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不會運用現場光,是一個職業攝影師和業余攝影師的分界線。現場光,即外景拍攝可以利用的光線——不管它來自太陽,還是來自外景拍攝地早已存在的人工光線,如燈光、燭光、汽車前燈、手電筒和篝火等。現場光雖然復雜,但只要熟練掌握最常用的陽光、窗戶光和燈光,便可應對多數場景的拍攝。
清晨和黃昏的陽光是最佳光線
陽光是我們最觸手可得的現場光,分為柔光和硬光。當陰天或者身處開闊的背陰處時,陽光就是柔光。柔光時,許多人都會收起相機。實際上這時的光線是能夠展示各種細節的,也可以提高色彩的飽和度。但要注意,這時的天空要么是光禿禿的,要么是沒有特征的灰色。對攝影師來說,找到不包含藍天在內的構圖便是一張照片成功的關鍵。
晴天時,陽光便成了硬光,硬光會在我們身上產生濃重的陰影。它可能是側光和逆光,也可能是頂光。清晨太陽出來后不久和黃昏太陽快落山時的陽光,是風光攝影師的最愛,這時是拍攝地平線、樹林、池塘、紀念碑、噴泉等戶外風景的最佳時刻。
同時,清晨和黃昏的太陽光也是拍攝人像的好時機,當太陽在半空時,它是非常好的側光源,這時拍攝的照片具有很好的質感和縱深感,同時,太陽光黃金般的色調給畫面注入了特別的光輝。
當太陽在頭頂時,是否真的就要收起相機?也不一定。許多攝影師就是利用頭頂的太陽作為頂光拍攝人像。只不過他們在拍攝時,通常都在人的頭上擋一塊柔光屏,這種白色的柔光屏可以很好地把光線柔化,用以拍攝婦女和兒童的效果會不錯。
窗戶光讓構圖更立體
窗戶光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光線,業余愛好者一般都不用,但職業攝影師對它愛得要死。可以說,窗戶光是大自然給予人像和靜物攝影最完美的光線。自從17世紀倫勃朗時代以來,肖像畫師就充分領略了窗戶光漫射特性的魅力——有足夠的柔光美化人物,有足夠的角度形成陰影,并且三維效果顯著。
當真正意義上的窗戶光不存在時,攝影師也不辭辛勞,通過反光傘、柔光箱或者反光板等人工光進行漫射,從而模擬出窗戶光的特質。有人甚至算出距離窗戶1.8米時效果最好。利用窗戶光,有人認為,利用北面的窗戶最好。拍攝時,給窗戶罩一層薄紗,或者在窗戶和人像之間加一個柔光屏拍攝出來的女人最漂亮。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利用窗戶光拍攝時一般都要減少曝光量一擋或者一擋半。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系統遇到這種場景時,總認為曝光不足,于是它會給出一個要把一切都照亮的曝光組合。結果窗戶光所產生的陰影和三維效果可能因為曝光增加全毀了。
讓人苦惱的燈光
燈光是我們這個世界最復雜,也最難掌握的光線。它有時在頭頂,有時在半空,有時卻鉆在了腳底。顏色也是千奇百怪,有時暖色調,有時冷色調,更有各種色溫錯綜復雜交織在一起的時刻,讓人無所適從。它是現場光里攝影師最不喜歡的光線。
在燈光中,燭光還算好的,它作為側光來用,可以制造出非常好的氛圍;掛在半空的鎢絲也還行,能發出讓人感到舒服的色調。最讓攝影師撓頭的要數熒光燈管,它們通常被掛在頭頂,在人臉上造成難看的陰影。同時,它使彩色照片發綠,是彩色膠片的災星;在數碼時代,它同樣攪亂相機的白平衡系統,使拍出來的照片白平衡發生偏移。
對待熒光燈管,我的建議是能關掉最好關掉,如果必須利用,則最好使用閃光燈,并把閃光燈作為主光源,并且在拍攝前最好做一下自定義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