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研究物理學的根本方法。所以,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而演示實驗生動有趣,容易產生懸念,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追根溯源、探索知識。因此,演示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演示實驗的意義
1.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初中生好奇心強,興趣廣泛,喜歡探索自然的奧妙,但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所以他們沒有足夠的思維深度和穩定性。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如果抓住有利時機,進行演示實驗,通過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現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物理和探索自然的興趣,使學生在良好的狀態中學習,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一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
2.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通過課堂演示實驗來講授物理知識,能使學生用較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
3.可以向學生傳授實驗技能和實驗方法
在進行演示實驗的教學中,根據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有關演示實驗的思路、設計方法、實驗設備、實驗儀器的使用、實驗過程以及實驗注意事項等方面的知識,并科學地分析和說明實驗結果。通過演示實驗教學,學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實驗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4.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學生的頭腦中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材料和生活經驗,但有些經驗是模糊不清甚至是錯誤的。所以,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時,就要突出主要部分,使學生明確模糊的知識,改正錯誤的認識。如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對“運動和力”的概念有些模糊的認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斜面小車的實驗,推導出牛頓第一定律,在這基礎上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運動和力的關系。
二、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實驗
觀察是實驗的第一步,也是創新的前提。教師可通過列舉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展示實物、模型、掛圖和漫畫,或進行演示實驗、分組實驗來創設物理情境,觀察操作過程。在觀察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討論觀察方法和注意事項。通過實驗,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而不是教師先羅列出各種條件,再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操作,這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
三、演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1.上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教師要注意實驗的細節問題,以免出現意想不到的失誤,力爭做到實驗準確無誤,以確保實驗成功,提高課堂效率。
2.自制儀器,簡便易行
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自制簡易的儀器進行實驗,由于比學校實驗室的儀器更易于操作,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注意實驗的可視性
演示實驗必須讓全班學生都能清楚地觀察到,所以教師需要注意實驗的可視性。如在電學實驗中,教師可以先把各元件固定在插孔式演示板上,再把演示板掛起來進行實驗演示,就可以增強實驗的可視性;又如在教學《功的原理》中,筆者先把杠桿、動滑輪固定在同一演示板上,并用紅紙條標好刻度,然后演示用它們提起重物的情況,既增加了實驗的可視性,又便于學生注意到用杠桿和動滑輪做功的共同點,總結出“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的原理,提高了課堂效率。
4.重視方法的總結
實驗做完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實驗方法以及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進行歸納和總結。
作為直觀教學手段,演示實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每個演示實驗,使每個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并掌握物理知識和物理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龍南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