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語言知識的教授
首先,要把好音標關。學好音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音標基礎的好壞決定了語音和語調的好壞。語音基礎打好了,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要注意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在課堂上,教師應有意識地向學生講授諸如語句重音、節奏、音變、連續以及語調等知識;第三,要正確引導學生記憶單詞。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離不開詞匯的學習和積累,而詞匯學習需要邊學邊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據讀音規則來識記單詞。
二、重視培養學生聽力解題的技巧和技能
學生往往會覺得,雖然聽力內容不難,但做題目卻沒有十足的把握,原因就在于沒有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沒有訓練聽力解題的技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學生聽力的技巧和方法。
1.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
相對而言,聽是被動的。在聽的過程中,如果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就能大大提高聽的效率。例如在播放錄音之前,教師可先讓學生迅速地瀏覽書面的備選答案,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再根據所掌握的信息進行預測,這樣做可以縮小范圍,明確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2.培養學生抓住特定細節的能力
即抓住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的能力,這是聽力訓練中的一項重要技能。在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注意句子和短文的整體內容,抓住重點詞語和要點;或者根據預測效果以及聽到的內容,來捕捉正確答案的有關信息,以培養學生抓住特定細節、獲取特定信息的能力。
3.培養學生猜詞的能力
在聽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詞匯和短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猜詞的能力。推測詞義的方法有很多,如根據構詞法、根據上下文、根據常識等來推測詞義。
4.培養學生正確的聽力習慣
有些學生習慣先將聽懂的內容翻譯成漢語,再用漢語進行思考和理解,缺乏用英語直接思考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培養學生正確的聽力習慣,訓練學生將聽懂了并且理解的信息聯系起來,形成連貫的記憶,并且將全文要點有機地統一起來的能力。
5.做好聽后的糾正工作,提高做題的準確率
對于一些比較靈活、容易出錯的題目,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多聽幾遍,并詳細分析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切實做好聽后的糾正工作,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和解題的效率。
三、重視日常教學工作中的聽力訓練,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可以增強學習動機和記憶力。教師可以選擇體裁廣泛、內容包羅萬象的聽力材料,使學生保持新鮮感,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2.減輕學生的焦慮情緒,使學生“輕裝上陣”
聽力訓練是一種強化教學,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因此,除了嚴格控制聽力的時間之外,教師還需要盡量在訓練的間隙插入一些輕松、美妙的音樂,或幽默的笑話作為調劑品,以達到放松學生心情的目的。
3.鼓勵學生自信,增強學生訓練的欲望
教師要鼓勵有心理壓力的學生沖破現有“定勢”的束縛,努力尋找自己潛在的積極因素,減少和消除學生的挫敗感、焦慮感、壓抑感等消極情緒,使學生無拘無束、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在成功體驗中增強自信心。
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語感,提高聽說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接觸到英語,如英語歌曲、英語節目、英語電影、英語廣播節目等。讓學生多接觸這些英語環境,即使他們無明確目標地泛聽,能聽懂多少算多少,也能使他們耳熟能詳,在不知不覺中增強語感,提高聽說能力。
聽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要想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教師不僅要做到層層突破,循序漸進,還要做到精泛結合、聽讀結合、聽譯結合,以及注重各種技能的綜合運用。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