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開始,去哪兒和攜程的戰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并不斷“開拍續集”,被媒體戲稱為“去攜大戰”。最近這場大戰又有了新劇情,攜程找來援軍——酷訊,戰爭從兩軍對壘發展為三國殺,不過一邊倒的局面并沒有發生,在線旅游市場未來格局仍籠罩在一片云霧之中。
“去攜”大戰:同行相煎為哪般
去攜大戰沸沸揚揚了這么長時間可謂賺足了眼球,從口水戰升級到對簿公堂,針鋒相對的兩家之所以“結下梁子”,說白了還是因為利益。作為交易平臺的攜程和作為營銷平臺的去哪兒,無論是從盈利模式還是企業站位來看似乎都井水不犯河水。用戶可以通過攜程的網站直接訂購酒店,攜程獲得酒店傭金;而去哪兒網只提供搜索結果,用戶如果要預定酒店,則需轉入酒店或者其他與攜程類似的交易網站頁面進行交易,去哪兒網通過傳統的營銷費用形式獲得利潤。但兩家真的如此涇渭分明嗎?恐怕并非如此,作為搜索引擎的去哪兒更希望市場多元化,希望OTA模式與直營模式更為平衡,寡頭壟斷只會降低搜索的價值;但是攜程則希望市場更加集中,搜索不但會不斷分流用戶,也會引發價格大戰。
此外,去哪兒網后來還開通了團購頻道,用戶可以通過該頻道直接預定酒店產品,這種從營銷平臺一舉殺入交易平臺的形式,搶奪了攜程口中的蛋糕,模式之爭和直接利益之爭最終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索。
攜程:老大哥的中年危機
在去攜大戰中,不少人感嘆攜程風光不在。其實面對變幻莫測的在線旅游市場,即使是老大哥也難免會遇到中年危機。
自從打下酒店預訂、機票預訂行業的大片江山以后,攜程一直是游戲規則的主導者,所以不管是對同行競爭還是酒店控制,攜程向來以強硬著稱。但是根據攜程今年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雖然營收同比增長19%,但由于毛利率下降、運營支出上升,公司凈利潤下降28%至1.69億元,連續兩個季度都出現了同比下滑。其中,占攜程總營收入38%的賓館預定營業收入更是環比下降了8%。
目前這家長期以來在中國在線旅行OTA市場表現不俗的優等生,陷入了藝龍、去哪兒和各種新興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糾纏之中,而眾多合作酒店也紛紛自建直銷體系或嘗試新的分銷模式,試圖減少攜程的控制,并不時爆出對攜程“壟斷”的抱怨。表面看來,攜程人力成本的上升,和行業激烈的價格戰是其業績下滑的主因,但攜程還有其他潛在的危險:過去支撐攜程高利潤的代理模式已經受到挑戰,但在代表新興的休閑旅游中,攜程尚未形成獨特的競爭力,而淘寶、京東等幾大電商的闖入,更是讓攜程雪上加霜。
“酷攜”聯手:高舉價格屠刀
其實攜程的對手不僅僅是去哪兒,藝龍等背靠互聯網大佬的后起之秀也令其大為頭疼,一直以來,攜程的運營模式比較傳統,相對的運營費用就會比較高,尤其是人工的客戶服務中心,雖然保證了攜程的高端用戶更加穩定,但也使得攜程的運營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這也是攜程不敢直面價格競爭的一個主要原因。
為了早日突破圍城,攜程近日傳出消息,將攜程的酒店產品加入酷訊旅游的比價平臺,與其他在線旅游交易網站“短兵相接”。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合作代表著攜程將高舉價格屠刀,準備割肉。筆者通過酷訊旅游搜索發現,攜程提供的酒店價格確實與藝龍和同程網達到了相同的價格量級,考慮到攜程多年積累的品牌與用戶忠誠度,在價格相同,返利相差不多的情況下,攜程網還是非常具有競爭優勢的。
作為旅游搜索平臺的強勢選手,去哪兒一直站在行業的制高點上,但由于去攜大戰的不斷升級,酷訊這樣的新手也借勢上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在線旅游交易平臺工作人員表示:“酷訊旅游網和去哪兒網雖然提供的都是搜索與信息服務,但是去哪兒網的團購使得它會更多偏向有利益牽扯的產品。對于我們來說,選擇哪一家網站做營銷服務都可以,但是公正性一定是選擇的首要標準。而酷訊還有旅游體驗師和酒店體驗師,而且,相比較于去哪兒網,酷訊更像一個公立的媒體,去哪兒網越來越傾向于直接利益的OTA模式。”不過無論是從規模還是用戶依賴性上看,去哪兒仍是酷訊的“勁敵”,而此次酷攜聯手,不僅有利于攜程突出重圍,對于酷訊來說同樣是筆不錯的買賣,隨著攜程酒店產品“入住”酷訊,可以讓酷訊的檢索信息內容更大、更豐富。
雖然攜程現在仍然面臨著一些發展困境,但是龐大的客戶資源、良好的客戶服務一直是攜程的“殺手锏”。而此次與酷訊旅游網合作,轉入低價戰場,如果成功,必將使攜程再上一個臺階,也將造成對去哪兒網等同類在線旅游營銷平臺的巨大打擊,相信新一輪在線旅游行業價格大戰的硝煙不遠。不過相比于攜程投入價格戰的迫于無奈,消費者或許能在在線旅游市場的多方博弈中得到更優質更廉價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