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敲門,是我們經常會做的一件事,特別是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的時候,拜訪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敲門詢問是否可否進入他的“地盤”。除了自己敲門,你也肯定聽過不少敲門聲,一叩叩,叩叩叩叩,不同的節奏不同的感覺,聽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動作的人也會有不同的心理活動。到底敲門聲泄漏了我們那些心理特征呢?(黃慶耀)
A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伯特·赫拉別恩曾提出過_個公式:信息交流的效果=7%的語言+38%的語調語速+55%的表情和動作。所以說,最不會說謊的還算是身體。而日常可見的敲門聲中,就蘊含著許多秘密。
人動作的輕重緩急與內心力量的強弱和控制是息息相關的,敲門的強度、節奏、時間等,能從側面反映一個人的性格、此時的情緒和期望等。敲門聲的每個細微差別,都能顯示敲門的人的不同性格和心理特征,如果你能仔細觀察的話,就能在他走到你面前的時候,一眼看穿他的偽裝。除目的急切程度的影響,敲門聲分為三種。
從強度上來說,敲門聲響亮,這種人一般比較自信、內心力量強大。而敲門聲細若游絲、生怕嚇著門前螞蟻的人,相對不自信、謹慎,在交往中比較消極、被動。敲門聲的響度還跟敲門用的部位相關,要是用手掌把門擂得“乒乒乓乓”山響,甚至拳腳相加,這人不是來尋仇或打架的,就是以財勢自恃,居高臨下、看不起屋主。
從敲門時間的長度來說,屋主不應答時堅持敲很久,這人一般意志力強,做事不折不撓,但也可能偏于固執、不善變通。敲兩下,停一陣又敲一陣,這種零零落落的敲門者一般心思縝密,很能考慮外在環境中的各種條幣牝,但也可能因為思慮太多而遇到無法決斷的問題。
從節奏上說,均勻地敲兩三聲,這人一般宥良好的修養和習慣,在平時也非常懂得自律和自我控制。這種情況也常出現在求人辦事或表示敬意時,比如下屬來敲上司的門,或者推銷員敲屋主的門,此時對敲門聲的控制就是印象管理的一部分,所以會盡量顯得有禮有節、不逾矩,而極其親密韻人就不會這樣,比如許多人推開伴侶的房門是不敲門的。還有一種人,能敲出帶“花”的、音調歡快的“鼓點”,這種人基本屬于樂天派。另外,敲門聲緩慢、敲兩聲就停下了,皎門者可能是比較疲憊或沮喪。
(心理醫生 朱果勤)
如何克服孤獨感
Q 人人都有獨處的時候,為什么有的人會感到孤獨,而有的人則不然呢?(許寧)
A 孤獨感乃是一種封閉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所產生出來的孤伶苦悶的情感。當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計劃行事:耽于夢想,而又不可能實現;和親人分離或經歷親人死亡的打擊;內心有難言的羞恥;被排斥于你想加入的團體之外;被他人嘲笑或輕視;處處和他人意見不和而不能融洽自然地相處;不敢向他人吐露,心事,因為害怕會被人嘲笑,泄露自己的秘密,受人冷淡而得不到同情;被父母限制了自己的活動和交往;新的環境改變了你的生活;鑄成一生中的大錯而悔恨不迭或自慚形穢:對別人做的一切都不感興趣或不想去做;無聊空虛,不知該做什么;怯于和他人交往或交談;覺得“沒人理解我”時,孤獨感就會悄然而至。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體驗到孤獨感。有孤獨感并不可怕,但是這種心理得不到恰當的疏導或解脫而發展成習慣,就會變得性情孤僻古怪,嚴重的甚至有可能會變成孤獨癥,這就需要心理醫生的治療了。
以下是克服孤獨感的一些方法,只要持之以恒,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認識到除自己外,還會有其他人有孤獨感,每天應至少拿一點時間試著去接觸他人。要培養自己對他人生活或事件的興趣,可以先從某一個人開始,這樣就可以使交流更容易些,逐漸消除自己的封閉習慣。幫助他人會使你感到自己被人需要,這樣會減輕你的孤獨感。邀請別人和自己一起做事,譬如說一起活動,就會使你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同伴。信任別人這樣,你就會發現你交上了一個知心朋友。如果發現這種信任是可靠的,你就會感到非常快樂。努力參加集體活動,成為集體中的一員和他人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分擔責任和痛苦,這對有些人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你一旦鼓足勇氣去參加一個活動,你就會找到使你感興趣的東西,還會發現一些你所喜歡的人,友誼也就隨之而來。
總之,克服孤獨感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盡力改變自己原來的環境。一個人的時候,給自己安排一些感興趣的事情,讀讀書,聽聽音樂,從事自己的業余愛好等等,在屬于自己的時間里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乃是人生的一種樂趣。
(心理醫生 朱果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