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體狀況逐漸下滑,工作、家庭中遇到的壓力和問題卻與日俱增。自信消失、激情殆盡,歲月像把鋒利的刀,削掉了青壯年的意氣風發,徒剩中年的危機重重。年近不惑的人們還需小心行走,以免踏上中年危機的“地雷”。
信仰危機豐富精神世界
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一份不錯的收入、一個穩定的家庭,45歲的張宇翔日子算不上富足,可也過得舒坦。外人看著什么都有了,可他卻時常覺得空虛、無聊,不知道自己奮斗半輩子到底是為了誰、要追求些什么。
分析:美國心理學家埃利奧特·賈克斯發現,人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會有一種自我責任感,比如給自己定下目標,找到好工作、建立好家庭等,這種感覺通常會維持20-25年充滿自信、激情、創造力的生活。而人到中年,曾經熱切追求的目標實現,會產生“找不到生命意義”的感覺,出現茫然和恐懼心理。因此,中年危機其實是來源于一種信仰危機。這時可以看一些哲學、藝術方面的書,豐富精神世界。多關注自己的內心需要,挖掘自己的興趣愛好
親子危機多陪伴多溝通
王董事長對兒子傾注了全部希望。可上了初中,孩子似乎越來越叛逆了,學習成績也越來越糟糕,家教換了好幾個都沒有改善。
分析:很多事業有成的中年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應該“遺傳”自己的優良品質,因而按照自己的想法,從小對孩子提出嚴格要求、精心培養,甚至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和特點。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會因為缺少溝通和陪伴而感到孤獨、不受重視,甚至用一些“離經叛道”的方式引起關注。因此,不管多忙,家長每周也要抽時間陪孩子一起玩玩,比如去公園野餐、去郊外踏青等。
人際危機 降低對友誼的要求
每次和朋友一起玩樂都是為了談一筆大訂單、結交一個重要客戶,真正能夠交心的朋友越來越少,趙先生對朋友的邀約提不起興致,內心充滿著孤獨感。
分析:每個人要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到了中年發現朋友圈子越來越小是很常見的現象。老朋友因為距離太遠漸漸失去聯系;新朋友大多因為工作關系結識,讓人難以完全信任。
美國心理學家泰瑞·阿博特提醒,好朋友難尋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我們對友誼的要求太高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心態應該更加豁達,用接納的心態面對他人,彼此多些信任,無論客戶、鄰居等,只要真心相對,都能成為互相扶持的好朋友。
情感危機懂情調葆青春
和很多同齡人一樣,自從成了家、有了孩子,麗君和老公把精力主要放在掙錢養家上。終于,兩個人都升到部門主管,然而,一天天上班下班、洗菜做飯、收拾房間……麗君突然覺得索然無味,自己已經好多年沒和老公一起看電影了,好久沒和“閨蜜”逛街了。
分析:經歷了青春期的騷動、成年初期的熱情、事業的打拼和生活的挫折以后,中年人在情感上應該更成熟、穩重、有內涵。可此時面臨的誘惑會更多,甚至升華為情感危機。人到中年,可以適當地轉移生活重心,讓生活更有情調一些,比如買點自己喜歡的衣服、看幾場喜歡的電影,讓愛人和孩子發現你依然美麗時尚,會給他們留下更加美好的感覺。
(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