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多位電商大佬聚集2012電子商務大會,共探電商發展之道。大會期間,電商B2C的火藥味依舊不減,因此頗受業界關注。凡客誠品CEO陳年在大會上表示:“(電商B2C)虧損是必須的,價格戰必須打。如果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不要趟電商這盆水。”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對此觀點頗為贊同,他認為,電商價格戰還會更慘烈。當下的電商B2C企業三天一大戰,兩天一小戰,讓陳年在會上“兩個必須論”有了下戰書的功效——做電商的沒勇氣出來戰?干脆回家頤養天年吧!
同樣是在本周,電商與快遞之間的爭斗也開始躍躍欲試。先是順豐速運宣布上線 “順豐優選”,正式進軍電商領域,再是京東商城與凡客誠品遞交“快遞營業許可證”,意欲分快遞業的一杯羹。互搶地盤,無疑讓電商與快遞對于對方的不滿與艷羨升級,二者的博弈之戰或許即將拉開。
不過,對于這次電商大肆侵占快遞領地的行為,有快遞公司呼吁請政府介入禁止電商做快遞業務。樂戰不疲的電商對此頗為不解:什么?還沒開打就找人拉架?!對此,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微博上表示反對,稱正當的市場競爭不應靠行政壟斷。
固然,當前電商創業者的壓力普遍很大,市場、資本、競爭對手各方神經都繃得很緊,加之媒體的敏感和推波助瀾,難免讓電商一觸即發,甚至被逼開戰。但是,電商們一再相互廝殺也引來了不少的質疑。
近日,剛剛從庫巴網卸任的CEO王治全在接收媒體采訪時就表示,電商就不該是現如今這么個玩法,一味搶市場、拼價格能創造多少商業價值?一個大有希望的新興行業為什么會被大家做成這樣?已經跳出國內電商圈王治全的這一連串質問令人深思,而商務部官員則在京交會上表示出的對B2C企業大打價格戰的不滿,更值得電商企業反思。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副巡視員聶林海表示:“眼下,B2C企業不是去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而是在打價格戰、相互攻擊,假如這種局面不改變,B2C行情不容樂觀。”
目前來看,價格戰對消費者來講確實得到了不少實惠,也正是由于消費者的需求,電商企業才樂于打價格戰,博取受眾眼球。但對整個電商平臺來說,價格戰打得越頻繁,戰線拉得越長,企業的運營壓力和資本壓力越大,最終或將拖累整個行業的發展。本次京交會上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的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5.88萬億元,占據國內生產總值的12.5%。成績如此顯著,電商功不可沒,但觀其細節就可發現,這么多的交易額中網絡零售總額占7825.6億元,B2C企業的交易額僅占網絡零售總額的10%左右。
打仗害人害己,B2C好戰的勇氣可嘉,可想想盲目作戰的背后需付出的代價——也許是巨大的運營壓力,也許是難以承受的資本壓力,甚至是永遠也難以滿足的低價需求。倒不如深化品牌認知,定制個性化品牌策略,盡快走出野蠻的“拼”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