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湖南省冷水江市巖口鎮金連村,不少人都知道這里有一位才藝雙全的“草根”歌手,那質樸渾厚的歌聲回蕩在希望的田野上;由他投資拍攝的《花落花開》、《愛上油菜花》、《馬東的假期》三部電影,被譽為“新農村三部曲”,深受人們喜愛。
這個人,就是蘇泉,一位從田野赤腳走來的歌者!
他頭頂耀眼的光環——湖南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湖南省勞動模范、湖南省優秀共青團員、湖南省首屆新農村建設十大新聞人物、湖南省第二屆富民強省新聞人物、湖南省袁隆平科技致富能手等等,但是,他最在意的還是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這個“九品”官銜,因為戴著這個“官帽”,能夠為村民辦更多更好的實事。
不了解他的人,以為他在沽名釣譽;了解他的人就知道,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一個與這塊土壤接氣、與百姓同心的農村黨支部書記。說他從田野赤腳走來,是因為他生于斯、長于斯,根植于田野,這些年憑著自己的勤勞與智慧,他把掙來的錢投資村里的公益事業,為老百姓建安置新房,打造新農村新型社區,為村民辦實事而不圖回報。他獲得那么多榮譽,卻沒帶任何功利,一路走來,步子是那么矯健,心胸是那么坦蕩!
村里人說,金連村這個窮山惡水的小山村,如今成為了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全市新農村建設明星村,大家能夠過上好日子,只緣于有一位帶領大家勤勞致富的好支書。正如湖南省副省長徐明華在視察金連村后所說的:“一個村支部書記能夠心甘情愿自掏腰包,拿出400多萬塊錢搞新農村建設,實在了不起,這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人艾青一首膾炙人口的《我愛這土地》,觸動著每一個背井離鄉的游子,更道出了蘇泉這位農村黨支部書記致富之后,致力回報桑梓的心聲。
《花落花開》贊譽新一代“村官”
金連村的盛名,不只在于村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更在于其鄉村文化旗幟的高揚。其文化內涵既有陽春白雪般的高雅,更有下里巴人的原汁原味,它用戲劇、電影、體育等載體,搭建著一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舞臺,向世人傳遞一種新的發展理念——用先進文化占領新農村陣地,用先進文化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于是乎,一部部以金連村人和事為原型的電影、花鼓戲應世而出,而聰明的金連人也大膽跨進京城“表演”著自己,一股事關鄉土農村生活的文化熱潮在這里方興未艾,蓬勃興起。
2010年4月22日晚,一部緊扣時代主題,精心打造的大型現代花鼓戲《花落花開》登上了中央黨校的大禮堂,由此揭開了《花落花開》進京巡演的帷幕。
《花落花開》取材婁底農村的現實生活,以蘇泉為生活原型,以金連村海選村官為切入點,采用輕喜劇的形式,以其獨特的藝術視角,生動地塑造了在外創業又返鄉帶領村民致富、回報桑梓的村黨支部書記“石有根”這樣一位新時代“村官”形象。
作為原型,蘇泉在首演后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我是一名來自農村最基層的黨支部書記,該劇能以我們這些村支部書記作為原型,我感覺很榮幸和感動,《花落花開》很好地體現了這些村支書們在村里的酸甜苦辣;從我個人而言,我有責任和義務去支持推廣反映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踐行科學發展觀以及反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動人事跡和基層民主法制進程的優秀作品。”
也正如婁底市原市委書記林武在看了該花鼓戲后所說的,《花落花開》的上演,能夠很好地宣傳和展示婁底當代新農村的精神風貌,可以說,這是農村基層民主制度推進、新農村經濟文化建設等諸多方面的一個成果展示和匯報,更是我們踐行科學發展觀最為自然的、藝術的體現。
《愛上油菜花》詮釋新生代農民工
2010年,由蘇泉投資拍攝的首部湘味喜劇電影開山之作《愛上油菜花》,從長春電影節攜盛譽高調回歸導演、主演以及投資人的家鄉——金連村。蘇泉是該部電影的制片人,拍攝現場就在他所在的村子,拍的內容,就是他村子里的男子籃球隊。
電影《愛上油菜花》以鄉村籃球比賽為紐帶,以油菜花變成品牌菜籽油走向共同富裕為主線,用清新金黃的花色作為基調,以農村題材影片的敘事方式,用更加平易近人的輕喜劇手法,著重揭示了“大全”這一新生代農民工的時代形象。影片通過講述大全在帶領全村百姓物質上致富、精神上求解新出路的過程中,展現新時代農民工對于故土的重新認識以及對自我價值的重新評估與定位,以此展示了新生代農民工被人忽視和久違了的團隊協作、創業精神,以及他們在共同的追求下所萌生的純潔清新的愛情。
金連村有一大群新時代農民工,他們不僅勤勞質樸,腳踏實地,而且開始打破陳規,創新求變,勤奮好學,開創新路子,敢于表達不同的思想和走出不一樣的人生。而這,正是影片制片人、北京海星名都文化公司董事長蘇泉及他帶領的金連村人的真實寫照,是一部反映村村支部書記努力為村民謀幸福的頗有時代特色的藝術作品。
《馬東的假期》折射民族的興盛
長期與農民打交道的蘇泉深深關愛著家鄉的留守兒童,他也知道,在全國有許多這樣的孩子。2007年,他與人合作拍攝了《馬東的假期》,這是一部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公益電影。該片曾引起廣泛關注,并入選2009青島國際兒童電影節、全國“情系農民工,關愛留守兒童”影視文化送溫暖活動公益影片,為繁榮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事業做出積極貢獻。
“馬東”的童年是單行線的命運軌跡,以后的路和所有命運結果都在未知之中,因為貧窮,父親進城打工,留下“馬東”和空蕩蕩的童年,“馬東”對大山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向往和期待。生活的窘迫和對父親的思念,“馬東”有一種向往,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對自己明天的向往,所以,他開始了自己新的童年征程。
其實,“馬東”就是蘇泉關注村里貧困孩子的一個縮影。2005年,蘇泉在全鎮率先建立“新農村人才獎學金基金會”,對村里考上大學的學生進行獎勵,獎勵標準從500元到2000元,考上清華、北大的獎勵10000元。前幾年,村里有一個叫蘇志梅的女生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因家庭貧困,蘇泉給予特別獎勵1.2萬元。設立獎學基金,更加激勵村里孩子發奮學習,現在全村已出了幾十名大學生,也正是因為蘇泉的這一創舉,才讓村里有更多的貧困孩子有機會走出大山。
《馬東的假期》是有無限懸念的,巧妙的影像魅力更是將金連地方戲——儺戲穿插進去,小馬東的成長也在其學習儺戲的過程中,有了漸漸的進步,尋父之旅也隨之展開。本片由表演藝術大師于洋傾情指導,抗震小英雄、北京奧運會小騎手林浩友情出演。在生動畫面中呈現秀美的千年梯田、婉轉動聽的山歌、民族戲曲瑰寶儺戲,融合了藝術與社會的多角度審視,體現出藝術與社會密切相關的理念與追求。青年藝術周將此片納入項目活動之中,顯現出青年藝術周對當下社會問題的關注及影片特有的社會意義的認同;彰顯了國際藝術周廣闊的藝術觸角,不局限于舞臺表演,其他藝術也逐步成為國際青年藝術周的交流展示內容。在新中國60華誕之際,第二屆國際青年藝術周將《馬東的假期》作為獻禮影片,通過兒童的成長折射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成長與騰飛。
“領頭雁”帶頭成草根歌手
“如果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金連村的發展,離不開“領頭雁”蘇泉,這位新農村建設的拓荒者,帶領著金連村人迎難而上,敢做敢為,使金連村的新農村建設不斷上規模、上檔次,并獲得了更大的收獲。
作為過去的煤礦開采沉陷區,自2006年以來,金連村已有100戶老房喬遷安置小區,村民高高興興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現代化樓房,村上有了冷水江市最好的村級組織活動中心和鄉村文化廣場,廣場鋪有草坪、建有池塘、球場,設有石桌、石凳,裝有照明設備和健身器材,供村民健身、散步、休閑和垂釣,深得鄉親們喜歡,村上還成立了金連民樂隊、管樂隊、排球隊、金連籃球隊。
蘇泉清醒地看到,現在的農民越來越富,可精神文化的需求與物質環境之間的落差卻在不斷加大,他建議,政府應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引導扶持的力度,提供寬松環境鼓勵當地人和外地人在農村廣闊天地上興辦文化產業。蘇泉實話實說:“文化產業,不消耗能源,也無環境污染,是朝陽產業。”眼下,他正緊鑼密鼓創辦中影·萬泉國際影城,該影城地處婁底中心城區星海·名都國際,影院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投資達3000萬元,按照國際五星級標準影院硬件設施建造。據悉,這是目前中南地區乃至全國首家開設在一樓的影城,建成后將給婁底市民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視聽。
多才多藝的蘇泉,高中一畢業就因為迫于生計到處打工。在這段青澀的歲月里,蘇泉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說,現在歌壇的歌曲很多,但真正適合農民唱的歌很少,作為長期工作在基層的村支書,他更懂得農民的心,更知道農民朋友們喜歡什么樣的歌曲,他希望自己演唱的歌曲農民朋友喜歡聽。同時,為了不斷充實和提升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他還一直堅持在清華大學攻讀NBA工商管理碩士。
目前,蘇泉的新專輯收錄了《我愛的姑娘》、《堅強》、《與你相隨》3首歌曲,分別從愛情、友情、大愛等不同維度詮釋了蘇泉在不同成長時期的心路歷程。蘇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希望能通過唱歌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用歌聲贊美這朵盛開在家鄉熱土的文化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