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今社會,藝術素質的價值被全社會廣泛認同,其社會價值、教育價值和人文價值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行公共藝術教育,就是要把藝術作為教育的核心課程來對待,由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學校共同努力加強公共藝術教育資源建設,把公共藝術教育的成敗得失與國家的振興、社會的發展相互聯系起來。
藝術是人類文明史上創造的最為燦爛輝煌的精神財富,古今中外不可勝計的優秀藝術作品蘊含著人類最美好、最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哲學意蘊,以藝術教育為媒介來培養人們的審美意識和思想境界的一系列活動可以稱之為現代藝術教育。廣義的藝術教育是指公共藝術教育,它運用文學、舞蹈、繪畫、戲劇、電影等形式來進行藝術知識的傳播,著重培養人們的社會道德情操,是一種集知識、娛樂、欣賞于一體的綜合審美教育。藝術教育能夠有效優化高校學生的科學知識結構,提高其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欣賞水平,陶冶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凈化心靈,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公共藝術教育的價值
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全社會的公認,素質教育不可缺少藝術教育的參與,公共藝術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
1.現代公共藝術教育的社會價值。公共藝術教育的社會價值具體指的是其文化傳播價值,通過藝術教育的形式來進行審美文化的傳播。公共藝術作為一種精神文化,主要依靠學校教育來進行傳承,民間藝術也存在于民間社會中的師徒傳承和代代相傳。但是,現代社會主要依靠專業的藝術院校來完成其傳承任務。高校藝術專業的教育目標就是培養專業藝術人才,傳承優秀文化。公共藝術教育不僅僅是發展個體的審美情感,同時也促進個體對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這兩種教育功能的目標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在公共藝術教育中所建立起來的個人社會意識和社會情感,是一種和當今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個人情感價值觀和個人意識。席勒認為,藝術審美自由的本質是個性與社會的高度協調,其實在這種自由的藝術審美活動中,個體可以獲得一種全新的發展空間和思想境界的提高,進而產生一種積極的社會理想,追求個人全面發展的自由意識會隨之產生。這種積極的社會理想對于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可以產生良好的影響,推動社會的向前發展,這正是公共藝術教育的社會價值所在。
2.現代公共藝術教育的教育價值。公共藝術的教育功能是指通過藝術教育的形式來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加德納認為:“每一種智慧都能導向藝術思維的結果,表現智能的每一種形式的符號都能按照美學的方式排列。”這就是說,通過公共藝術教育可以培養各種各樣的技能,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將會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關鍵作用,公共藝術的教育職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個人的創造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養;培養人的科學精神;健全大學生的人格。
3.現代公共藝術教育的文化價值。公共藝術形態不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是一切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所在,早在人類社會開始的時候它就已經產生并發展,是人類歷史的開端。藝術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在社會發展中體現出巨大的文化價值,藝術文化可以看成是現代社會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之間的過渡文化,它存在于兩者之間,調節這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模式及存在問題
現代高等教育目標培養方案中的“藝術科學化和科學藝術化”的理念已經被人們接受和認可,2002年出臺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明確了現代公共藝術教育的巨大作用和教育目標,這對于我國高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現代高校中的公共藝術教育模式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
1.專業院系模式。目前我國大部分綜合性質的高校都開設有藝術院系,公共藝術教育作為其附屬教育任務而存在。
2.職能部門模式。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院校都相繼設立藝術教育中心,并把文化藝術學院或者學校團委作為其管理機構,這種體制不僅活躍了學院的文化氛圍和大學生的藝術生活,也能夠利用學校資源吸引優秀師資,進而全面開展高校公共藝術教育。
3.依托校園文化模式。高校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大學生良好文化素質形成的重要載體,這與公共藝術教育的培養目標有著很大程度的相同性。因此,現代高校都很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同公共藝術教育相結合,來進行面向全體學生的公共藝術教育。
無論采取哪種模式,我們均能夠發現它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相關院校公共藝術教育氛圍不濃,缺乏廣泛參與;公共藝術教育缺乏高素質的師資;公共藝術教育沒有實現面向全校的普及和發展;高校其他學科的強勢發展占據了更多資源,縮小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空間;缺乏科學的教學管理模式。以上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阻礙著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值得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并及時從理念、資金、人才等方面予以消解。
參考文獻:
①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②房劍森:《高等教育發展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單位: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