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前讀《紅樓》《西廂》《梁祝》,總感覺中國古代女性悲憐。“花開花落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愛情不能自由,命運天注定。因此,仰望蒼天,焚香祈禱: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其實,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不乏女強人、女牛人,她們大膽潑辣,聰明智慧,敢為人先,勇與封建禮教作抗爭,我的婚姻我作主,幸福靠自己爭取。
關鍵詞:智慧;幸福;才女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DOl:10.3969/j.issn.1672-0407.2012.01.016
文章編號:1672-0407(2012)01-044-02 收稿日期:2011-10-9
一、阮女——論理高手
明代曹藎之的《舌華錄》說:三國時期,魏國人許允的妻子,是阮衛尉的女兒,模樣奇丑。結婚那天,許允小心翼翼揭開蓋頭,看后轉身就走。新娘料定丈夫這一去,必將拋棄自己,當即扯住新郎的衣袖不讓他走。許允怨氣沖沖地說:“婦人有四種美德,你有幾種?”新娘說:“我所缺少的僅僅是容貌罷了。但大丈夫有百種品行,你有多少?”許允說:“我全都具備。”新娘說:“百行以德為首,你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說都具備呢?”許允聞聽,面帶斷愧之色,從此不敢小覷妻子,與其相敬如賓。
誰說女人羞答答,這位許夫人與新婚郎君初次謀面,三言兩語便說動丈夫回心轉意,如此潑辣與口才,即使現代大學生辯手也望塵莫及,可謂“阮女折夫留美談,千古誰堪伯仲間”。
二、卓文君——天下第一奔
卓文君,西漢臨邛人,生活在漢武帝時代,一代才女、美女,善鼓琴,精詩文。卓文君生長在富貴之家,當屬千金小姐。司馬相如,少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家徒四壁,寄人籬下。一日,卓父在家宴請朋友,司馬相如一同被邀。席間,自有一番作賦奏樂。卓文君久慕司馬相如才名,躲在簾后偷觀容顏,聽他彈琴。相如瞧見簾后鬢影釵光,知道文君美貌出眾,文采非凡,便彈了一曲《鳳求凰》,以表達對文君的愛慕之情。如泣似訴的求偶之意聲聲入耳,文君聽得如癡如醉。相如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讓仰慕已久的卓文君一見鐘情,感動不已!他們的私情,卻遭到卓父的強烈反對,因為雙方嚴重的門不當戶不對。卓文君憑著對愛情的憧憬,對追求幸福的堅定,毅然拋棄生身父母和富裕的生活,與自己愛慕的人雪夜私奔。迫于生計,卓千金與夫君不得不回到臨邛“當壚賣酒”,卓父覺得丟了他的面子,只好分給小夫妻童仆百人,錢百萬緡,并厚備妝奩,打發他們重回成都。從此,小夫妻過上了飲酒作賦、鼓琴彈箏的休閑生活。司馬相如做官后,有了納妾之意,卓文君用一首《白頭呤》“……聞君有二意,故來相決絕。愿得一人心,終老不相負……”和一首《怨郎詩》“……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打動了司馬相如的心,從此不提納妾之事。
卓文君,有才氣,有主見,敢愛敢恨。為這份愛,幾乎與父母決裂,在她的生命里,愛情彌足輕重。她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譜寫了一曲浪漫動人的愛情戀歌,千古傳唱。
三、竇氏——私訂終身
宴氏,南北朝時期,東魏大丞相高歡的結發妻子。據《宴妃本傳》記載,此女子年輕時,看見尚未發跡的高歡在城樓上執勤,一見傾心,情不自禁驚呼:“此真吾夫也!”也不征求父母意見,便喚貼身婢女代其轉達愛慕之意,“又數致私財,使以聘己”。宴氏家庭是富裕階級,其父母自然瞧不上高歡這樣的窮小子,一度試圖阻撓。但宴女嫁意甚堅,爹媽只好屈從。
雖然生活在父母包辦婚姻的年代,只要自己奮力抗爭,就有未來和希望!
四、柴氏——倒貼嫁人
五代時期,又有一個自主嫁人的女子柴氏。其父為一教書先生,并不十分富裕。柴氏早年選入宮中,為唐莊宗李存勖掖庭中的一名嬪妃。唐莊宗兵敗身亡后,柴氏被明宗遣放出宮。柴先生夫婦前往洛陽接女兒回家,歸途中突遇大雨。這雨一連下了數天,一家三口滯留在旅店中無法上路。只因這番阻隔,令柴氏在史書上留下驚人的一筆。這天,好不容易盼來天色放晴,柴氏夫婦正準備收拾行李上路,女兒卻拿出所有從宮中帶出的金銀首飾,“計值千萬”,將其中一半分給父母,讓他們自己回家,并坦然相告說:“我前些日子看見一個男子,相貌異常,已決定嫁他為妻。”柴氏夫婦很不放心,經過一番明查暗訪,原來是一位郭姓小子,窮得衣不遮體。父母百般勸說,也不能使柴女回心轉意,只好任女兒自作主張。更驚人的舉動是,柴老夫婦一走,這位柴女便自己去找郭小子面談,直截了當地說:“君貴不可言,我有五百萬嫁妝,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機不可失。”柴女眼力沒錯,二十六年后,姓郭的小子果然貴為天子,他就是后周太祖皇帝郭威。
五、無名氏——街頭選婿
清朝采蘅子的《蟲鳴漫錄》,記述了一奇女子自擇夫婿的故事。某飯館,有天來一女子,年約十六七歲。飯畢,應付賬十八文。女說:“我系下游遭水災而外出逃荒者,因行走匆忙,未帶一錢銀兩,家中人隨后便到,來時即可付賬。”店主讓其坐于門外等候。時近黃昏,并不見有人來店付帳。當時觀者如潮,議論紛紛,女子終無一言。后來一絲店少年,詢問店主原委,知是下游災民,不免心生憐憫,準備代其償付飯費。因彼此為少男少女,恐授受不親,少年求一老翁將錢交與女子。女子付賬脫身后,尾隨少年來到絲店。店主問其原因,女子回答說:“逃荒在外已有兩天,再走亦元歸所,且無故受恩,無以回報,想來想去,不如嫁與少年為妻。”店主征求少年意見,少年以家貧婉拒。女子撩開衣袖,臂露三只金釧,說:“此乃嫁資,不足憂也。”店主察言觀色,知女子不是歹人,遂邀約街鄰為之撮合,擇日完婚。
六、魚玄機——拋棄自我
魚玄機,出身在盛唐一個破落家庭,父親一生追求功名卻始終名落孫山,他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望女成鳳。他用心教女熟讀詩書,并請大詩人溫庭筠指導作業。魚玄機與溫庭筠表面僅是師生關系,但孤男寡女纏綿一起,難免日久生隋。溫先生離開長安,魚玄機十里相送,賦詩《遙寄飛卿》: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溫走后,魚玄機寫過很多情書,而溫一封未回。這就是魚玄機的初戀,結果是苦澀的。當心儀的男人,將自己介紹給另一個男人時,魚玄機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個男人就是李憶,儀表堂堂,事業有成,很受美女們青睞,魚玄機對他也很有好感。直到發現李憶有家室時,“生米已煮成熟飯”,不得已做了李的小老婆。李憶把她安置在道觀,隔三差五與她幽會偷歡,魚玄機成了傍大款傍官員的“二奶”。后來,李憶漸漸淡出,魚玄機便成了棄婦。這時,魚玄機對男人寄予的最后一絲希望徹底破滅,她對自己的前途不再抱有幻想。于是,丟掉所有的高尚,所有的冰清玉潔,開始放縱自己。
魚玄機的不幸,是封建社會婦女苦難生活的一個縮影,也是古代婦女悲慘命運的典型寫照。魚玄機最后的放縱,似是無可奈何的選擇,更是對封建婚姻制度的無言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