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為了賺錢而工作,那就不妨改變自己,做個管理者喜歡的惡人吧。
當身在職場的你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卻沒得到好報的時候,也許真可能是你搞錯了。美國針對職場收入的一份最新報告,可以讓你淡定。這份由三個不同調查中心近20年來向1萬多名職場人群發出的調查報告表明:就美國而言,在職場內,惡人比好人每年多賺將近1萬美元。對于大部分工薪階層來說,這也許不是小數目。
惡人在工作中最吃香
事實上,在現實社會中,沒人承諾過好人有好回報。英語中有這樣一句諺語一“nice guysfinish last”,翻譯成漢語,那就是“好人墊底”。可見這一現象并不是當代職場獨有的,只不過,研究報告所焦慮的是,以多贏得收入的方式激勵惡人,只會敗壞公司甚至全社會的風氣。
這個問題的涉及面比較廣,但最根本的一個問題還是:怎樣的人是好人?在調查報告中,對好人的描述首先是:—個和善的人,一個在工作關系中讓人“愉快”的人。這個愉快包括熱情、友好、容易與他人合作,包容謙讓等等。與此相反的人,當然就是“惡人”了。而公司里最令人不爽的男性
“惡人”員工,通常比那些友好和善的男性員工每年多進賬18%。在美國《每日郵報》刊登的這則報道中,我們看到,惡女與善女之間的差距雖然不如男性那么大,但還是差2000美元。
若是聯系在職場的經歷,相信很多人對此結論并不會感到意外。而更令人詫異的,則是相關研究中心的另一項實驗一好人在求職中也明顯弱于惡人。也就是說,同等競爭下,和善的人更容易錯失一個工作機會。
相關研究人員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們雇傭了460名商學院學生。要求他們裝成管理人員,挑選他們中意的雇員的類型。結果發現,那些相對和善的人,真的難以獲得工作機會。
這種狀況令一些研究者焦慮。負責這項研究的學者之一、康奈爾大學教授貝絲·萊文斯頓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認為,“管理者”明顯獎勵卑鄙的行為,好人正在受騙,而很多管理人員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種情況不是在美國獨有的。埃塞克斯大學社會與經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證實,好脾氣的人平均要掙得少。切蒂·尼克勒蒂博士與艾麗塔·南迪博士針對在英國生活與工作、年齡在24到64歲之間的3000名男性進行調查,根據他們對經歷的坦率度、工作認真度、外向度、令人愉快和神經過敏將性格分成五類。結果顯示,好人比惡人要少掙近6%的收入,即每年少掙1500英鎊。
在整理此文時,筆者對北京的職場群體也做了簡單的訪問,大部分人認可這樣一個描述,即好人在職場中真的比較吃虧。
“可能是職場并不鼓勵大家做個好人,在強調效率、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脾氣和善的好人,也許會給大家一個錯覺,那就是這種好的性格,會損害或減低效率,進而影響到公司的效益,畢竟在更多打交道的客戶中,惡人也是為數不少的。”一位在不動產經紀公司工作的劉先生說,
“相反,那些十分較真,令人不爽的員工,會讓人覺得在與客戶交涉中強硬地維護公司利益。俗話說得好,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敢于維護自己利益的人,會給人留下能力強的印象。”
“如果你在公司面對自己的利益而不強硬地爭取和維護,也許會給人造成一個印象,那就是你也不會努力維護公司的利益,這當然有損管理人員對你的印象。商業社會是復雜的,更多的時候,你不得不面對心智的較量,性格和善的人,總給人懦弱而不是有修養的印象。”一位身在機械設備公司負責營銷業務的女士對筆者說,“至于得到較高回報的惡人,是否真的會為維護公司利益而得罪外人,就很難說了。畢竟我們都身處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
這是一個合理的機制嗎?筆者不禁想起不久前采訪過一個從事行政管理研究的專家,他焦慮于體制內存在的“人才負向選擇”機制問題,也就是說,出了問題的機制,往往會鼓勵惡人和惡行。由此看來,無論是體制內部還是市場機制,都廣泛存在“好人吃虧”的問題。
為什么非得做好人
另一個問題由此發生——你非得做個好人嗎,在職場上做個好人究竟有多重要?且先不管這是否與性格有關。更多的時候,你是可以選擇的。
相信很多人曾經面臨這樣的困惑。你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和善、擅長取悅別人的人。讓你用建設性的方法來表達因為好人而受到挫折的負面感覺,對你來說會十分困難。對此,美國從事管理與職場研究的心理學家哈麗特·布瑞克直截了當地建議說,你大可不必要做個好人,她舉例說,艾琳脾氣很好,為人和善,凡事為別人著想,她知道同事們經常利用她的善良本性,但她對此毫無辦法,抗拒他們,對于艾琳來說很困難,她甚至為此而感到筋疲力盡。這就是臺灣職場青年經常稱謂的“便利貼女孩”,她太擔心自己“不是好人”了。
哈麗特·布瑞克認為,以此種情況而言,這個“做好人”的想法很不正確。因為由此產生的沉重的負擔根本不符合人性,也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對。有著25年的臨床研究經驗的哈麗特·布瑞克甚至指出,“好人”這種特質,套用到職場人身上時,會常常受到漠視,甚至貶低、被輕視,因為他們的人格特征中,充滿了許多的順從、逢迎、無主見。
問題該如何解決?很簡單,既然管理者青睞惡人,而你工作主要為了賺錢,那么你就克服最大的困難,戰勝自己來做個惡人。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好人”在職場上真的很糟糕,只是因為現實如此。壓力管理始祖——漢斯·塞耶博士對好人內心所持的信念持一種肯定的態度。在他看來,人類要避免人際關系方面的壓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對別人仁慈、對別人奉獻,這也是個很重要的生存之道。塞耶把他的壓力管理哲學稱為“利他的利己主義”。
但塞耶博士也清楚地告誡人們:為了取悅別人,好人們要做出很多犧牲,這種犧牲日積月累會給人帶來精神傷害,如果你的心智還沒成熟到能做一個好人,那就不妨先做個惡人吧。
(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