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安全會議上宣布了美國增兵亞太的戰略。這是美國軍方對奧巴馬總統所謂“太平洋世紀”講話的具體落實。帕內塔此次出訪亞洲多國,被很多媒體視為繞著中國轉,而其增兵亞太的戰略也被視為圍堵中國的最新舉措。
毫無疑問,美國增兵亞太的戰略有針對中國的一面,不過,這一戰略能否完全實現仍有待觀察。追問這一戰略的具體層面,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其現實性與局限性,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所要面對的安全環境。
增兵規模:海軍力量太平洋占六成
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6月2日說,美國將在2020年前把海軍部署重心移向太平洋,以實現國家戰略重心轉向亞洲太平洋地區的目標。美國當前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各部署50%的海軍力量,而到了2020年,這一比例將變成60%和40%。對于亞太各國來說,美國的這一重大軍力調整無疑將產生重大影響。不過,對于這種影響仍需要進一步的具體分析。
首先,需要進一步搞清楚的是,在從五五開向四六開的重大調整中,究竟會有多少美國海軍力量將因此而被調整部署,美國將向亞太地區增加多少海軍力量。
美國海軍目前擁有總計285艘各類戰艦,而未來,美國海軍的目標是擁有總計大約300艘戰艦。按照帕內塔宣布的調整計劃,將有10%的海軍力量增加部署至亞太地區,也就是說,在未來8年時間里,駐亞太地區的美國海軍將新增大約30艘各類戰艦。
這只是一個大致的估計,至于這30艘戰艦里,具體會有多少潛艇、多少驅逐艦的問題,則有待進一步觀察。至少在目前,美國海軍近六成的潛艇部隊已經進駐亞太地區。如果美國不再向亞太地區繼續增派潛艇的話,就意味著,新增的大約30艘戰艦將主要是水面艦只,也就是帕內塔所說的巡洋艦、驅逐艦和瀕海戰斗艦。
如果在美國向亞太增加的海軍力量中,瀕海戰斗艦構成了主力,那么,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強美軍在亞太地區的戰斗力將備受質疑。畢竟,這種戰艦只是一種輕武器戰艦,它可以完成從反潛到清除水雷的各項任務,但卻無法勝任與敵軍作戰艦只直接對抗的任務。
此外,在美國現有11艘航空母艦中,有6艘部署在太平洋,其中“企業”號航母定于今年退役;“杰拉爾德?R?福特”號2015年服役后將部署在太平洋,保持美軍在這一海域的航母數量優勢。也就是說,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航母仍將維持6艘的規模。
不論美國海軍向亞太增兵多少,增加何種兵力,常駐亞太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無疑都將從中受益。更具體點說,太平洋艦隊所轄的第七艦隊和第三艦隊將是此次美國海軍兵力調整計劃的最大受益者。而且,活動范圍更為靠近亞太各國的第七艦隊的兵力變化對該地區安全格局的影響顯然要更為直接。
強化策略:尋找亞太新軍事伙伴
2011年,美國在亞太地區共舉行172次軍事演習,幾乎相當于每兩天就有一次。而到了2012年,亞太地區的聯合軍演同樣是接連不斷。2月7日至17日,美國和泰國主辦的亞太最大規模聯合軍演“金色眼鏡蛇”在泰國舉行;4月,美菲兩軍在菲律賓以西的南海海域舉行聯合軍演。6月至8月,包括美國在內的22個國家將在夏威夷附近海域舉行為期55天的“環太平洋2012”聯合軍事演習。
除了上述一系列攻勢性動作,美軍同時還有防御性和撤退性動作。今年4月,美國和日本公布駐日美軍搬遷方案, 約1.9萬名常駐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官兵中,9000人將遷至關島、夏威夷和澳大利亞。有分析認為,美國之所以如此部署,至少部分原因在于擔心隨著中國軍力日益增強,駐守該地的美軍處境變得危險。
不論是撤退,還是攻勢,美軍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維持并加強其在亞太地區的存在,并盡可能地保持行動自由。
帕內塔6月2日稱,美方希望擴展在亞洲的軍事伙伴關系網;美國與日本、韓國、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已簽署同盟協定,希望與一些國家實現聯合軍力部署。與此同時,美國將在亞太地區擴大雙邊、多邊軍事演習或訓練的數量和規模。話音未落,帕內塔6月3日抵達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建造的軍港金蘭灣。帕內塔對越南官員說,出于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考量,類似越南這樣的伙伴特別重要。
此前在6月2日,新加坡國防部表示已原則同意美國在新加坡部署4艘瀕海戰斗艦,第一艘將在明年第二季度開始部署。也是在近日,菲律賓國防部高級官員表示,只要提前獲得菲政府許可,未來美國軍隊、戰艦及飛機將可重新使用他們在菲律賓蘇比克灣等地的舊有軍事設施。
帕內塔甚至還主動向緬甸表態,稱如果緬甸繼續改革,美國將愿意與緬甸改善軍事關系。而在此前,首批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已經進駐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基地,未來駐澳美軍總兵力將達到2500人。
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美軍重返亞太的大戰略下,針對不同的國家,美國也都有各種針對性的策略和手段,不只是緊鑼密鼓地調整與轉變,還有清晰的目標和耐心的策略。
軍費來源:削減軍費與增兵之惑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美國軍力部署的調整也要受制于美國的錢袋子。在帕內塔宣布美國的軍事調整計劃后,就有一些美國官員和議員提出質疑,認為在美國國防預算削減的大背景下,愿望和現實可能有距離。
今年2月,美國公布了總額為6139億美元的2013年美國國防預算。根據該預算,今后5年內,美國軍費將削減2590億美元;今后10年,美國軍費將削減4870億美元。
美國參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成員、共和黨議員約翰?麥凱恩就表示,他贊同帕內塔將海軍兵力重心轉移至亞太地區的計劃,但對于海軍建造新戰艦和退役舊軍艦的計劃表示擔憂。“我非常擔心的是,海軍艦只總數的持續下降,”麥凱恩說,“國防部長在其講話中對該地區的各項承諾可能無法兌現。”
美國海軍早些時候已將其第六艦隊的旗艦“惠特尼山”號和第七艦隊的旗艦“藍嶺”號的服役期限延長了28年,推遲至2039年退役。屆時,“藍嶺”號服役時間將長達70年,“惠特尼山”號為69年。而通常情況下,美國航空母艦的服役時間一般為50年。
雖然帕內塔一再強調,美國軍費的削減不會影響向亞太增加兵力的計劃,但是在美國國內,帕內塔卻警告說,當前削減軍事開支的方針將使美國成為一只“紙老虎”,喪失其超級大國的地位。
無論如何,軍費削減對美國向亞太增兵計劃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帕內塔在宣布軍力調整計劃時就表示,美國將逐漸舍棄冷戰時期設立永久基地的做法,轉而通過聯合演習、訓練、臨時部署等方式,強化在亞太地區的存在。
的確,和建立永久基地相比,臨時部署等方式的確是一種嶄新方式,但在很大程度上,這也是軍費大削減背景下,美國軍方不得已而為之的“創新”。
如果這一方式得以陸續實施,可以預料,在離開菲律賓基地20多年后,美國大兵有可能以輪流調換部署的方式重新進駐菲律賓;只不過,至少在可見的將來,美國都不會重新啟用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克拉克基地,或者越南金蘭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