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兒子為父親編寫的傳記“前傳”,用大量的歷史照片串聯起父親跌宕起伏的一生。這里的父親曾是民國時期國民黨的高級將領白崇禧,有“小諸葛”之雅稱,其前半生戎馬倥傯,后半生屢遭迫害。兒子則是臺灣當代作家白先勇,其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轟動海內外。
為父親立傳的想法已經有十多年了,白先勇在收集整理各種文獻資料的同時,也訪問了與父親有過接觸的親歷者,包括時任東北行營政治部主任的余紀中,曾任白崇禧秘書的程思遠,寫過《李宗仁回憶錄》的歷史學家唐德剛,以及父親的一些老部下。在文字著述還沒有完成之際,白先勇先推出了以圖片為主的“前傳”—— 《白崇禧將軍身影集》。由于父子倆的特殊身份及影響力,該書得以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三地同時出版。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父親與民國》,涵蓋白崇禧在1949年以前的北伐、蔣桂戰爭、建設廣西、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等崢嶸經歷;下卷《臺灣歲月》,則是記錄白崇禧在臺灣17年的生活點滴以及家族親情。五百余張照片以及相關著述,披露了眾多歷史細節,也呈現出那個動蕩復雜、精彩紛呈的歷史年代一個個關鍵性的瞬間。
歷史上,子女為父親立傳的例子并不多見。白先勇說:“作為歷史人物,我在他身上看到歷史滄桑、風云變幻;但作為父親,他又有另外一面。這兩面有時候會有沖突,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人。所以由我來整理他的照片,是天經地義的。這本書是我父親對歷史的一個交代,也是我對我父親的一個交代。”確實,以兒子的身份來為父親立傳,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父親所經歷的那段歲月,他亦有一定程度的參與,也許是父親的親口訴述,也許是自己的親歷旁觀,也許是周圍人的口耳相傳。這種來自第一手的資料和切身體會所帶來的強烈觀感,沖淡了政治色彩,而令傳記人物呈現出更鮮活的特性。
為親者諱,為尊者諱,為賢者諱,白先勇在書中自然無法做到完全的客觀、公正。盡管他有意避免對父親的溢美夸飾,但對一些歷史事件仍有諱敗諉過之嫌,如臺兒莊大捷中將功歸于其父,而對蔣百里的影響避而不談;其父在臺灣與蔣介石的關系糾葛,認識有失偏頗。而且他本人擅寫小說,情感豐富,像傳記類的嚴肅的文學作品,難免會代入個人的感情色彩。所幸這種情感上的偏向,在書中表現并不過分。
為了宣傳該書,75歲的白先勇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漢、桂林等地舉辦講座,場場爆滿。令人感動欷歔的是,在桂林的講座中,曾經是白崇禧將軍的部下后代舉家前來。
歷史兼聽則明,這也是對中國近代史的一種另類補充。
白崇禧將軍身影集
作者:白先勇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5
頁數:652
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
作者:陳文茜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頁數:208
張純如:無法忘卻歷史的女子
作者:[美]張盈盈
譯者:魯伊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頁數: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