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更新觀念,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提倡“一課一得”,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條件
(1)教學目標要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既要有宏觀調控,又要有微觀設計。如教師可以根據《大綱》內容確定總體目標,根據年級要求確定年級目標,根據單元要求確定單元目標,根據課文要求確定課時目標。四個層次清晰的教學目標,能幫助教師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整個教學過程科學有序地進行。
(2)教學目標要體現學生能力的變化,所以教學目標應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生成與發展,即它應以預設目標為起點,不斷地完善教學目標。學生的能力分為“識記——理解——感受——領悟——模仿——遷移——創造”幾個階段,教學目標也應體現這一變化,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最終教學目標。
(3)課時目標要簡明、突出。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突出課堂的教學重點,學生反而會產生困惑。要做到教學目標簡明、突出,就必須貫徹“一課一得”的教學思想。例如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設定的教學目標是揣摩文中語言。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緊扣目標,讓學生體會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并揣摩其含義,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有所得。
二、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
1.精心設計導語,激發學生興趣
葉圣陶先生認為,要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就要使學生“樂其業”。筆者認為,富有藝術性的導語是使學生“樂其業”的重要手段。生動的導語能輕松自如地敲開新課的大門,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導語的形式有很多,如情感激發式、謎語啟發式、疑問誘導式、設置懸念式、插圖導入式、格言導入式等。只有富有啟發性和藝術感召力的導語,才能達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只能使學生感到單調呆板、枯燥無味。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識基礎等情況,設計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采用設疑討論法,通過設置疑問,使學生展開討論,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形中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3.認真選擇配套練習,注重知識反芻
適當的課堂練習既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檢查教學效果,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在學完泰戈爾的《金色花》后,筆者立即布置了課堂練習,讓學生自己評析冰心的《紙船》。這樣,學生除了比較牢固地掌握評詩方法之外,還遷移和內化了知識。
三、引進激烈的競爭機制,活躍課堂氣氛,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只有競爭,才有活力、才會進步、才能提高。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時,適當地引進激烈的競爭機制,例如朗讀比賽、背誦課文比賽、復述課文比賽、口頭作文比賽等,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爭先恐后的競爭氛圍,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的整體素質。
(作者單位:江西省湖口縣城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