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從黃河岸邊一個極其普通的小村莊走出來的,她在農村鄉土氣息沐浴下度過了整整16個年頭。從在鄉間田野為叔叔大娘們唱歌跳舞到進入大學學堂為莘莘學子授業解惑;從醉心于河南墜子的鄉音鄉情到解析世界名曲《梁祝》;從一個土得掉渣的農村小女孩到中國國際聲樂藝術研究會理事,身為許昌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的她,憑借著堅忍不拔的藝術探索意志,實現了人生的多重精彩蛻變,演繹了一次又一次人生的傳奇故事。
她叫徐楓,許昌職業技術學院第一個女教授。一個堅強的女人,一個至真至誠的女人,同時又是一個至柔至善的女人。早已在許昌音樂藝術界獨放異彩的她,身上籠罩著一系列的光環:全國教育改革優秀教師、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聲樂藝術研究會理事、河南教育協會音樂分會理事、許昌市音樂家舞蹈家協會副主席等。
2012年5月中旬的一個上午,在徐楓的辦公室內,筆者見到了她,近距離目睹了這位女藝術家、女教授的風采。此時此刻,眼前的徐楓身形豐腴,氣質高雅,談吐幽默,態度親和,清新干練中透出成熟女性的溫婉雅致,舉手投足間又顯現出知識女性的博學多智。筆者心想,是什么樣的人生經歷造就了這樣一個極富人格魅力的女人?于是,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中,她娓娓道來……
童年往事,艱辛且快樂
徐楓出生于豫東農村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當兵常年在外,母親在家務農,姐妹四人,自己是老大。要養育四個孩子實在不易,家里的農活幾乎全都落在了母親一人身上。徐楓比妹妹們年長,于是責無旁貸地替母親分擔起了家里一部分重任,從她懂事起母親基本上把她當成一個成年勞力看待。犁地、編筐、出糞、割麥,農活無一不會,一樣不落的承擔起了父親的一部分角色,甚至連家里的土墻也是她領著小伙伴一把泥一把泥地垛起來的。總之,童年時代的徐楓,但凡農活兒,沒有哪一樣是她沒干過的。多少年后,母親還常常對妹妹們說起:“以后你們大姐要是享了福,那是她應該得到的,因為你們幾個當中,干活兒是她,受氣是她,挨打也是她……”
童年時代,苦難的家境和繁重的體力活非但沒有壓彎她稚嫩的身體,讓她覺得灰暗和無奈,相反她卻表現出了更為執著向上的生命力。她渾身散發著一種對外在世界極其強烈的好奇心、愛心和生活熱情。
那時候,家里養了只老母雞。有一天,這只老母雞帶著十幾只雞仔午后散步,有只雞仔一不小心掉進了家里打井挖的深坑里。小雞仔掉進去后發出“唧唧唧”的求救聲音,非常急迫。徐楓看到后,拉了幾個伙伴撅著屁股圍在三四米深的坑旁,想盡一切辦法,要把小雞弄上來。這個舉動在大人們看來簡直是可笑之至。無奈,這個坑太深太窄,大家忙活了一個下午,小雞仔最終還是因為挖掘時掉下去的土給砸死了,只聽著小雞仔求救的聲音慢慢變長、變弱……小雞的死去,她哭了整整一個多小時,連母親都罵她“沒事兒找事,凈瞎胡鬧”。
那時候,她家房子西山頭有一片三四平方米大的空地,是她和小伙伴們的樂園。作為小孩們的首領,她常帶領伙伴們一起在那里玩,并在那里種上自己喜歡的指甲草、香花、菊花等,那里成了他們探索生物世界的試驗田,更是他們播種愛心的自留地。后來,他們經過商量,煞有介事地給這個空間起了個了名字,她用毛筆在西山墻上歪歪扭扭地寫下了四個字“友誼花園”。三十多年過去了,祖屋還在,墻面已斑駁模糊,但“友誼花園”幾個字仍然依稀可見,這里已經成為了徐楓回憶兒時快樂的見證,更是她每每回到老家祖屋最愿意駐足遐想的地方。
巧遇機緣,點亮藝術心靈
童年的徐楓更感興趣的是小動物和花花草草。但是后來的幾段機緣,讓她的人生道路發生了轉變。
那時候,本家有個姥爺,是個民間的河南墜子說書藝人,一到農閑就走村串巷領著一個拉弦的盲人給大伙兒表演河南墜子,常常引得鄉親們圍觀叫好,也更吸引了徐楓的目光,也許就是河南墜子的淳樸音調開啟了她一生從事的藝術事業之門。天生一副好嗓子,又極愛模仿的徐楓很快就跟上了這個姥爺的節奏。這樣,一老一少,常常是一個在前面說,一個在后面“托腔”伴唱,把《吹?!贰独G笆》《老來難》《報母恩》《十大勸》等曲目表演了個遍。
十來歲的時候,徐楓又被小學里劉老師的板胡吸引,認認真真地跟著他學了一年多的豫劇板胡。板胡聲音嘹亮高昂,那時候的村子里經常回蕩著她拉板胡的聲音。有個伙伴回憶道:“那時候大中午該睡覺的時候還得聽徐楓拉板胡,一開始吱吱扭扭的聒噪得讓人睡不著,后來調子還真好聽。”伴著歌聲,伴著板胡的演奏聲,不知不覺中徐楓的藝術心靈被開啟,被點亮。
那時農村的娛樂形式也只有電影,兒時的她經歷了上個世紀的那個十年浩劫,可以說看電影成了她了解外界并享受高檔藝術的唯一途徑,她常常隨著電影隊一個村一個村地看,結果一部電影看了十幾遍,很多電影中的經典臺詞過了幾十年仍然記憶猶新。特別是八個樣板戲,其中的唱段她幾乎全會演唱。記得有一次,她和小伙伴們去前村王寨看電影《沙家浜》,誰知,看著看著就睡在了地上,等到電影結束時,小伙伴們也忘記了叫她,等她醒來的時候,就隨著其他人往本村相反的方向走去,等到明白過來再返回時,路上已經沒有了一個人,她就哭著跑著,快到村頭小橋的時候,突然聽見了媽媽的叫聲,那是媽媽看著小伙伴回家卻沒看見她,就叫著她的名字走一路跑一路尋來的……
初中的時候,由于能唱會拉,徐楓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學校的文藝宣傳隊,并在音樂老師的帶領下排演了許多小節目,到各個村莊演出。記得有一次到自己村進行表演,媽媽也前往觀看,聽母親回憶說,她看完了以后回家哭了一場,因為所有的孩子穿的都比她好,就立即趕集賣了家里20多個換鹽用的雞蛋,扯了幾尺洋布給她做了一件新布衫。
癡心不改,方得始終
徐楓的高中時代是在縣九中度過的。高中階段,徐楓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當時的學習氛圍不算特別緊張,課余時候,自拉自唱的她常常被同學們圍在中間。
1979年,徐楓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師范學校。那一年,九中只有她和另一名女同學考上了“大學”(當時的人們沒有大學的概念,只要考上一個中專就意味著考上了大學)。她清晰地記得,拿到錄取通知書瞬間的情形:高考分數下來以后,按照她的分數有上學的希望,并且她也加試了音樂專業,想著十拿九穩能拿到通知書,但是許多天過去了,依然沒有見到通知書的影子,有一天父親從縣里回來,見了她也沒有表現出高興的情緒,由于父親在她們姐妹四人的眼里就是一個不茍言笑的人,不是吵她們就不會和她們說話。她怯懦地問父親為什么她的通知書還沒有下來,起初父親還嚴肅地說:“那誰知道呢?你沒有本事考上……”但是過了幾分鐘,父親卻對著她笑了,現在回想起來,可能父親也實在是裝不下去了,說著從上衣口袋里拿出了一個東西遞給了她,她愣了半天沒有說話,這才意識到真的是通知書下來了,等到回過神來,就飛快地向村南跑去,母親正在那里翻紅薯秧……
上了兩年中專,她才意識到,學校里所學的東西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時她才明白原來自己上的中專是最低層次,上面還有大專和大學,她心里暗下決心,今后如有機會,必須接著往上考。但是按照國家規定,中專生必須在工作兩年之后才能再次參加高考。徐楓不得不先參加工作,父親說:“想要繼續上學,沒問題,支持你。”
徐楓畢業后被分配在縣直幼兒園工作,半年后由于她是園里年齡最小的老師,有幸去省婦聯干校培訓了兩個月,回來后就調到了縣教委教研室工作,那一年,她19歲。很快,她被委以重任,負責全縣幼教系統音樂教師的培訓工作,她經常一個人下鄉搞教師培訓。雖然由于工作出色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認可,也屢次被表彰,但有個念頭她一直沒有放棄,就是繼續考學、深造。因此,在工作的同時,她一直沒有間斷地在縣一中旁聽學習文化課,以備再次參加高考。由于在幼兒教師培訓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她被當時的縣婦聯主任看中,被推薦擔任一個鄉的婦聯主任。不到20歲就有這樣的機會,是當時很多年輕人所羨慕的,徐楓有點動心了。是聽從組織的安排,還是繼續完成自己一直以來的藝術夢想?她隱隱覺得這次的選擇將會深深影響自己以后的發展道路,到底如何才好?她猶豫不決。這時候,父親說了句:“你應該知道你的特長所在,也應該記得自己一直以來的志向,在考學這個事情上,我建議你不要放棄,再說鄉婦聯主任不是好干的……”
徐楓聽從了父親的建議,排除雜念,工作之余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文化課復習中去。于是,在工作兩年之后,1983年徐楓又一次參加了高考。那一年,河南大學音樂系在開封有4個錄取名額,徐楓以專業考試第二名的成績毫無懸念地被錄取。大學期間,她學習非常努力,歷任班級學習委員,系學生會學習部長,校廣播站編輯。除了學好自己的專業外,她還在中文系和歷史系旁聽了外國文學、現代文學、美學以及中國歷史、世界歷史等課程……四年的大學生活她沒有虛度,專業上年年拿獎學金,同時又補足了文科知識不足的缺憾,因為高中的時候她學的是理科。大學期間,專業課程里邊她的樂理課和和聲學課是同屆同學中最好的,尤其是樂理課方面表現出了超出一般同學的才能,不但一點即通,總是早早就把老師的授課內容化為己有,而且還能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看法。通常情況下,任課老師課堂上講一遍的知識,課下她總是幾十次給同班同學進行輔導。還有一點她也比較突出,就是她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基本上一般的歌曲不用練習,信手拈來,就能夠彈奏出情感充沛、技巧嫻熟、配合貼切的歌曲伴奏,同學們聲樂考試的時候特別喜歡請她彈伴奏,幾乎每次考試她都會出入考場二十多次。由于她的不懈努力,大學四年下來,徐楓的總成績在同一屆學生中名列第七。
就這樣,堅定的理想信念、超群的專業能力以及對藝術事業的孜孜以求,讓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藝術之路,并成為其一生的事業。
風霜洗禮,楓葉紅了
大學畢業后,她成為了一名教師,先后在許昌教育學院和許昌職業技術學院任教。
剛剛進入學校,徐楓就開始釋放驚人的力量。曾先后獨立擔任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藝術概論、名曲欣賞、歌曲作法、聲樂六門課程的教學工作,而且她的教學效果每每得到同行及學生的肯定,在學校學生評教中總是名列前茅;工作之余,她還參加了大量的社會活動,多次參加許昌市的春節文藝晚會,其中唱過歌曲,演過小品;多次擔任許昌市各種專業比賽的評委和藝術指導;尤其突出的是在畢業后兩三年的時間里,代表學校6次參加許昌市教育系統及許昌市組織的演講比賽均獲一等獎,3次代表許昌市參加省里的演講比賽分獲一、二等獎,4次參加許昌市組織的縣區巡回演講報告團。舍我其誰的氣概、一往無前的戰斗力,讓徐楓猶如一股旋風,迅速走出學校成為全許昌市的紅人。
很快,她就被學校委以重任,負責校團委的工作。她一邊教課,一邊搞管理,行政和教學“雙肩挑”。在此后的工作中,她又先后擔任過藝術系主任、教務處處長、學院辦公室主任等職務。但是,工作再忙再累,徐楓都不忘教學,并常年任課。任教以來,她先后撰寫論著11部,主持各級課題20多個,在核心期刊和CN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創作歌曲30多首,并于2007年被評為教授。說起教授答辯時的情景,她至今津津樂道。評審答辯時,別的參評人都是半個小時以上時間完成答辯,而她從進場到出場僅用不到20分鐘。答辯時,徐楓從介紹教學、學術業績到回答評委提問,“內容緊湊而不失翔實,語言流暢且幽默風趣,整個過程如排山倒海,一氣呵成”,讓評委們稱贊備至,并小組全票通過,大評委組全票通過。而且,截至目前,徐楓仍然是整個許昌地區唯一的一個聲樂教授,2008年她又以女聲樂教育家的身份入選中國音協編撰的中國音樂家大全。
乘風破浪,徐楓砥礪前行。對于一個合并沒幾年,時時面臨生存危機的高等職業院校來講,教學管理作為各項工作的中心,復雜和繁重程度非其他部門可比。而徐楓在教務處長這個別人看來要如坐針氈的位子上一坐就是7年,并在這7年里讓學校的專業設置、教學管理、考務制度、科研督導等逐步規范化、科學化,尤其是成功主持了學校省級示范性院校立項和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等事關學校發展的關鍵工作,在學校成為全省特色高職院校中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她面對著旁人難以想象的壓力,也承受了別人體味不到的毀譽、落淚、心痛、失眠,這些很多女人常有的脆弱和無奈,也只有在家里,在面對家人時她才會不自覺地顯露出來。在別人面前,徐楓永遠是那個精力充沛、自信十足、巾幗不讓須眉的女強人。
“恍惚夢中一片紅,湛藍于心心倍空。仰首展目皆嫵媚,飄落人間總是彤。”如果說幸福,作為一名教師,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學生的成材,作為一個母親,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子女的健康成長。曾經因機緣而與音樂結伴的徐楓,如今已經是桃李滿天下,女兒也留學國外音樂學院,走上了自己一生執著追求的藝術之路。說起這個,徐楓淡然道來,眉宇間卻流露出無法掩飾的幸福。對于今后,她平和地說:“我只希望踏踏實實做好現在的一切?!笨梢云诖?,這位從農家里飛出來的鳳凰,以后還會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