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刊速讀
《兵器》
從廟行保衛戰看淞滬抗戰中的陣地防御戰
在1932年的淞滬會戰中,都說中國軍隊是在火力遠不如日軍的情況下拼死奮戰,那我們靠什么抵消日軍的火力優勢?若只靠精神,是很難擋住鐵與火的,而且也不能解釋為什么1932年中國軍隊擋住,到1937年就擋不住了。要說清這個問題,就要研究淞滬抗戰中的陣地防御。
《軍事文摘》
中俄軍演凸顯“中國特色”
近年來,亞太地區日益凸顯的一個軍事現象就是接連不斷的聯合軍事演習,在眾多軍演中,中俄聯合軍演獨具一格,甚至越來越顯示出“中國特色”。例如:突出體現了中國在安全領域“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重點演練駕馭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能力。
《航空周刊》
F/A-XX和EA-18G將驅動下一代電子戰
國防工業的收縮是美國海軍的電子戰計劃受影響的主要原因。美國缺乏一定數量有能力從事建造有人/無人作戰飛機的公司。軍隊領導人擔憂至2030年在新設計方面也許沒有競爭了。例如波音公司現在已經為最后一批F/A-18E/F“超級大黃蜂”購買了長周期生產材料。
《簡氏防務周刊》
中國正研發超遠程空空導彈
按照中國空空導彈的發展時間表,中國有一種被稱為“霹靂-21”的超遠程空空導彈尚在研發中,預計定型時間為2012年。不過在格斗空空導彈發展方面,由于受到發動機拖累,格斗導彈發展速度就比較遲緩。
美議會推進在韓重新部署戰術核武器方案
韓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美國議會為應對朝鮮發射遠程火箭并試圖進行第三次核試驗,正推進在韓國重新部署戰術核武器方案。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于當地時間5月9日舉行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包含“在西太平洋地區增強美軍常規武器戰力”內容的“2013國防授權法修正案”。
印度購俄二手航母海試再次遭俄方“放鴿子”
俄羅斯為印度改裝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可謂命運多舛。自2004年簽署合同以來,整個改裝過程中,改裝費漲了一倍,交付時間一拖再拖。經過8年的改裝,終于準備在5月25日首次試航。但俄方在此前一天表示,由于天氣問題,航母試航推遲一個月。
美韓特種兵空降朝鮮收集軍事情報?
一名駐韓美國特種部隊指揮官、美國陸軍準將透露,美韓特種部隊士兵已“空降”到朝鮮,執行特別偵察任務,收集有關朝鮮地下軍事裝置的情報。這些特種士兵都攜帶了盡可能少的物資和裝備,盡量減少被朝鮮“監控”的風險。不過美國軍方隨后強烈否認稍早時美韓特種兵“空降”朝鮮境內進行情報搜集工作的消息,稱媒體在報道消息時有誤,背離原意。
臺灣或加派巡緝艇駐守南沙太平島
中國臺灣國民黨籍民意代表詹凱臣5月26日轉述臺“海岸巡防署”的說法,預計最快在6月間加派多功能巡緝艇到南沙駐守。太平島是南沙最大的島嶼,臺軍在這里修建有飛機跑道。現在,隨著南海局勢暗潮洶涌,島上最近還裝備了射程6.1公里的迫擊炮。
北約官兵在阿富汗戰死人數達3000
美國國防部5月底宣布一名在阿富汗服役的美國軍事情報官日前因傷死亡,該情報官名叫里安·威爾森,年齡26歲,由此,北約在阿富汗戰場上折損官兵人數達3000。報道說,自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以來,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上死亡人數為1974。
中以合作培訓武警
以軍總參謀長甘茨不久前到訪中國與中方簽署合作協議,兩軍將展開培訓計劃,目的之一是增強中國武警反恐防暴的實戰能力。 去年12月,中國武警代表團訪問了以色列邊防警察部隊并接受反恐、處理騷亂、自衛、平地作戰等培訓,為期一個月。
巴基斯坦首次宣布擁有海基核威懾力量
巴基斯坦近期宣布成立“海上戰略打擊力量司令部”。在成立儀式上,巴基斯坦軍方宣布已擁有海基核威懾力量。巴基斯坦海軍目前擁有5艘常規潛艇。美國媒體推測巴基斯坦海軍的核導彈可能和以色列一樣,使用魚雷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