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破解電商B2B的瓶頸,其實并非想象中那么難。中小企業的需求在哪里,B2B的價值就在哪里。在電子商務泛濫的今天,中小企業需要的不再是一筆來之不易的訂單,而是訂單之外的更多增值服務,只有鞏固這些服務,B2B才能再次黏住客戶,回歸價值。
再見!電商B2B
一句再見,讓電商B2B流失了大量客戶,同時也道出不少中小企業的辛酸。中小企業喊出的“再見”是否發自內心?還有無挽留余地?
進入了WTO,我國外貿進出口權開放了,讓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看到了中國以外的大市場。那時,中小企業的外貿生意并不好做,因為它們涉世未深且無名無姓,難有訂單找上門。于是,阿里巴巴給了中小企業一個“遞名片”的機會,把企業名錄、商品名錄放在網上,讓更多的采購商看到中國企業物美價廉的產品,更大程度地促成了買方和賣方的交易。從此,天下的生意似乎也沒那么難做了。此后,電商B2B成了外貿采購商尋找中國供應商的“電話本”和“產品手冊”,也成了中國供應商的展示平臺。我國外貿進出口量也從那時起多次翻番,成了促進我國GDP增長的重要一部分。
但是,由于近兩年全球金融呈現出低迷態勢,采購商也變得沒有以前那么大方了,而中國供應商的數量卻依然在呈幾何倍數增長,物美價廉、服務周到、懂得網絡營銷的中小企業越來越多……采購商手上的“電話本”多得數不清,“產品手冊”也看得眼花繚亂,B2B的價值變得愈發不起眼。
“不得不跟B2B說再見了,以前沒有訂單的時候,B2B可以幫我們把產品展示給國外的采購商看,但現在B2B平臺上的供應商已經逐漸呈現出飽和狀態,放上去效果沒有以前明顯了,甚至還不如我們自己在展會上下的訂單多。”一家專門做外貿出口的企業負責人和網絡導報記者聊到B2B的現狀時,如此說道,“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在推廣已經做得越來越深、越來越廣的情況下,我們這些中小企業的議價權也變得越來越弱了,以前是物以稀為貴,現在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價格戰每天都在上演。”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周平表示:“目前,中國供應商的數量越來越多,在同等產品質量條件下,企業往往會為了得到訂單而盡量壓低自己的產品價格,這就導致采購商的話語權遠遠大于供應商。”一達通副總肖鋒十分贊同這一觀點,他表示:“當下,中國的中小企業比著賣低價,導致中小企業的利潤率不斷被壓低,議價權逐漸被采購商掌握。中小企業這種打掉牙往肚里咽的做法看起來是搶到了訂單,但長此以往,企業自身會被慢慢拖垮,中國的中小企業也將踏入絕境。”
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需要的不僅是能幫他們吸引訂單的B2B大平臺,還要更加懂他們,為他們提供展示機會的精細服務。
服務增值 奪回話語權
在企業眼中,多元化的信息時代,老套的推廣服務與高昂的會員費用顯然不成正比。B2B平臺如何幫他們奪回話語權,才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一個十年,讓中國的中小企業看到了電子商務的力量,而這個十年已經過去,在電子商務時代逐漸邁向成熟之際,電商B2B需要看到已經站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中小企業更多的需求。如今,他們要的是全新的服務,而非老套的推廣。
“其實,我們想要B2B帶來更多東西,除了推廣,我們還想要更多增值服務。”這家外貿企業負責人的一句挽留之詞,或許能為走不出困境的電商B2B打開一扇窗,那么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增值服務呢?什么樣的服務才能留住老客戶,又吸納新客戶呢?
“一個公共的服務平臺!”從事了十余年外貿電子商務服務的肖鋒脫口而出,“達成訂單是每家外貿出口企業必要的服務之一,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企業的訂單量已經不用愁了,在這種情況下,B2B想要突破瓶頸,就需要找一個公共的服務平臺,不只是一些企業需要,而是所有外貿企業都需要的服務。”因為只有讓B2B價值回歸,才能再次提升B2B行業的服務規范和標準。
確如肖鋒所說,對于發展還未成熟的B2B而言,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就是突破瓶頸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多達4900多萬家,他們的需求一定也五花八門。不過,在貿易交易過程中,倉儲、物流、報關、送檢、支付、信用等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卻是共同的。
比如,中國的多數中小企業均具備優質的產品和低廉的價格,但是卻缺乏有利于自身的交易條件。“我們到順德去考察的時候發現,那里有很多家具廠,而且產品的品質非常好,采購商也有選擇意向。但是,這些企業均不允許賒銷,導致采購商不敢冒風險大批量購買,只能選擇其他廠家。這種情況,在我國的中小企業中非常普遍。”肖鋒告訴網絡導報記者,正是因為這些中小企業害怕風險,不敢賒銷,所以拼低價、搶訂單的情況在我國時有發生,若長此以往,中小企業難免會自絕后路。
對此,張周平表示,供應商與采購之間難以協調,關系不對等,是導致當前電商B2B出現瓶頸的重要原因,如何幫助中小企業掌握更多的貿易話語權,是值得B2B企業探究的課題。
留住老的 吸來新的
電商B2B摒棄老套的推廣服務后,已經出現不少轉型得比較成功的企業或案例。這些企業的共同點均是從中小企業當前的服務出發,把精細化服務做到極致,從而把老客戶留住,讓新客戶主動上門。
在談到如何留住老客戶時,肖鋒笑著說:“我能幫你省更多錢,你做不做?我能幫你省更多人力,你做不做?我能幫你省更多時間,你做不做?我能讓你更省心,你做不做?省這么多,企業會不做嗎?”
肖鋒給記者舉了一個目前做得十分成功的案例:在香港,有一家專門為超市提供補貨服務的B2B服務平臺。這家企業鏈接著數千家供應商、數百家超市以及若干倉儲物流、金融結算機構,任何一家超市需要補貨時,就立即把補貨數據發送到B2B服務平臺,平臺隨即把數據同時傳給供應商及倉儲物流和金融機構,然后三方挑選出最合適的途徑,計算出最便宜的收費,及時為超市補上貨。肖鋒表示,這種方式是非常節省資源的,所有數據通過線上發布,物流公司可以根據超市的補貨情況安排出車路線和數量,而且資源方越多,越容易做出最優化的供給方案。補貨,看起來的確不那么起眼,但是使用高出B2B平臺會費幾倍的價格進行補貨,不如這樣來得容易,省心。由此不難看出,促進銷售、改善貿易質量,細致而個性化的服務,正是中小企業客戶看重的。
學會了這家補貨B2B企業的精髓,一達通找到了一條現下中小外貿企業共同的需求——通過接入供應商、銀行、物流、保險、海關等各方資源,提供一站式的一攬子外貿配套服務,并強調服務性價比。除此之外,他們還進行了更多嘗試。通過累積足夠多的外貿企業,以幫助其拿到最優惠、風險最低的資金;通過與銀行配合,貸款風險可以有效預估;與保險公司合作,可以幫企業提供信用險……如此一來,整個外貿產業鏈條的所有服務,都可以通過一達通以類似團購價購買,再平價賣給外貿中小企業。企業也就在這樣的專業服務中得到了更多實惠。
“這塊市場是待開發的,但想要進入也并非易事。”肖鋒雖然看好這塊市場,但也對其它企業的盲目進入表示擔心。在一達通剛起步的時候,面臨很多困難。他說,“所有的服務流程都要自成系統,每新增一家外貿企業,公司都得先為其找到一個適合它的服務體系,每一個環節都有專業人員操作,整個貿易流程全部電子化,就像流水線一樣。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以前沒有遇到過的企業類型,這就需要在服務過程中,及時按照企業類型進行服務更新。”
當然,準備為自身轉型的B2B企業不在少數,一達通只是其中一個。更多的企業在謀劃著更大的變革,其中,阿里巴巴的退市就是一個變革的榜樣。
但是,不管是電商B2B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應該記住:市場在變化,想要黏住客戶,讓他難說再見,就是給客戶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