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展城管理念和思路大討論,理清工作方向
近年,徐州市泉山區組織區城管局領導班子、業務科長,各街道辦事處分管城管副主任、城管科長和一線隊員代表,以“城市管理究竟是為了什么”、“管理對抗究竟是因為什么”等為主題,舉辦分析會、座談會,結合國內、區內典型的城管執法沖突案例,深刻分析城管工作面臨的背景和形勢,深入討論全區城管的發展理念和思路,集思廣益,暢所欲言,有效凝聚了向心力,達成了三個共識。
一是科學發展觀要求城市管理必須是“人本位”而不是“城本位”。城市因“人”而存在,忽視了“人”,城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根據。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市民營造宜居樂居的良好環境,城市管理的出發點就是“為了人”和以人為本。二是社會管理創新要求城市管理必須由“執法型”向“服務型”轉變。當前城管工作需要正確處理好維護城市形象、落實管理職責、容納弱勢群體生存、改善市民生活環境四個方面的“生態”關系,實現和諧有度,復雜的利益矛盾要求城管不僅要“管”,更要“理”;要服務好“人”,而不是單純地管制住“人”。三是管理效果的最優化要求執法管理必須避免簡單機械。法律法規和條例是嚴格和嚴肅的,但城管執法方式的簡單機械,恰恰容易讓群眾不滿意、社會觀感變差,造成越管越難、越管越累的惡性循環。
二、構建問題早發現早處置機制,做到主動作為
落實責任心是城管工作的“靈魂”。針對城管工作很容易讓人滋生疲沓應付和對問題熟視無睹等不良習慣,造成片長街長網格化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的后果,泉山區從“早”抓起,著力在問題早發現、早處理這個關節點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和探索。
一是建立了違法建設主動防控的新機制。在14個街道辦事處統一建立20萬元控違拆違保證金制度,根據新增違法建設發現和形成的不同階段,量化考核目標,細化獎懲標準,將“控制新增違建、拆除存量違建”的工作責任切實壓到屬地街道辦事處的黨政一把手和分管城管負責人,用與個人政治經濟利益直接掛鉤的杠桿,撬動各街道辦事處早發現、早拆除違法建設的主動性和能動性。2012年1-6月,全區被市規劃部門下單的新增違建為零,區、街、社區主動發現新增違法建設103處,全部實現了發現早、拆除快、矛盾小的管控效果。二是建立通過社會輔助發現問題的新機制。創新建立居民小區物管公司參與控違工作機制,通過發現舉報有獎、未發現舉報予以建議列入“黑名單”的激勵約束手段,引導物管公司積極參與和配合居民小區的違法建設控拆工作。同時,與招標引進的11家市場化保潔公司簽訂補充協議,賦予保潔人員“一崗雙責”職責,利用廣大保潔人員凌晨和夜間在崗的工作特殊性,把發現違法建設、占道經營等各類城管問題的時間段向兩頭延長,空間區域向背街小巷和角落延伸。1-6月,全區共接到小區物管公司、保潔人員發現舉報的違法建設等城市管理問題200余件,有效完善了問題早發現體系。三是建立了重要時期和節點預案管理的新機制。出臺《泉山區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期間市容環境衛生應急保障工作實施意見》,根據節假日和重大活動的社會影響、規格規模,超前制定城市管理工作方案,將早謀劃、早安排、早處置作為常態制度固定下來。在近期舉辦的重要活動期間,全區環境整潔、秩序井然,較好地展示了徐州市和泉山區的城市形象。
三、切實關心和幫扶弱勢群體,實現矛盾化解
在推行早發現、早處置各類城管問題的同時,泉山區提出了“真心幫扶,服務化解遺留問題和疑難問題”的新思路。
一是構建涉疆攤販服務管理新模式。通過伊斯蘭教會等渠道,組織區城管、民宗等部門與新疆少數民族在徐州售賣哈密瓜的領頭人烏卜力“交朋友”,讓其知曉城管政策,主動帶頭配合管理。同時,科學選取8個點位,統一為他們免費制作與城市形象和諧一致的水果展示架和遮陽棚,引導他們定點、定時段規范經營,形成了主動服務、相互尊重的涉疆少數民族占道攤販管理新模式,并在市人大和政協“兩會”期間,運用這種模式協助云龍區妥善處置了一起涉疆少數民族攤販的管理糾紛。二是拓寬“收編小販”服務管理新思路。充分理解進城農民、下崗職工和自主就業人員的生存需要,改造提升和規范管理12處疏導點,同時繼續利用雁山等3座現代化農貿市場2011年建成開業的契機,協調安排攤位,以免除前三個月租金的優惠條件,將分散在全區各處的修補類、水果類、早點類、蔬菜肉攤類、日用品類等無證流動攤販,統一疏導到方便群眾、經營費用低廉,又不影響城市環境秩序的地方定點經營,引導他們“垃圾不落地”、自覺規范經營。目前,金山東路、碧水灣小區等兩處新疏導點規劃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建成后,將進一步拓寬全區幫助和服務小攤小販、實現和諧兩利管理格局的渠道。三是開啟市場化保潔服務新局面。針對自管小區及西北部等城中村居民基本不交物管費、環境衛生面貌較差的實際狀況,從2012年3月開始,由區財政每年投入1400萬元,免費對全區216個自管小區和26個城中村實行市場化保潔服務,新增保潔面積200萬平方米。全區自管小區和城中村的環境衛生面貌煥然一新,居民群眾對城管服務的滿意度大幅提升。四是開展社會化參與管理新嘗試。在5月份開展的礦業大學西門周邊環境專項整治行動中,創新進行了管理權和執法權分離的試點工作,通過市場化機制,引入一家專業化管理公司,協助城管部門征求民意,讓攤販知曉整治方案、參與討論和完善整治方案,實現了消除隔閡、爭取理解、規范管理的效果,300余戶流動占道攤販順利入室入點經營,礦西周邊交通和市容秩序差亂的局面得到了明顯改觀,歷史形成的突出矛盾在城管的真心幫助和社會企業的積極參與下,順利實現了“軟著陸”。
四、打造能說善寫的“文化”城管,力求作風轉變
結合市城管部門出臺的柔性執法意見,泉山區在2011年提倡城管人員寫文章、城管隊伍“能文能武”的基礎上,對“文”的內涵予以了進一步豐富和延伸。大力開展交流互學活動,積極實踐說理講法的城管方式,注重夯實城管人員說理講法的理論基礎,目前,已舉辦集中培訓班2期,教育培訓城管工作人員近1000人次。
(責任編輯:黃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