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罌粟殼火鍋導致慢性中毒
問:最近,北京市衛生局下發通知要求嚴格檢查火鍋底料添加罌粟殼,我想知道消費者如何知道火鍋店是否添加了罌粟殼?長期食用帶有罌粟殼的火鍋對身體有何危害?
答:罌粟殼是干燥之后的罌粟果殼。其采制通常在秋季,當罌粟的果實充分生長但尚未成熟的時候,割取藥用的漿汁后,摘下果實破開,除去種子、枝梗,之后再將其曬干。
民間早有一些火鍋店在調料中添加罌粟殼的傳聞,目的是為了“提味”。但其實,大多罌粟殼本身沒有味道,甚至帶有酸澀的苦味,在底料中添加罌粟殼的目的很可能是讓食客產生依賴性。
和鴉片、海洛因相比,罌粟殼內的“有毒物質”雖然含量不大、純度不高,但其成分同樣包括嗎啡、可待因、罌粟堿等30多種。普通食客吃完罌粟殼火鍋后,會或多或少地產生快感,即使是對毒品不敏感的人,如果長期食用罌粟殼火鍋,也會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出現發冷、面黃肌瘦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造成損害,出現內分泌失調等癥狀。此外,肝臟、心臟也會受到一定傷害。而食用多少次會上癮,要根據火鍋中添加的罌粟殼含量定,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科學實驗。
普通食客,很難發現火鍋中是否添加了罌粟殼。因為不法火鍋店老板通常會把罌粟殼碾成粉,添加在食物中。消費者如果懷疑自己吃了罌粟殼火鍋,不用過度恐慌,盡量多喝水、多吃蔬菜。因為水能夠加快代謝,蔬菜中的膳食纖維也可以阻礙有毒物質的吸收。
檢測方面,消費者若對火鍋調料產生懷疑,可以將火鍋湯送到當地的毒品檢測機構或公安局的刑事技術化驗室,進行分析。同時一些毒品的快速檢測試紙也可以快速檢測出來。根據國務院頒布的相關規定,罌粟殼屬于麻醉藥品管制品種,針對個別餐飲消費經營者在火鍋中使用罌粟殼的違法行為,相關部門要嚴格依法查處。
□專家/北京大學中國藥物依賴性研究所所長陸林教授
□文/記者 陳永杰
尋找更科學的垃圾處理方案
在日本等發達國家,很多家庭都擁有廚余垃圾處理機,處理后經過發酵,垃圾又可以變成有機肥。垃圾處理問題不能只改變某一個環節,它需要整個系統的調整。希望“綠房子”的嘗試能夠引起重視,并隨之發展出更科學的解決方案。 □北京讀者 劉元
幻想不能代替科學
“復活”猛犸象的新聞炒了很多年,但是研究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人們對克隆史前生物大多抱有科幻的心態,幻想依靠科學技術使那些消失的物種回到現實。但是科學的發展是緩慢且不斷求證的過程,不會一夜之間就發生質的突破。 □四川讀者 胡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