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巴西給中國人的第一印象無非就是足球或羅納爾多。但自從巴西申辦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奧運會成功之后,巴西漸漸展示了其作為新興國家的潛力。而現在,人們開始發現,像2000年之后的中國一樣,巴西也是一個能夠改變世界經濟版圖對比的國家。
巴西經濟的趕英超法
2011年12月26日,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稱,巴西的經濟規模首次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法國。CEBR首席執行官麥克威·廉姆斯說:“世界經濟版圖正在發生改變。”巴西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獲知這個排名后說:“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排名顯示了當今世界經濟版圖的變化趨勢,即新興發展中大國正在超越傳統富國。”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在2011年初的時候就發布報告預測,巴西經濟會在2011年底超過英國。
近幾年的全球GDP榜單,巴西在經濟排行榜上的“沖刺”可謂神速:2007年位列世界第10大經濟體、2009年躍升為第8、2011年取代英國成為第6。巴西財長吉多·曼特加還稱,預計最晚到2015年,巴西又將超越法國,成為全球第5大經濟體。
回顧巴西5年來經濟發展趕英超法的過程,會發現這與1995年之后的中國是多么的相似。如果再倒退幾十年會發現,巴西也曾經是發展中國家中的“落榜生”,也曾陷入過“中等收入陷阱”。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成為中等收入國之后,出現經濟增長乏力、經濟增長放慢、人均收入水平難以提高的現象。發展中國家能否躲過“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在于改革速度是否能跟得上經濟發展速度。因而,對巴西這個曾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來說,趕英超法,實屬不易。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西曾創造出年經濟增長率超過10%的奇跡,在1990年,巴西在全球GDP排名上還位居第9,超過位居第10的中國,但與同時發展迅速的韓國、日本不同,巴西在高增長的同時卻忽視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因而也飽嘗了因經濟盲目擴張、惡性通脹以及滯后的社會改革所帶來的苦果,經歷了近20年的高通脹和高債務的低迷期。
進入新世紀,巴西政府終于開始大幅度進行“改革”,以適應其經濟的發展速度。在制定較為嚴謹的宏觀經濟策略之后。從現在的結果來看,巴西成功了。從2003年至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巴西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雖不算很快但增幅很穩健;盡管經歷全球金融危機,2011年的經濟增長率也一度躍至7.5%;巴西政府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率為3.5%左右。
自1999年貨幣政策實現獨立并將貨幣政策盯住通脹目標后,巴西央行之前那種超過2000%的惡性通脹再未出現過,預計今年通脹率會維持在7%左右。在貧富差距這個新興國家無法繞開的問題上,根據巴西智庫瓦加斯基金會的統計,2011年巴西貧富差距為50年來最低水平。但對于這樣的成就,巴西財長曼特加卻顯得謹慎而低調,他說:“巴西要達到歐洲發達國家的人均GDP的水平,巴西還要再干20年!”
很多新興經濟體在經濟擴張周期都能實現高增長,但也都面臨著從高增長過渡到可持續增長的考驗,巴西也不例外。巴西最近10年的再度崛起,便成功走上了以經濟制度改革促進可持續發展,這些措施包括建立自由市場,采取更審慎的宏觀經濟策略,實現央行獨立,以及加大社會財富再分配改革等。
中國,巴西繞不開的經濟伙伴
但是,巴西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同樣快速發展的合作伙伴。信奉“南南合作”的巴西,在重建世界經濟版圖之時在遙遠的東方找到了一位可靠伙伴和明日手足,那就是同為金磚國家的中國,盡管現在這種“戰友”關系還更多處于戰略層面。
2009年巴西申辦2016年奧運會的宣傳片上,在最后一部分展示巴西快速發展的經濟足以支撐舉辦奧運會所需的一切時,最后一個片段就是巴西總統羅拉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握手的畫面。
CEBR于2011年底的一個全球經濟形勢的報告就認為:“巴西這個資源豐富的南美國家,其經濟快速增長得益于向中國出口的激增,這讓其與中國一樣,未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而英國經濟則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受到了沉重打擊。”麥克威·廉姆斯認為,英國經濟被巴西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超越,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之一。
CEBR還預測英國將在2020年淪為全球第8大經濟體,法國則落到第9位,德國排第7,金磚國家中的俄羅斯和印度則分別位列第4和第5。麥克威·廉姆斯稱,巴西取代英國只是一種全球經濟日益清晰的趨勢的一部分表現,“我想這是經濟大變化的一部分,這種大變化不僅僅是我們所看到的(經濟重心)從西方轉向東方,還包括我們所見到的生產食品、能源等重要商品的國家經濟表現很好,他們在經濟排行榜上的位置在漸漸向上攀升。”
英國《獨立報》在2010年曾稱:“巴西是幸運的,原因是找到了石油資源并同中國建立合作關系,這對其經濟繁榮起到了巨大拉動作用。”對中國來說,巴西是一個具備巨大發展潛力的資源寶庫,中國領導人多年前就知道這一點,并將巴西變成其大豆、鐵礦石、木材等原料來源地。
巴西人常說:“上帝是巴西人。”富饒的自然資源讓巴西的幾個重要發展時期都以資源出名,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巴西目前已開墾土地超過4000萬公頃,這個數字是中國的5倍。咖啡、蔗糖和柑橘的生產都居世界首位,可可、大豆分列次席,玉米也位居世界第三。從2006—2009年,巴西更是完成了從貧油國到石油大國的轉身。2007年,巴西石油公司宣布在該國深海區域發現一處預計儲量50億至60億桶的特大級油田。巴西由此躋身世界第5大石油生產國,而在那之前,巴西還要從國外進口石油。
新興國家若要大力發展經濟,就離不開中國,這是尋求快速發展經濟的國家的共識。在世界其他國家都被財政赤字、緊縮開支和經濟刺激等問題弄得焦頭爛額時,巴西卻面臨著如何控制經濟過快增長的痛苦。
不過,巴西也存在一些問題。與中國一樣,泡沫的條件已經形成并且日趨明顯,大量熱錢流入和貨幣不斷升值等問題開始困擾巴西政府,這還不只是圣保羅生活費用已超過紐約、東京的問題,巴西的基礎設施投資、學齡兒童教育、官僚和稅收制度等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喬布斯生前拒絕在里約熱內盧市開設蘋果專賣店的原因就是:“巴西超級瘋狂的稅收制度使其非常不具有投資吸引力”。
巴西著名雜志《請看》專欄作家、經濟學家古斯塔沃·約斯皮就對巴西“將在不久的將來加入發達國家俱樂部”的說法不屑一顧,他說:“巴西政治腐敗和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道路鋪設工作僅完成十分之一,運力不足導致農作物無法得到及時運送。”更讓巴西民眾感到羞愧的是,圣保羅市已告知國際足聯,該市唯一的大型足球場的升級計劃無法完成,下屆世界杯期間這里無法舉行原計劃中的比賽。不過,巴西最為擔心的問題或許是在教育上的無所作為。在約斯皮看來,只為孩子提供班車和午餐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讓七八歲的孩子真正讀書識字,使他們比歐洲的孩子更優秀才是巴西面對的最大挑戰,而不僅僅是讓他們把球踢得比歐洲的孩子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