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起事計劃一變再變,打響戰斗的時間倉促,原定的起義部隊有不少沒來得及參戰,不少槍支彈藥也沒有運到,而清兵卻迅速增援,瘋狂反撲,導致“三·二九”起義失敗。黃興、朱執信所帶領的那一支隊伍,被大隊清軍沖散,朱執信丟下空槍,從大南門轉入一條橫巷。
他忍著創傷,從容走到雙門底的泰泉舊里一號。住在這里的林云陔是他在兩廣方言學堂所教的學生,又是志趣相投的革命同志,所以他打算暫時在此躲避。
朱執信鎮靜下來,微微擺一下左手,迅速跨入門里,示意林云陔關上大門。兩人隨即一前一后的來到書房,在桌旁坐下,此刻,朱執信不覺長吁了一口氣。
林云陔對傷口進行清洗,并敷藥、包扎,才發現傷口深入肌肉,流血太多,上衣幾乎全濕了。
裹扎停當后,朱執信不肯再休息,因他考慮到林家的安全問題,立刻換了衣服準備離去。
林云陔看他去意已決,苦思片刻,想到自己的胞兄林伯虎家后面的“林氏祠堂”,那里不失為一處較為隱蔽而安全的所在,便對朱執信建議,不如去那里藏身。
3月29日的夜晚,清兵五步一崗,十步一哨,還有一隊隊清兵在街上巡邏,時不時傳來槍聲,朱執信在腥風血雨中從容鎮靜,與林云陔穿過了敵人的崗哨,到了王家巷的林宅。
林伯虎衣不解帶地靠在床邊假寐,既是為了便于照顧傷者,也是為了清兵搜查時能夠迅速應付。
林伯虎盡管提心吊膽的,時時刻刻為朱執信的安危而警覺地四面張望,他真切地體會到面前靠著床欄仰頭沉思的人實在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不禁脫口說道:“唉,我林伯虎能在今晚遇到朱先生,真是三生有幸。革命黨有先生這樣有學問的人,相信一定可以很快趕走那些奴才,建立起一個新的、好的朝廷。”
朱執信趕緊糾正道:“不,不是的。我們趕走了那些奴才,就不再要朝廷了的。”
林伯虎頗為疑惑地問:“沒有朝廷?那怎么可以呢?不是要天下大亂了嗎?”
朱執信伸手向床邊小幾上取過茶杯,徐徐呷了一口,說:“革命之后,當然不再有皇帝,國家是全體老百姓的,所以才叫做‘民國’。民國的事,由國民自己來管。”
朱執信在林家的宗祠休息了幾天,待風聲沒有那么緊了,才從容地乘輪船撤退至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