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設計得好,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提問設計得不當,則會使課堂氣氛沉悶尷尬,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而要做到課堂提問有效,筆者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營造寬松氣氛,抓住每個提問點
提問的目的在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必須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應面帶微笑,用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平等地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其次,教師還要善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理解知識點。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學生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起到啟示和誘導的作用;最后,教師還要善于抓住知識的疑難點精心設計提問,循序漸進,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結合實際,注意提問的時機和方式
1.提問對象的全面性
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調動全體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2.提問時機的適時性
問題提出后,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回答,而應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從而發揮出所提問題的最大效益,促使每位學生積極思考,得出個人見解。有經驗的教師經常在提問后會環顧全班,從一些非語言的暗示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3.提問難度的適當性
課堂提問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做到深淺適當、難易適中。好的課堂提問就像枝頭誘人的果實,既不是唾手可得,又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才能摘到。在教學實踐中,有一些教師雖然深入鉆研教材,設計了新穎的提問,但學生的發言質量卻不盡如人意,其原因就在于在設計提問時,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導致課堂陷入僵局,或是成了幾個好學生的能力展示臺。
4.提問思路的連貫性
好的課堂教學講究前后呼應、起承轉合和生動流暢的美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嚴謹、連貫的課堂提問來實現的。好的課堂提問應該是教材特色與教師思路的完美體現。有不少教師在課堂提問設計上貪多求全,或拋開教材與學生實際,刻意標新立異,雖然花樣百出,卻讓學生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因此,要想學生學有所獲,教師自身提問的思路就要清晰,這樣的提問才是有效的。
5.提問方式的多樣性
提問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切忌僵硬地采用一個固定模式。即使是對同一個內容進行提問,也要注意在不同的場合下轉換角度,讓學生有新鮮感。
三、拓展提問,延伸課堂
課時有盡而課堂無窮,提問有窮而思考無限。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問”“會問”,善于“發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的成敗,應不在于教師講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問了多少為什么;不在于學生在課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質疑和評判了多少。”所以,促進學生思考問題,提出更多、更好的有價值的問題,才真正實現了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它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只有不斷實踐和摸索,才能找到適合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的科學提問方法。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