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嘉士伯啤酒的廣告再度大張旗鼓地出現在6月的電視熒屏上時,人們便已知道:四年一度的歐洲杯來了!接下來的20多天的時間里,足球、啤酒、電視轉播將成為主旋律,全世界球迷都將是被邀請的客人,盡情享受這個足球的6月。
雖然足球沒有國界,但球迷卻是有國籍的。相比于不在同一時區,還要熬夜看球的世界其他地區的球迷來說,歐洲的球迷似乎要幸福很多,他們甚至比世界上其他的同好者更容易親臨現場看比賽。然而,這樣的幸福感卻依然無法替代另外一種焦慮,那就是依然還沒有“退燒”的歐債危機。
與往屆歐洲杯相比,本屆歐洲杯從一開始就被歐債危機的慘淡愁云所籠罩。與輿論和普通民眾千呼萬喚、翹首以待的急切心態相比,歐洲政客們的心情可謂五味雜陳。本是歐洲乃至全球球迷共享的一場饕餮盛宴,如今卻因賽前歐債危機的發酵,希臘三大政黨三次組閣均告失敗,而被披上了一層“精神食糧”上的袈裟。進入決賽圈的“歐豬五國”無不喊出“再窮也不能窮足球”的口號,無論是“老大難”的希臘,印不出鈔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還是感染歐債“傷寒癥”的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出征歐洲杯的問題上都是殊途同歸:都希望借助這屆杯賽為本國和歐元區人民注入一針強心劑。
希臘:出來一趟不容易
在希臘隊的守門員哈爾基亞斯看來:“我們國家正經歷著經濟上的危機,我看到許多人爭著領取食品,他們需要幫助。所以,我希望球隊能在歐洲杯上用好成績來撫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的確,作為“精神食糧”,足球應該在這樣的時刻發揮其社會功效。坦率地說,就在歐洲杯開幕前夕,希臘國內曾一度風傳因為災難深重的債務危機,希臘國家隊可能沒錢參加本屆歐洲杯了;而另外有人開玩笑:希臘隊可能會在本屆比賽中有上佳表現,因為誰敢跟希臘隊在球場上過不去,希臘政府就不還誰的錢了。這兩個半真半假、頗有些悲劇色彩的玩笑似乎在提醒著人們:希臘可是重災區。
如愿出征后,希臘隊主帥桑托斯當即表態:“我們去波蘭和烏克蘭不是去度假的,我們帶著希臘人的期待。”在過去一年中,希臘經受了債務危機的痛苦,連帶著國內聯賽也因為球迷騷亂而頻頻中斷。現在,希臘人的確非常需要好消息,或許復制2004年的希臘神話會成為最好的慰藉。
德國:債權國主宰杯賽結果?
穩坐歐元區中軍帳的,正是目前整個歐洲經濟運行狀況最理想的德國。而如同他們的經濟一樣,德國國家隊的水平和成績也一直穩定在高水位:2006年德國世界杯季軍,2008年歐洲杯亞軍,2010年南非世界杯季軍。此次出征東歐,德國隊也是奪冠的大熱門。這其中不僅緣于德國隊出眾的整體實力,還跟德國良好的經濟掛上鉤。有人也開了個類似于希臘隊一樣的玩笑:本屆歐洲杯,德國隊才是最后的贏家。誰要敢在球場上跟德國隊過不去,德國人就不借錢給他。
當然,經濟學家們自然不會開這樣的玩笑,他們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參照歐洲杯16強國家的足球數據和情況,分析得出了上述的結論。根據他們的結論,球隊總身價最高的四支隊伍德國、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格蘭最終會會師半決賽。但是熟悉足球的球迷都知道,英格蘭隊一開始就不被看好,而如果不是因為C羅高達一億多歐元的身價,葡萄牙隊根本就沒有這個可能。不過穩重踏實的德國隊最終能站到決賽場的設想還是得到很多輿論的支持。
西班牙:拼的是技術不是債券
除了2008年歐洲杯和2010年世界杯的雙料冠軍的頭銜,西班牙國家隊還有一個頭銜:來自“歐豬五國”之一的代表隊。這個名字聽上去冗長而滑稽,恰似西班牙政府目前面臨的問題。本來財政還略有盈余的西班牙政府,因為跟隨法德兩國主導的財政緊縮計劃,結果導致國家財政揭不開鍋,最終淪為需要救濟的主權國家。
與本國政府糟糕的財政表現相比,西班牙國家隊的身價卻是牛哄哄,全隊身價總計6.58億歐元,位列參賽16強之首。近兩年來,憑借著先進的足球理念和井噴式的足球人才浪潮,西班牙從聯賽到國家隊都在世界范圍內獨具鰲頭。再連續拿下2008年歐洲杯和2010年世界杯之后,西班牙隊依然是本屆歐洲杯最大的奪冠熱門,支持率高于同為“高帥富”的德國隊。
當然,對于西班牙民眾來說,他們比德國人更渴望這座獎杯。因為高達80.9%債務比例已經讓西班牙累累不堪,這時候民眾唯一可以寄托精神并為之驕傲的便是他們無所不能、無所不往的國家隊了。其實,西班牙隊是整個“歐豬五國”的典型代表。除了足球實力稍遜的愛爾蘭隊,意大利、荷蘭、葡萄牙都具備奪冠實力,它們的政府也都深陷歐債危機不能自拔。西班牙球迷的愿望更像是“歐豬”國家的共同愿望。
東道主:隔岸觀火,悶聲發財
相比于這些只能期待從本屆比賽中獲得“精神安慰獎”的大多數參賽球隊來說,東道主波蘭和烏克蘭則是希望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舉辦大型賽事帶來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自1932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取得第一次盈利開始,幾乎很少有國家在國際大型賽事中虧過本,日本甚至利用東京奧運會制造出戰后經濟騰飛的“神武景氣”。而作為同樣是世界關注的賽事,歐洲杯從申辦期推動波蘭和烏克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崗位開始,到正賽開始后刺激旅游等消費產業發展,都將催生高額的GDP增長。據波蘭組委會透露,波蘭方面就歐洲杯有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303.23億歐元,超過了另一個主辦國烏克蘭。
這種看起來往外掏錢的虧本買賣實則是“先賠后賺”。據經濟學家分析,歐洲杯期間舉辦地兩國將直接收益達10億歐元,這其中還不算上間接產生的幾萬個就業崗位和旅游業收入。而歐洲杯之后,相關產業仍將受利于這些投資,持續發酵。可以說,東道主將會賺個盆滿缽滿。
這樣一看,實力平平的波蘭隊和烏克蘭隊更像是招待各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即興表演之用。趁著客隊奮力拼斗時,撈足鈔票才是關鍵。
當然,歐洲杯終究只是一項體育賽事,即使它有萬端變化,也不能在短期之內就能提振歐元區市場信心。除了為東道主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為全世界球迷尤其是歐元區民眾帶來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之外,它也不能被寄予過多的期望。在歐債危機的大背景下看比賽,個中的滋味恐怕只有歐洲人自己能體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