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情人節,很多人在為這一天做著各種準備。許多人認為,戀愛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它是人類進化后才產生的美妙心理體驗,多巴胺、血管加壓素等化學名詞,跟戀愛壓根扯不上一點關系。但殊不知,能使人感受到愛情的,正是這些復雜的化學物質。它們使得大腦進入了一段不同尋常的工作程序,為沉溺在愛情中的人們帶來各種美妙的感覺。
然而,當熱戀到分開、閃婚到閃離、七年之癢不再是戲言的現在,有什么方法能讓愛情細水長流呢?
戀愛是化學作用的產物
柏拉圖眼中的愛情,就像是一個“完全非理性的、不遵守紀律的靈魂”。
“戀愛是一個無準備、無意識的過程,整個進程都由大腦中的各種化學物質在掌控著。”浙江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包愛民說。
當人們陷入愛河時,實際上是大腦中的多巴胺在發揮作用。只要讓大腦中產生足夠的多巴胺,人們就會體驗到愛情的降臨。多巴胺是一種神經興奮劑,它能給人一種極度興奮的感覺,使人具有更充沛的精力、信心和勇氣。同時,在戀愛中,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醇)也會升高。由于應激激素的作用,人們的呼吸和心跳也會加速。而當人們在遇到危險時,皮質醇也會在體內升高,所以和心儀的人去坐過山車、蹦極,或者經歷一些冒險的事情,也許比只是平靜地軋馬路更能讓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進入戀愛的狀態后,多巴胺的作用越發地顯現出來。”包愛民說,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可以在神經細胞之間傳送信號。當一對戀人產生愛慕之情后,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就大量分泌,人們就有了戀愛的幸福感覺。請注意,腦內多巴胺升高也是成癮的基礎。因此,一段感情走到盡頭后的痛苦,實際上就是一種強烈的“戒斷”癥狀。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愛情和毒癮在大腦中也許差別并不大。
愛情是一種可以長久存在的“成癮”的狀態。但是,身體總是會通過降低皮質醇水平而嘗試將各個系統調整回一個穩定的狀態的。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
愛情會讓人變笨
與此同時,當人們在戀愛時,大腦中前額葉皮層的功能就被皮質醇抑制了。這種抑制作用常常被人們用“愛情使人變笨”來描述。確實如此,戀愛時,由于前額葉被抑制,大腦容易喪失客觀的思維能力。
這是因為前額葉的重要作用,就是負責控制沖動,完成復雜行為,計劃和組織工作,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幫助人們自律、進行理性活動的腦結構。包愛民說,但這個腦結構的成熟進程將一直持續到23到25歲,這就是為什么青少年很難乖乖待在自習室里學習的原因。
現在再說回皮質醇。也許很多人會不屑于“皮質醇只能持續一年”這個結論,因為在我們身邊確實有很多人的愛甚至維持了一生之久。這是因為皮質醇降低之后,另一個耐力驚人的物質血管加壓素將給人帶來新的體驗。激情退卻后,加壓素成為維系伴侶關系的重要化學物質。與多巴胺不同,加壓素對腎功能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科學家在研究草原田鼠時,發現了血管加壓素在長期戀愛關系中的作用明顯。
看來,愛情長久的根源,還是要歸結于血管加壓素的及時分泌。而那些天性喜歡不斷尋求新戀情刺激的人們,也許有一部分原因要歸罪于體內的加壓素分泌不足。的確,有研究發現,加壓素受體基因上出現的一種微小的變異會使該個體的婚姻破裂的風險增加一倍。
“閃婚”不適合年輕人
在熱戀期結束,兩人感情平穩地發展了一段時間后,負責理性的前額葉皮層再次被激活。也就是說,此時的愛情才會變得理智起來,戀愛中的人才會考慮對方是否適合自己。因為,很多“眼明耳亮”的父母即便一下子就看出孩子的對象并不合適,從而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輪番說教的方式企圖拆散他們,其實是徒勞的。因為那時孩子的大腦正以無意識的狀態深陷愛情之中,其理性思維部分正在罷工,或者說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皮層完完全全被皮質醇抑制了。
所以,要想確定對方是不是自己的合適的另一半,不要在熱戀時就輕易做判斷,等到前額葉再次大權在握時也為時不晚。畢竟多巴胺等物質“逞能”的時間也不過1年多。但是也請記住前額葉的成熟年齡是23歲到25歲,所以在這個年齡之前的婚姻,即便過了熱戀期,也可能是并未經大腦深思熟慮過的。
愛情被解釋成化學信號,可能在情人節時顯得一點也不浪漫,甚至非常煞風景。但是人們即使知道了愛情的來龍去脈,在愛情真的來臨時,還是會一頭扎進去。什么前額葉、多巴胺,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了。
“其實,人們根本不用理會愛情在大腦中是怎么樣一個發生的過程,一旦陷入愛情,人們是不可能控制的,所以享受愛情就對了。但是了解一些大腦的科學,對人們的長久幸福也是非常有益的。”包愛民說,比如在經營婚姻時,不要再想著如何改變對方,因為大腦的前額葉在定型后,基本就很難再改變了,這就意味著如果沒有意外,人的性格是基本確定的,試圖改變一個人的性格的努力多半是徒勞的。
別讓愛情遭“誤傷”
當人們有幸開始了交往,如果遇到這樣的人,他們的愛情注定無法長久。比如有一位女士,外貌、能力都不錯,是男人喜歡的類型。一天,已經與她約會過幾次的一位男士在網上問她:你在做啥?女士說:打掃衛生。男士調侃說:哦,原來你也會打掃衛生啊,我還以為你在摳腳丫呢。女士聽到后大怒,并對其破口大罵。
國家婚姻家庭咨詢師、百合網資深婚戀咨詢師周小鵬把這一類型的人定義為是高敏感度人群。“他們往往很自卑,因此,處處懷疑自己。他們心思縝密又不信任人,任何人對他們的評價,他們都會還原成別人對他們的不信任、否定、挑剔,因此,別人很難融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一句玩笑話,但他們卻無力享受。
“這在愛情中是非常致命的。”周小鵬說,愛情產生的正常步驟是:互相了解,產生信任,再到互相依賴。而對這群人而言,則是了解、不信任然后推開,在他們眼里沒有一個人會真正對他們好。
許多人的戀愛是這樣的,前三個月是激情期,在這段時間里,彼此都認為對方完美無缺,是最美好的時光。一旦度過了,便開始慢慢發現對方的缺點,甚至試圖去改變對方,尤其是發現周圍朋友找的都比自己的好,于是,怎么看怎么不順眼,接著是越來越頻繁的吵架,最后分手,尋找更好的。
在周小鵬看來,物質文明越發達的時期,人們的攀比心、物欲就越強。“就像人們對吃的追求,最初人們認為能吃飽就不錯了,后來要求吃得好吃得精,到現在還要講究如何養生。戀愛也是如此,追求更好并沒有錯,但過于攀比是不理性的。”
(編輯: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