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和Lady Gaga,顯然她們兩個人八桿子也打不著。Lady Gaga的生肉裝肯定不會受來自印度加爾各答的特蕾莎修女的待見。這位流行巨星的奇裝異服一身接一身,一場演唱會恨不得要換20套衣服,這對于已故的特蕾莎修女來說可能是太過浪費了。特蕾莎修女每天穿的都是她那件帶三條藍色條紋的白色紗麗,反映著她清貧、貞潔和順從的誓言。與之相反,Lacb,Gaga卻似乎不太在乎貞潔。她的歌里唱到:“寶貝,戀愛如果不粗野,那就毫無樂趣而(Baby when it' s love if it' s not rough itisn’t fun)
不過,比起她們之間的差異,這兩個女人之間的相似之處更加重要。她們都備受崇敬:特蕾莎修女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從無到有,最終發展成為一個遍布100多個國家的全球性組織;而Lady Gaga 2011年的收入據預測將達到一億美元,很快就會超過像U2這樣的超級搖滾樂團。在最近出版的圖書《特蕾莎修女一一首席執行官》和一份案例分析《LaCb,Gaga為何生來如此?》中,這兩位女人都被標榜為公司領導者的榜樣。
她們的相似并不僅僅是因為在事業的初始,她們都把自己冗長難讀的名字換成了易記而簡短的稱呼:Agnes GonxhaBojaxhiu變成了特蕾莎修女(Hother Teresa),而StefaniGermanotta則成為了Lady Gaga。就像這兩本書指出的一樣,兩人都通過建立簡單清晰、恰巧又被外界所承認的品牌而獲得了成功。特蕾莎修女幫助“那些被大家避而遠之的”窮人和病人;Lady Gaga稱自己是“一個怪人、一個不合常規的人、一個在尋找同伴的迷失靈魂”,她向粉絲保證,做個古怪的人沒什么大不了的,這不僅對同性戀人群,而且對大多數年輕來說,都是令人安慰的訊息。
勤奮工作讓兩個人脫穎而出。特蕾莎修女每天早上4:40起床做彌撒;Lady Gaga則會“在圣誕節放假,跟自己的父母度過這一天,但其他時間都在無休止的工作”。高超的溝通能力對她們的幫助更大。特蕾莎修女被稱為是“公共關系機器”,無論是同一個臨死前的麻風病患者還是一個富裕的捐贈者談話,她“總是會以別人所能理解的語言給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Lady Gaga則是“真正通過網絡與社會媒體建立自己事業的首批流行樂明星之一”。
Lady Gaga的魔力被《Lady Gaga為何生來如此?》的作者們稱作“領導力投射”(Leadership Projection),也就是一般人口中的“超凡魅力”。他們認為這種魔力來源于Lady Gaga講述的“三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故事”。第一個,個人故事:我是誰?她強調說自己在學校的時候就是怪異的孩子,但是卻被逼迫著進行了創作。第二個,團體故事:我們是誰?她稱自己的粉絲為“我的小魔頭們”,稱自己為“魔頭媽媽”,并且通過Facebook和Twitter跟他們進行交流。第三個,共同任務:我們去往何方?她支持同性戀者的權利,贊美自我表現,她告訴她的粉絲他們可以一起改變世界。
瑞克亨利克先生認為Lacb,Gaga還具有在她領導的團隊中“建立情感承諾的能力”。他相信這種能力在現代商界正顯示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他擔任合著者的《成功的藝術》一書中,他們做了詳盡的調查。他們現在供職于一家叫做Egon Zehnde的經理招募公司,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弄清楚應聘頂尖公司的候選人是否具有像LadyGaga一樣能夠“投射領導力”的本領。
瑞克亨利克先生認為這種領導風格的一個風險是“講述個人的故事會使你遭受人身攻擊”。Lacb,Gaga一直被指責不可靠,而一個呆滯的、照本宣科的法官無疑會判她有罪。她的新專輯封面將其描繪成一半是女人,一半是摩托車,并且宣稱她“生來如此”(Born This Way),這顯然是不真實的。然而,指責一個藝術家匠氣太重有點像指責一個銀行家對錢著迷:這可能是正確的,但也是陳腐的。特蕾莎修女也曾遭受過批評??死锼雇懈ァは=鹚?Christopher Hitchens)這位好爭辯的無神主義者把特蕾莎修女稱作是“來自地獄的天使”。在他所寫的《傳教士的定位》一書中嚴厲地斥責了特蕾莎修女傳播天主教極端形式的行為,以及接受像前海地獨裁者“醫生老爸”杜瓦利埃這樣有問題人的捐贈。
領導魅力的秘密
把管理者等同于電影字幕中名人的說法通常都是胡說八道。一個管理者能從成吉思汗身上學得的東西很少——畢竟用長矛刺穿敵人身體的做法已經不合時宜了。同樣的,懷疑論者或許不會相信Lady Gaga或者特蕾莎修女的秘密能夠作用于一個生產滾珠軸承的公司。一個稱呼自己下屬“我的小魔頭們”的管理者很可能不會贏得他們的心;一位宣稱上帝希望我們的團隊能夠達到目標的經理也將會成為笑柄。懷疑主義者或許還會指出LadyGaga并不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她最近的世界巡演雖然吸引了千軍萬馬般的粉絲捧場,但仍然是賠本生意,原因是她不斷地變換道具。
盡管領導魅力在商界十分重要,名人們也的確會告訴我們這種魅力是如何被使用的。但是,對于一個公司的管理者來說,僅僅是聰明和善于下達命令已經遠遠不夠了?,F代的知識型工人可能不會忍受一個像杰克·韋爾奇(Jack Welch)這樣冷酷無情又傳統的前通用電氣公司老板。許多人對于跟他們親切溝通的管理者反應比較好一些:百事可樂的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有時會給她的下屬管理者們的父母寫信,感謝他們養育了這么優秀的孩子。職員渴求自己的目標感,那些能夠給他們目標感的管理者將會從他們身上得到更好的回報。個人故事也會有所幫助: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Branson)的商業帝國依賴的就是他們的領導魅力,他們都會強調自己過去輟學的經歷。領導魅力雖然很難學會,但也不是瘋癲地去星星中尋找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