放出來,特別是要避免對學生的思維活動設置過多的禁區和限制,這涉及能否從深層次上解放學生、激活課堂、鼓勵創新。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留給學生能獨立思考、能自由想象、能探究發現的空間,不要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一個已經設計好的、標準化的框子中。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要從鼓勵學生發問質疑開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呈現精彩紛呈的語言現象,給學生傳輸正確的評價、觀點,并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決定。例如,在做John shut everybody out of the kitchen__he could prepare his grand surprise for the party.這道選擇題時,學生對所給的四個選項:A.which B.when C.so that D.a sif存有疑問,不知道該選哪一個,這時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對which\\when\\so that\\a sif這四個詞引導的從句的用法質疑。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查找資料、討論、比較,最后得出了這四個詞的用法區別,以及定語從句、目的狀語從句、時間狀語從句、結果狀語從句、條件狀語從句引導詞的區別。在這個質疑、答疑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從創新的角度來說,在探究性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加深理解,建立一種新型的、理解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和學生換位思考,不能總以成人的眼光和價值觀以及成人的行為準則和標準去看待學生所作的一切,而應站在學生的角度,關心學生和體諒學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從另一方面來說,由于探究性學習的內容是開放的,任何教師都不可能對學生將要探究的問題預先有豐富的知識和有目的的準備,教師和學生處在同一個知識水平線上,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索,一起學習,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是教學的主體,如果僅僅是教師不停地講,學生失去興趣,不參加活動,那么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會失敗,所以教師必須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的課堂活動,運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進行英語教學。
鼓勵學生進行記單詞比賽。為了鼓勵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多記、記牢單詞,可以讓學生介紹記單詞的經驗,以便同學們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也可以課堂上抽出十分鐘時間讓學生記單詞,然后全班同學分成兩組比賽,或者男生和女生比賽。由于引入競爭機制,同學們當然也就誰也不甘落后,全身心投入,結果往往會令人滿意,同學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大增。
組織學生進行英語小品表演、英語詩歌朗讀、英語經典歌曲比賽,講英語故事,觀看原版英文名著、英文電影等。例如:“The lost necklice”這一單元是一篇著名的戲劇,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熟悉戲劇,將學生引入藝術殿堂——戲劇世界。讀后筆者讓學生用英語到堂前表演,一個女生扮演Mathilde,另一個女生扮演Jeanne,一個扮演Mathilde的丈夫Pierre,表演時他們自己還加了一些肢體語言,發揮得很充分,特別是演到Mathilde丟失項鏈后,帶著哭腔用英語向丈夫Pierre敘述時,引得同學們大笑不止,這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習英語,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又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真正實現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
有了學習的自主性,就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過程需要學生合作,合作是探究性的主要方式,教師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堂上的合作主要有兩種: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常用的方式,以課堂上的小組語言實踐為例,討論、辯論、相互問答、采訪、角色扮演、模擬對話以及書面作業的批改和評議等都要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來完成,為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筆者也經常鼓勵高職學生自由選擇合作學習的伙伴,關注同一話題,有共同探究內容的學生也可以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后圍繞探究學習內容共同研究、交流、匯報。探究性英語課堂學習中,學生之間的這種合作是模仿真實社會中人與人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學生的語言技能發展,也有利于學生取長補短,各盡所能。例如:在講完了“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這篇課文之后,我專門利用一節課時間通過合作的方式訓練學生,要求各小組在規定時間內以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為題寫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各小組通過合作,由一位學生執筆,其他成員你一句我一句進行口頭寫作。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漲,結合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或者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進行全方位的回憶,因為這些對話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因此寫出來之后便會特別感人。下課之前,各組上交他們的習作。教師通過投影儀和同學們一起討論,一起批改,指出優點和缺點。這樣通過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們的探究精神,創造性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加強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能否堅持下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自主性的指導。平時教師應經常給學生明確課前預習、課堂練習、課后復習和課外閱讀等要求,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監督、檢查,使學生自覺養成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不時發現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分析問題和及時解決問題。同時多給予學生理解和信任,不要打消他們學英語的積極性。另外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加以表揚并采用自考、自查的方式來檢查其學習的效果,讓同學們之間進行交流檢查、互比、互學。
在探究性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是為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挖掘潛能,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大膽讓學生去自由發現、自主探索、自主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自主發現是讓學生主動地熟知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提供的信息,并將信息認真整理。自主探索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去發現課文中的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自主應用是讓學生主動地將掌握的知識、信息遷移指導現實生活,在應用中尋找創新,例如:高職英語課文有一篇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在學習這篇課文時,筆者讓同學們注意英語、美語的區別,自己找資料、聽廣播,對比英美語言的區別,同學們通過自主發現、探索、應用,來讓同學們分組自己寫一篇關于英美語言異同的文章,他們經過資料的收集整合,各組都寫出了自己的發現,效果令人滿意。
總之,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大力提倡這種探究性學習,要讓學生獲得知識,形成一種科學探究的精神,養成時時發現,處處有探究的認知習慣,從而更利于學生發展創新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學會在信息化的世界中生存與發展。
|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編校:韓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