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國內外高檔商品的價格差,人民幣購買力升值,以及國內居民日益增長的海外購物需求等,導致了海外代購的盛行。在利益的驅使下,不少留學生也加入了代購一族。日前,美國《世界日報》的一則報道揭開了海外代購生意的內幕。負責采購的“小護士”(代購行業的術語)將批量購買的打折商品加價賣給上游經銷商“神醫”,便可以獲得15%至20%的提成,“神醫”再通過各種渠道統一銷售,獲得更高的利潤。
事實上,除了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主流留學國家也會有很多留學生成為兼職甚至是職業代購。其代購的產品也從名包、名表、化妝品等高檔奢侈品延伸到奶粉、食品等日用消費品。
一般說來,在自身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不影響正常學業的情況下,留學生從事代購的相關兼職還是可以的。比如說正常的節假日,寒暑假回國時,順道帶一些名牌手袋、化妝品、奶粉等,回國轉售,賺點零花錢,問題不大。但是如果涉及觸犯法律及自身權益不受保護、影響到在海外的正常學業的情況下,就應停止從事此類代購工作,不至于最終釀成大錯,后悔莫及。海外代購主要存在以下幾項風險:
(1)因頻繁代購而缺課被取消簽證。因為代購主要是針對國外產品與中國的差價,每逢圣誕節、萬圣節、感恩節等例牌節日,國外商場都有例牌節目:名牌大減價,所以節日前是代購人最繁忙的時候,這樣一來往往會讓留學生沉溺于“海外代購”生意,頻繁“帶貨”回國而被中斷入境資格。
(2)合法性的問題。很多留學生對于國內的一些違規違禁產品的規定并不是很了解,有些時候買家所要求代購的產品很可能就是官方禁止買賣的產品,這樣不但代購者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有些時候還會惹上牢獄之災。
(3)關稅問題,根據《關于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征收進口稅辦法》和 《海關法》的規定,入境攜帶價值超過5000元的物品商品將被收取一定的進關稅。有些留學生為了逃避關稅,就故意將包裹報低價格。針對這種現象,國家海關最近嚴令代購商品在入境時要依法申報,未向海關依法申報或者申報不實的,海關除征稅外還有實施處罰。比如,一位澳大利亞留學生帶了相當于2萬元人民幣的奶粉回國,就被海關全部沒收了。
(4)在國際運輸中出現破損、不適用、質量等問題。國家最新出臺的法規規定,從7月1日起,通過海外郵購的貨品,即使客戶簽收了,也能因質量問題索償,代購者將得不償失。
(5)自身權益的保護。有的代購留學生是充當采購員的角色,需要自己有流動資金購貨交給經銷商,首先要代付貨款進貨,由于對經銷商的了解不夠,有可能出現被騙的情況。自己出錢交給經銷商后,經銷商人去樓空,損失慘重者比比皆是。
總之,無論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對于留學生來說都將是致命的打擊。這里要提醒廣大留學生,切莫被蠅頭小利誘惑而喪失了理性。海外留學機會得之不易,一切當以學業為重,否則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就很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