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初中化學教學仍普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喪失了創新思維能力,還遏制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培養學生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幾種途徑。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 自主學習 培養能力 途徑
初中化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具有內容更豐富、涉及的領域更寬廣、更利于培養學生科學學習方法的特征。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創設教學情境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實現自主探索學習的目標。如在“燒不壞的手帕”的實驗中,筆者點燃蘸有酒精的手帕,卻沒有燒壞它,這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刺激了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度,使學生帶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問題來創設情境,如在學習物質的量時,筆者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一瓶水中有多少個水分子?”這個問題讓學生產生了一種“有目的但不知如何達到”的心理困惑,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不僅是教學的對象,而且也是教學的主體,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人。學生的種種能力不只是“教”出來的,教師只能傳授有限的知識,大量的知識還要依靠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掌握。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課堂,轉變師生關系,為學生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構建適合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新型課堂角色。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并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學習、自主探究中,體驗學習化學的快樂。
三、構建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課堂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即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重視培養學生樹立人與自然、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意識,重視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如環境問題、能源問題、新材料、醫療、食品和安全問題等,引導學生關注國家、人類和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是指導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即突破傳統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索性的學習方式,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從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創設問題情境,巧妙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主動學習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關心社會人生、關心生存環境、關心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四、改革評價方法,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的自主性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教師適當的指導和鼓勵,使學生在自由的環境、合理的空間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自主性。因此,筆者認為教師的客觀評價和鼓勵評價等評價藝術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著密切的聯系,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式學習,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化學教師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營造一個民主、團結的學習氛圍,有目的、有計劃地全面培養和多角度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傳授知識、訓練技能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西省安遠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