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我兒子自小比較聰明,表達能力也強,可是學習成績總是忽高忽低的。聽老師講,他上課時經常注意力不集中,不時地東張西望,布置的作業常丟三忘四,抄錯題目,寫字時字距和行距忽大忽小;在家中,我們也發現他穿襪子不分里外、左右,讀書時常跳行,偏旁和部首位置常顛倒。請問,我兒子為何成績不穩定?這種情況是病嗎?(祁東)
A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在作祟。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感覺信息進入神經中樞后并不能很好地組合,整個機體不能和諧運作,使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削弱,學習和工作效率低下,時間長了,這種不和諧運作與所產生的低能表現必然導致心理障礙。由于任何一種感覺統合失調都會導致心理失衡,因此許多心理學家把它歸入心理障礙之中。
感覺統合失調一般分為五類:1.視覺統合失調。患兒常發生讀書跳行,翻書錯頁,抄錯題目,或者丟三忘四等,學習成績持久低下,對學習產生自卑心理。2.聽覺統合失調。患者往往表現為注意力十分不集中,給人的印象是這樣的孩子好忘事,而且是剛講過的就沒有記住,孩子往往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由此可能厭學和逃學。3.感覺統合失調。患兒經常害十白受驚擾,常躁動不安,瞻前顧后。4.平衡統合失調。患兒常會分不清左右,把鞋子穿反,分不清里外而將襪子穿反,長久的不成功使孩子大大削弱了對各種新鮮事物的學習興趣。5.本體統合失調。患兒常表現為走路順拐,唱歌跑調,吐詞不清等,會使孩子對這些課程喪失信心,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
對于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首先,讓他們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多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在與外界的廣泛接觸中強化各類感覺統合能力;其次,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凡是孩子可以做好或學習做好的事情都讓他們自己做,以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學習興趣、勞動興趣與綜合心理素質;再次,讓孩子定期參加活動,包括各類體育活動,對平衡等感覺統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也將促進各個統合能力的提高;最后,可進行些游戲治療,諸如走獨木橋、跳沙坑、捉迷藏、丟手絹、賽跑、玩沙盤等,這對提高感覺能力都十分有效。
(心理醫生陳福新)跨越“穿針心理”障礙
Q我兒子平時學習刻苦,練習作業、課堂答題都很不錯,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遇到重大考試,他也特別認真,總想考出個好成績,可是越想考出好成績,卻偏偏考不好,我們為此感到異常苦悶,卻又找不到問題的癥結和解決的辦法。(潘悅)
A越想考出好成績,卻越是考不出好成績,這主要是因為“穿針心理”在作祟的緣故。有這樣一個實驗:在給小小的縫衣針穿線的時候,越是集中注意力,越是瞄準目標,線卻越是難以進入那小小的針眼。也就是說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目的顫抖”,俗稱“穿針心理”。
其實,出現“穿針心理”現象并不奇怪。科學實驗表明,一組兒童在情緒良好情況下平均智商為105,但在緊張狀態下卻降至91,兩者相差十分顯著。另據心理學家測試,75Z的學生臨考前都有緊張、焦慮乃至恐慌的情緒。面對一些重大考試,特別是面對決定人生前途的中考和高考,學生的精神壓力、心理負擔會大大加重,一進考場便會心跳加快,頭暈耳鳴,兩眼盯著試卷思維會突然短路,腦中一片空白。而一走出考場,又頓時會感到題題能解,并無什么難度。考試結果也表明,許多同學考試失利、高考落榜,并不完全是因為考題太難,而是因為思想過于緊張,以致記憶混亂,思維阻滯造成的。
所以,明白了上述道理,為了免受“穿針心理”的影響,我們就應該在加強自身修養和調整自己心態上好好下一番功夫。在人的心理世界中,心態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平和積極的心態下,一個人會變得從容鎮定,思維靈活,他的潛能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顯得愈加聰明,不管做什么事都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緊張慌亂的心態下,一個人會變得思維遲鈍,想象貧乏,他的潛能就會始終處于睡眠狀態中,從而顯得木訥,不管做什么事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每逢考試,特別是十分重要的中考或高考,我們都要克服“穿針心理”的障礙,以平和淡定的心情去對待,千萬不要過分焦慮,使自己陷入極度的緊張和惶恐之中。這樣放松心情,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考試時也就必然能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最好的發揮。
(心理醫生諸葛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