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麟的私人公館儼然是一座西洋生活方式的博物館。
我從小就深藏著那么一份夢想,解讀經典,為此我不計成本,義無反顧。
深具美感,這是仲麟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品位人生。
車水馬龍的東二環,人頭攢動的建材大廈旁邊,一座普通四層半的獨棟小樓低調地矗立在那里,門外行人匆匆,室內一片靜好,如果不是精心尋找,也許你便錯過了這道美景。
公館的主人仲麟正靠在一把18世紀法國宮廷沙發椅上,身邊縈繞著古典鋼琴清越的琴音,那是從交響樂之父海頓曾經使用過的絕版皇家嘉勉紀念琴中傳出的;迎客廳中,炭火在那座從美國最后一艘豪華蒸氣游輪上拆卸下的紅漆鑄鐵壁爐里噼啪作響。在一片閑適的氣氛中,他輕搖下水晶杯中的英國皇室御用 “詩貝”威士忌,凝神地總結,“其實,我只是想回到經典中去,我喜歡通過采集具象的元素,來重現自己內心深處對靜態物件與產品、對文化閱歷抽象但動態的理解與感受。經典,是經過時間沉淀下來的,就像十五公斤加工成一公斤的奶酪,是對流逝歲月中最美好感受的那份記錄與敬畏。我從小就深藏著那么一份夢想,解讀經典,為此我不計成本,義無反顧。”
一座西洋生活方式博物館,將經典演繹到刻骨銘心
這座占地約六千平方米的公館由小樓古堡與前廣場、后門戶外酒會花園、廊橋老墻以及私人會所四部分組成。如此獨到天成的小環境,就藏身在緊鄰二環、老八大部委這樣一個京都中央區塊的大環境中。這里匯聚了17至19世紀不同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典家具與生活用品,涵蓋了哥特、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等多種風格。小樓古堡包括公館前廣場與正側進出門廳空間構成。公館前廣場停放著一輛曾經輝煌一時的1945年款經典沃爾沃老爺車,安置著一座誕生于1924年而在1985年被更換的英國形象標志物——鑄鐵紅色電話亭。正門前廳中有世界第一款英國郵筒。左入廳中有一件從豪華蒸汽游輪上拆下的、鑲有中國瓷版畫的紅漆鑄鐵壁爐。
古堡內部目前使用小樓上下三層,根據布局感受,將不同年代與風格的藏品友好地安置在近百個展示空間,維多利亞時代換鞋凳、哈斯奇狗拉雪橇和雪鞋、雪爬犁、1937年造電子管老收音機、新秀麗的老皮箱、鑲象牙紋化妝書寫兩用桌、中英風格合壁小柜、法式鑲龜背殼裝飾柜、洛可可古典鑲花大衣柜、源自美國蠻荒時期的大法官椅、威尼斯古堡大餐桌、1917年德制九英尺(2.74m)斯坦威演奏級紀念版三角鋼琴……觸摸著這些在沐蕾拉·帝思公館里一一呈現的、精致的、充滿濃重歷史積淀的古典家具、生活用品與藝術臻品,一部立體的西洋生活起居變遷歷史圖就這樣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可能蘊含著一個經典的故事,象征著一個遠去的時代,散發著一種神奇的氣息。
小樓古堡身后,便是一片通往私人會所的戶外酒會花園,在四周鋼筋鐵骨的商業與居民樓房的映襯下,這片充滿西洋情調的戶外場所更加顯得生趣盎然。高高的白楊樹下掩映起伏的草地、古器噴泉、閑趣果嶺、收景納影的獨板橋塘、千年一回的舊城鐘樓、戰火褪去的廊橋老墻......在感受中西合壁園藝的巧妙之余,觀者便曲徑通幽地被引至了私人會所。
與古堡小樓濃烈、靜謐的私享藝術氛圍不同,會所在深具文化經典品位的同時,也充滿了令視覺眩暈與刺激的藏品:具有跨時代意義的1920年代好萊塢蔡司鏡頭炭精放映機、產自美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虎機、專用汽油加油機、維也納皇家夏宮曾用教堂管風琴、厚實沉重的橡木教堂靠背凳、法式玻璃柜、影木紋精美餐邊柜、做工精美的老銀器……私人會所構建的更是一個高端文化活動的平臺,一如不久前這里剛剛舉辦過的法國總統薩科齊父親帕爾·薩科齊藝術展的私人名流聚會。歡歌笑語,觥籌交錯,在一片典雅而濃郁的西洋風情熏陶中,你恍惚之間會真的以為自己置身于古老的貴族城堡,于燈火闌珊處,與身旁的文人雅士分享著精致的品位與獨到的優雅。
展現西洋私藏生活傳奇,將經典演繹到刻骨銘心,這便是沐蕾拉·帝思公館所一直追求的品質。在館主仲麟看來,“了解以古典家具和沐蕾拉·帝思壁紙為呈現載體的歐洲文化,是需要在一個安靜的環境里慢慢品味的,還需要專業人員為其講解,絕不像家居賣場那樣在人頭攢動中走馬觀花。”所以沐蕾拉·帝思公館里,處處充滿著匠心獨具,在這些凝固著審美情趣的古典家具陪襯下,壁紙煥發出了勃勃的生命力和藝術氣息,而通過壁紙顏色、風格在不同空間里的不斷切換,整個家居空間又呈現出或內斂或張揚、或靜謐或動感的多變氣質,消除家居設計痕跡卻又使居室充滿設計感,充分彰顯藝術人文品位的同時又深具生活質地。無怪乎這座建成僅兩年、近期才接受對外預約的公館,甫一亮相,就被各界名流譽為囊括了西洋一個時代的文化生活。
這座日漸成為京城藝術文化新景觀的建筑,在最初創建時同樣費盡了仲麟的心力。連接小樓古堡與會所的戶外草地原本環境效果沒有特色,為了整體達到最佳的效果,仲麟冒著使用權可能不被認同的壓力斥資再造。2011年11月,為了準備好接待帕爾·薩科齊的私訪聚會,在對私人會所“臻品會客廳”的裝修上,仲麟更是不惜重力,趕制以實物孔雀高級羽翎作為會客廳的壁紙,每平方米幾萬元的造價,就在這堵幾百平方米的墻面上完美地呈現。對于西洋古典家具的收藏,同樣伴隨著仲麟的海外旅行,拍賣行、收藏展,各種能淘到經典器物的場地,都留有他的身影。不過,有很多時候,當他滿世界地尋找,終于淘到一件滿意的寶貝時,耗時耗力運到國內,擺進公館以后,才發現與周邊整體的居室風格都不搭。“這么大件,根本不舍得扔。這都是我們十幾年來從歐洲各地搜尋而來的私人藏品,件件都很昂貴,除非能找到另外一件替代品,否則給多少錢也不賣。”
千金不賣。同樣的,很多時候,即使遇到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的物件,仲麟也不買。只集中手中資金,去買自己認為最能表現產品生活環境的、最能代表唯美的工藝與設計的、最能代表個人審美取向的“元素”(即家具、物件、物品等等),而這種選擇完全不考慮元素的用材價值。“黃花梨、紫檀、黃金再貴重,也只是材料,只是來自于土地,最終還要還給土地。但賦予物品令人著迷的魅力與真正價值的,不是物品本身,是人類的美學勞動與創意,是不會如材料一樣可能被埋葬、被歸零土地,而是在空中被時代傳承。因此,我非常抵觸別人給我冠上收藏家的名頭,我不為收藏也不懂收藏,只為歷史與動力中的美。”仲麟說。
深具美感,只為美感,這是仲麟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品位人生。
興趣最終會引領我們前行
朋友眼中的仲麟更像是一個天生的玩家,他每時每刻都對身邊的事情產生著興趣,任何具有藝術氣質的人和事都能勾起他強烈的好奇心。他可以隨心所欲,只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去掌控、調度所有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而當他真正深入其中,致力于從事某一件事時,追求完美的天性又會驅使他必須做到盡善盡美,不留任何瑕疵。
這份對美的不懈追求,引領著仲麟不斷擴展著自己的視野,而在仲麟看來,人與生俱來的興趣與愛好,最終會指引我們走向成功而圓滿的人生。
建造這座公館的潛動力,多半源于仲麟自小的天賦性情。那還是全民節衣縮食的“文革”后期,仲麟說服母親買了幾冊安徒生童話故事,由于從小對繪畫敏感,小仲麟對其中的插畫癡迷不已,那些插畫中的家具布置,那些家具上的花紋和曲線設計,每每讓他不自覺地拿起筆來臨摹,對古老歐洲經典家飾的喜好就這樣深深地嵌在了他的記憶里,而對繪畫與音樂等藝術的熱愛則構成了他的天性,進而成為了他一生的夢想與情結。
詩人歌德有言:“永恒之女性,引領人類上升”,在仲麟這里,則幻化成了“永恒之天性,引領我們前行”。對藝術和美的天生敏感與熱愛,使得仲麟即便是在選擇從商之時,他的人生道路也顯得與眾不同。
最初從事外貿易翻譯工作的吳仲麟,1993年開始接觸壁紙行業,那些充滿了藝術氣息的裝飾設計,使得吳仲麟 一下子便著了迷,壁紙以及其背后所承載的藝術文化,不自覺地便成為了他涉獵的內容。因為工作關系,仲麟經常出國,旅居海外的經歷,在拓寬著他的審美眼界的同時,也將更深的藝術品位沁到他的靈魂里。“很多人總是會問‘你是如何成功的’,在我看來,成功從來都不是刻意的,它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只要你堅持自己的興趣集中點。”仲麟闡述道,“舉個例,每天你需要步行十分鐘上班,一個有興趣集中點的人與一個沒有興趣集中點的人的最大區別是,每天重復的十分鐘上班路程,對于沒有興趣集中點的人,路途無聊、周邊的任何變化無法轉換成信息觸動他的思考,他什么都沒觀察到、體會到,他的心靈收獲總是零,眼界閱歷積累總是零。而對于一個有興趣集中點的人,周圍任何人、事、物的變化,就會變成有效信息刺激他大腦中的興趣興奮點,再平常不過路邊的一株野草,他都可能從中發現奇美與感悟哲理。那么這每天十分鐘的路程,十分鐘的日積月累,就會讓他收獲良多,超越常人,他的人生格局將大不同。”
這份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已經為仲麟的人生帶來了成功的格局,同時也將更進一步地引領著他走向圓滿與豐盈。癡迷于西洋古典家居文化之余,仲麟興趣廣泛,例如藝術表演、撫中華古琴。崇尚于文人先賢撫琴時的優雅與氣韻,古琴在他看來是一種十分神圣的樂器。仲麟獲得古琴大師珍藏的百年雷擊梧桐木所研制的古琴,他恭恭敬敬地陳放在樂室中央,每天親手打理、擦拭,卻是久久不敢撫動,“百年雷擊梧桐木所發出的聲音,你能想象嗎?每動琴弦一下,我都能感受到心靈上的震撼與響應,圣人撫琴,必凈身換袍薰香,因此平日我也不貿然觸撫它,怕會是一種不敬。”
“堅持你的興趣與愛好吧,它會讓你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且充滿活力。對美的追求和享受,最終會推動我們前行。”望著壁爐內依然熱烈燃燒的爐火,仲麟定定地總結。
1
1~4. 仲麟的藝術收藏。西洋古典矮椅、中英風格合壁小柜、法式鑲龜背殼裝飾柜、洛可可古典鑲花大衣柜。
2
3
4
仲麟的辦公室同樣充滿了古典藝術氣息。
《淑媛》對話仲麟
《淑媛》:您建立公館的初衷一部分也是源于作為沐蕾拉·帝思壁紙與采坭的產品展示中心,而作為中國壁紙行業協會的副秘書長,在同行人的評價中,您是推動壁紙行業發展的領軍人物之一,那么您對壁紙的認識和評價是怎樣的?
仲麟:我一直認為壁紙是家居事業中唯一的一個時尚行業,壁紙在居家中一旦被啟動使用,它就強勢地決定著家居空間的審美走向,定位與定性。壁紙不是化工產品,壁紙與涂料或乳膠漆不同,可以被準確地定義為室內裝飾材料,涂料或乳膠漆已退位為裝修材料、裝修環節中的基本材料,與審美情趣沒有特定聯系。壁紙是一件藝術產品,需要文化的沉淀,藝術和生活閱歷的沉淀,才能把這個產品做好。
歷史上有跡可循的壁紙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那時的中國人將發明的紙用米漿粘貼在墻上來裝飾內墻。絲綢之路時期,馬可波羅把中國的絲綢刺繡帶到了歐洲,引起了歐洲上層貴族的興趣,并爭相將其掛在墻上作為裝飾。到了16世紀晚期,英國造紙商研制出手繪彩繪墻紙,以鮮艷色彩為底色,上面繪有刺繡品上常見的花鳥圖案。最初壁紙多是手工制品、天然材料類的,現代工業壁紙的發明與發展,則可以上溯到16世紀初葉,伴隨著雕版技術的出現,英國的工業革命與塑料的發明等。
近代中國,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沒有使用壁紙的傳統和文化,可是壁紙所兼具的藝術性和審美價值,對當今的中國更有意義。近代中國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對美欣賞與感受已經被切斷、顛覆了,我們缺乏審美的傳承,是一個缺乏審美的民族,因而也就特別需要從各個方面撿回對美的感受。壁紙使用在家居空間,具體到每天都能接觸到,每天感受心儀的色彩和圖案,從而在無形中提高了對美的認知和感受。同時,壁紙的色彩也能在無聲中影響人的心理狀態,通過壁紙改造環境,以無聲勝有聲的心理暗示形式,達到所需要的教育與治療效應。我一直認為,壁紙是具有偉大屬性與社會功能的特別產品,應受到特別重視與發展。
《淑媛》:您對這幾十年來壁紙行業的發展有何預期?據統計,在目前家居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壁紙業是唯一上升勢頭強勁的。
仲麟:這說明了人們對壁紙的潛在需求仍然強大,只是從我國1978年生產了第一批壁紙以來,這30多年來的發展仍然是曲折艱難的。而根本的原因,是壁紙產品的審美屬性與使用特性,搞生產與推廣的輕視這一屬性,搞裝飾設計的輕視這一屬性,結果發現不容易搞定生產、消費者。因為我們沒有搞定自己的審美傳承。
需要提到的一個現實,至今,我們的正規教育體系里都沒有一節有關壁紙相關的課程,整個行業的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淑媛》:一定程度上,您見證了壁紙這個行業在中國的發展,那么在社會各方面,包括價值觀迅速變動的幾十年里,您一直堅持的做人原則是什么?
仲麟:誠懇。首先誠懇并不等同于誠實,誠實是自發的道德準則,誠懇卻是一種有準備的心態;誠實不一定能感動你的合作伙伴,有時甚至會因為誠實而使得合作難以繼續,但是誠懇卻可以,它能讓對方感到你的真實與智慧,這就是需要我們在誠實的基礎上,以智慧的方式去處理各種關系。
“對美的追求和享受,最終會推動我們前行。”——仲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