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起”的解決之道
正值清明節之際,上海益善殯儀館爆出了一個令人們驚呼“死不起”的決定。在油價“破八”后,殯儀館也要提價,因為“火化一具遺體大約要虧260元”。
殯儀館副主任曹寶富說,火化一具遺體,大約需18~20公斤柴油、24度電。按目前柴油每噸8000~9000元的價格,光柴油就要144~180元,電費需要20元。加上人工費180元,火化爐折舊費60元。火化一具遺體,成本大約在440元,還不包括管理費用。
而最重要的漲價理由是,1995年以來,益善殯儀館一直是按180元的標準收費。但柴油價格卻長了7倍,殯儀館已經到了虧損的境地。
殯儀館算出的虧損賬似乎讓人“心服口服”,按照這個邏輯,益善殯儀館一直在默默為百姓服務,做著虧本的買賣。直到如今實在忍無可忍了,才“斗膽”開了漲價的口。
而事實真是如此么?
油價帶來的成本增加在殯葬業暴利的面前,根本是小巫見大巫。除了政府定價的諸如遺體接運,冷藏,火化等。附加的服務項目才是殯儀館的搖錢樹。各地殯儀館平均穿脫衣、凈身費用各要100元,一套出廠價50的壽衣能賣到上千元,而花圈、鮮花、鋪蓋等消費,更是能從家屬兜中掏去幾千元。最近在昆明殯儀館就發生了一首《安魂曲》外加幾個曲子,不到一小時竟收費1000元的事情。
壟斷,給殯葬行業帶來了暴利。
自2003年開始,殯葬業連續數次進入“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有數據顯示,北京八寶山殯儀館:2008年營收2.74億元,純利潤3256萬元,相當于一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標準。而上海益善殯儀館還要借成本之說借機漲價,難逃“得了便宜還賣乖”之嫌。
而壟斷帶來的不僅僅是暴利,還有落后的殯葬技術。
目前,各地的殯儀館大多建于上世紀60~70年代,火化機大多只有一個主燃燒室,沒有二次燃燒室,火化煙氣得不到充分燃燒。而由于柴油價格不斷上漲,有的殯儀館為了節約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柴油使用量,甚至不開燃燒器任遺體自燃,或者關閉二次燃燒室的燃燒器,造成火化煙氣燃燒不充分。
據民政部在濟南市的調查,濟南殯儀館的火化機安裝了消煙除塵裝置,但效果不十分理想,未經凈化處理的遺體焚燒煙氣和粉塵直接排放到大氣中,造成了對空氣、土壤和水體的污染。
殯葬場所污染控制,是指遺體接運、遺體保存、防腐整容、火化車間等場所的病毒、細菌和有害物質的凈化與控制。對于國內很多殯儀館來說,這方面的設備和技術基本是空白。運尸車等操作設備基本沒有安裝隔離和防護裝置,人尸混裝的現象常見。遺體保存、化妝整容和火化車間沒有空氣凈化設備,一線殯儀職工衛生防護條件差,有的甚至沒有工作服。
其實,在發達國家,殯葬行業是一個高科技行業,許多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得以廣泛應用。而技術改進的同時也減少了成本。
比如,韓國一些殯儀館就采用了冰葬的方法。利用冷凍干燥技術,將遺體冷藏于零下18℃的溫度中,隨后再轉入零下196℃的氮氣箱中快速冷凍,然后機械振動使其變成粉末,去除粉末中的水分后,就剩下了骨灰。將骨灰裝入可降解的骨灰盒后,只需要18個月的時間,骨灰就會轉化成土壤。
而英國也有一種化學的喪葬方式。一種類似于滾筒烘干機的裝置,通過氫氧化鉀和水的混合溶液快速分解軟組織和器官。而骨骼粉碎后的骨灰,將交還給家屬。這種喪葬方式不但節能,還可以解決火葬釋放有害氣體污染環境的問題。
油價上漲,只是給了殯葬業漲價一個搭順風車的機會。如果不改變殯葬行業的運行模式,今后的任何變動,都可能成為殯葬業漲價的口實。
而充分的市場化運作模式,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法。目前,美國的殯儀館全部私營,2.2萬家殯葬服務機構中只有3000家屬大企業所有,超過85%的殯葬業屬家族式經營。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殯葬企業應千方百計地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技術,樹立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