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最根本的途徑是學習者自己的活動,把這一原則應用于教學過程,就應該放手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逐步形成、發展和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也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自制實驗器材,強化實驗效果
麥克斯韋說過:“演示實驗的教育價值常常與儀器的復雜性成反比,學生用自制儀器,即使老是出錯,也常常比人們用細心調整的儀器易于學到更多的東西。”所以,改進初中物理實驗器材,使之更好地為課堂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在講授《光的折射》時,筆者利用課外時間自制了實驗器材,配置情況為:250mL燒杯、激光筆、白板(白色塑料光屏)、鉛筆、刻度尺。上課前,筆者先在每塊白板上畫了一個直角坐標系,再畫一條過原點的斜線AB(如圖1所示,注意實虛線)。接著,把白板放入燒杯中,向燒杯中注水至水平線,此時的水平線即為界面,豎直線就是法線。
在探究光的折射現象時,先讓學生用激光筆沿著AO入射,觀察光線進入水后是否沿著OB射出。經過小組實驗后,學生發現光線并不是沿著OB射出,而是出現了偏折。然后,再讓學生改變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多做幾組實驗,學生就會發現當入射光線垂直射入水面時,光線不偏折。這時,筆者就可以引導學生一起推斷出光的折射定義。
自制的實驗器材操作性強、實用性好,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知識點,有效地掌握學習重點,突破難點。而且學生親身經歷了實驗探究的過程,提高了他們的實驗技能與創新思維。
二、妙用身邊器材,簡化實驗過程
自制器材雖好,但它既耗費時間又浪費人力和物力。所以,有時教師還應該去尋找合適的身邊器材。
例如《機械能》這章節的內容要求學生在理解動能與勢能相互轉化的基礎上做單擺實驗,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學習用品入手,用透明膠帶來充當單擺,拉開一段膠帶紙充當擺線,模擬單擺實驗就成功了;又如“物與像關于鏡面是對稱的”是《平面鏡成像》這一節的重點,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筆者讓一個學生到講臺前充當鏡前的“物”,讓臺下的學生扮成鏡中的“像”,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習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身邊的器材不僅選取和使用方便,而且學生熟悉,節省了介紹器材的時間,更使他們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
三、利用課外實踐,深化實驗知識
對于一些較為重要的物理知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助手邊的器材,進行一些課外探究活動。物理課外活動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物理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課堂教學是課外活動的依據和指導,兩者有機地結合,構成一個統一的教學體系。
例如在學習《速度》這一節前,筆者先讓學生比賽,看誰跑得快。在賽跑時,有些學生會事先選定一段路程,記下各個學生所用的時間,通過時間來比較運動的快慢;有些學生會選擇幾個人從同一起跑線向前奔跑,經過一段時間后,跑在越前面的就是運動越快的。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已經學會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而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進行系統小結,把實踐體會上升到理論認識。教師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探究活動,能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物理生活經驗。
隨著新課改的穩步推進,教師應該在實驗中大膽嘗試,來提高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實驗能力。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其今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曹埠鎮飲泉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