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無處不在,大到對宇宙的探索,小到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只要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勇于實踐,我們就會發現,物理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列舉了生活中涉及的若干物理問題,并對其進行釋疑。
一、早晨看到的物理現象
春天的早晨經常會出現霧,這是因為懸浮在空氣中的小液滴遇冷液化形成的;夏天,當太陽直接從窗戶照進來時,就出現了人們經常說的“太陽曬屁股”,這是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秋天的清晨,花草樹木上凝結的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吸熱液化而形成的;冬天的早晨,窗戶的玻璃上會結出小水珠,是因為室外溫度很低,而室內溫度較高,冷暖空氣相遇,就液化成了小水珠。
二、日間接觸到的物理現象
你騎自行車時,車外胎為什么要有凹凸不平的花紋?自行車為什么能前行?剎車以后,自行車為何能停止?這些都涉及物理學的力學知識;為了消除發動機的聲音,發動機上裝配了消音器。為了減輕車輛行駛時產生的噪聲對居民的影響,在道路兩旁種植物或設置了屏障。這是聲學方面的知識;剛坐進汽車或有汽車從你身旁駛過時,你會聞到濃濃的汽油味,這是擴散現象;自行車騎久了后,輪胎會發熱,這是熱學方面的知識;電學方面的知識有:油罐車的尾部通常拖有一條鐵鏈,這樣有利于使運輸過程中因顛簸而產生的電荷迅速傳到地面上,避免因靜電放電而帶來的災難。車載蓄電池還被用來為汽車上配裝的空調、電扇、收錄機、CD機及各種用途的電燈供電,方便地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聲能、光能等等;汽車的前擋風玻璃通常不是直立的(底盤高大的車除外),這是因為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車內物體易通過它成像于司機面前,影響司機的判斷,這是光學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物理知識。如力學知識: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是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電學知識:電飯煲、電炒鍋、電水壺等用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是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微波爐的加熱原理是將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熱學知識: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致使杯子破裂。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把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最高,可使鍋的溫度快速升高。
三、晚上看到的物理現象
晚上照明的電燈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夜間行駛的汽車內不開燈是為了避免擋風玻璃反射光而影響駕駛員的視線,手電筒能“收光”是利用凹透鏡焦點發出的光能平行射出。晚上下雨后,有時我們看到前面的地面上有一塊反光的亮點,走近后卻不見了,反而踩到一腳的水,這是由于光的反射。在星光燦爛的夜晚仰望星空,會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閃爍不定,像人“眨眼睛”一樣,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周圍包圍著厚厚的大氣層,這層大氣的疏密程度是不均勻的,星光通過不均勻的大氣時不能再沿直線傳播,而是發生折射,有時會折射進我們的眼晴,有時折射光不會進入我們的眼睛。所以,我們會看到星光閃爍不定,像眨眼睛一樣。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和現象都涉及物理知識,因此學好物理非常重要。我們應將所學的物理知識與當前的社會實踐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堅持與時俱進,利用物理知識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使物理更好地造福于人類。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