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興趣是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傾向與情緒態度,是一種動力,也是學生成才的基礎。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想使學生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就要喚醒學生僵化的數學思維,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注重教學效果,逐步形成學習興趣
學生的心理活動只有處于主動、活躍的狀態,他們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知識的奧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途徑之一。因此,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不拘泥于自己的教學風格。雖然教無定法,但也不可無法,一成不變的風格,會使學生缺乏新鮮感,也會使課堂逐漸失去吸引力。針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的不足,筆者會依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問題教學法、啟發分析式教學法、講練結合教學法等,靈活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讓學生逐漸領悟到學習數學的要領和表達技巧,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鼓勵自主探索,讓學生充分參與實踐操作
課堂教學既要符合數學教學規律,又要符合初中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比如在“直角三角形”有關于“測量底部可以得到物體的高度”的教學中,筆者采用分組的方式,每8個學生為1個小組,讓學生測量并計算旗桿的高度。結果,學生總結出了3種做法:一是把竹竿垂直放在地面上,測量出竹竿和竹竿的影長,計算出旗桿的高度;二是在旗桿不遠的地面上,放一面平面鏡,利用平面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有關知識,測量出旗桿和人到鏡子的距離,求出旗桿的高度;三是用測角儀量出旗桿的仰角,并測出旗桿與量角儀的距離,根據銳角三角形函數計算出旗桿的高度。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
三、創設教學環境,增強學習樂趣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恰當地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增強學習樂趣,提高積極性,啟迪學生思維。其主要途徑有:①圍繞教學環節的銜接、延伸,創設能激發學生好奇心的教學情境;②圍繞問題解決的各個階段,創設能使學生自己發現并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教學情境;③圍繞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圖表、教具、幻燈片、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能啟迪學生思維的教學情境。如在講授圓內接回邊形的性質和定理時,筆者提出:①圓內接回邊形應該是一個四邊形,結論是否成立?②把定理的條件和題設進行交換,結論是否成立?從而使學生深刻地掌握定理的本質及證明的關鍵和方法。
四、以“成功教學”觀點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隨著數學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解題的難度和廣度會逐漸加深,這讓一部分學生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針對這種狀況,筆者先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告訴他們只有克服缺點,消除不良因素,輔之以努力學習,成績才會提高。再適當地舉幾個例子,逐漸消除學生自卑的心理,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使他們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不斷使學生體會到成就感,要做到低起點高要求,從簡單入手,從細微處入手,要敢于讓學生取得好成績,消除他們對數學的恐懼感。
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是每一位教師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取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魅力,通過主動“做”和“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從而學會生存、學會發展。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