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背景:
王某,男,19歲,高三學生,在高考前25天前來咨詢。自訴在最近的幾次考試中,一到考試時耳邊就有音樂聲,當考卷發下時,眼前一片空白,要看二三遍后才能慢慢看清題目。考試時心跳加快,答卷時雙手顫抖,手心出汗,尿意頻繁。自高三下學期以來,最好成績考了一次580分,之后越來越差,最近只考到50分鐘多一點。
在咨詢中獲悉,孩子在初中時,好朋友比較多,成績很好,在全校名列前茅,每次都想要爭取考第一。到了高中以后,人際關系開始有些不和諧。與班上同學幾乎不說話,也不與女生交往。學習成績開始下滑。
孩子的母親說兒子從小就活潑可愛,十分聰明。在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優秀,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老師很喜歡他。升初中時進了排名第二的中學,在重點班,學習也很優秀,成績最好時名列全校前5名。沒想到到了高三下半學期,考試成績越來越差。個案分析:
根據個案和其母親訴說的情況,結合咨詢中所了解到的情況,咨詢師做出了判斷,孩子應該是因為考試而出現了過度焦慮的癥狀。
考試焦慮是在一定的應試情境下,學生希望逃避考試的一種緊張的情緒狀態。考試焦慮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對所面臨情境評價的結果太過于關注,考試焦慮常常表現為緊張、擔憂,嚴重的時候就會像案例中的男生一樣,出現軀體應激性癥狀。案例分析:
1.期望過高:在咨詢中得知個案在初中時,在全校前幾名,每次考前都想要考第一。說明他對自己的期望很高,在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無形的壓力。而到了高中這種壓力隱藏在潛意識里,再加上他的人際關系很不和諧,尤其是與爸爸的親子關系很糟糕,得不到爸爸的支掙陽鼓勵。這也加重了他的心理壓力。
2.認知偏誤:由于個案在初中時成績一直很優秀,卻因考試失利沒有考到理想的班級,故他的內心深處感到沮喪。進入高中后,成績在班上處于中等,咨詢中得知個案每次考試前總擔心考不好,害怕父母對自己失望。因而把自己封閉起來,正如個案所言,到了高中幾乎沒有好朋友,因為他擔心別人對他的評價。
3.缺乏自信:在小學、初中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是個佼佼者。可見他的問題不是因為學習能力差,也不是缺乏考試技巧,而關鍵在于中考失利的挫敗,未能進入自己理想的重點班,未能達到目標而導致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帶來失敗感和內疚感。從而懷疑自己的能力,進入高中后,學習成績僅僅處于班上中等,沒有了以前的優勢和驕傲,由于過度關注考試成績而影響了他日常的學習和良好的人際關系,這種焦慮也影響了考試的發揮。咨詢過程:
1.構建合理認知,鼓勵重塑自信
該個案的主要問題是不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從他的學習成長經歷來看,他的學習能力很好。由于中考失利,就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導致了自信心有所缺損。首先,在咨詢開始時,傾聽個案說自己的故事,接著對個案進行一般化處理。而后幫他建構自我認識窗,讓他列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回去請父母或過去的好同學、好朋友幫自己尋找優缺點。其次,對他的優點進行贊揚和鼓勵,對他的不足和他一起分析,看他對自己的判斷是否客觀。引導他向自己消極的、非理性的想法進行對質,幫他指出其不合理性、不現實性和不必要性,從而使他重新構建合理認知。同時,引導他找到過去成功的經驗,鼓勵他繼續曾經獲得成功經驗的方法,重拾自信。
2.改變考試態度,進行心理調適
考試焦慮并非不可改變,當孩子面對考試產生了焦慮情緒時,首先讓個案要做的事情就是改變態度,讓其接受焦慮。在咨詢過程中通過提問題的方式,幫助孩子認識到以下幾點:人在面臨考試的時候有焦慮情緒是很正常的,如果不緊張才不正常;適當的焦慮對學習有積極作用。絕大多數情況下,考試緊張是由于自己沒復習好或者對知識掌握得不牢固造成的;焦慮緊張是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是人的一種自然需要。不需要竭力克制自己的焦慮,對焦慮的情緒不必過分在意,要順其自然。
3.加強與人溝通,建立和諧關系
孩子的考試焦慮不僅來源于中考失利,而且進入高中時,由于自己成績不好,怕同學看不起自己,所以很少與同學溝通,這就影響了他的人際關系。在學習上,有時不懂的不敢問老師。因此,建議他主動與父母、同學和老師溝通。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告訴父母,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勵。在班上,學會主動與同學交流,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主動去問老師。
結果,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后,父母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鼓勵他別在意考試結果,只要努力去做就行,當他得知父母并沒有給他那么大的壓力,他的焦慮情緒已有所緩解。
至于如何與同學、老師溝通,我運用了焦點解決短期咨詢理論,引導孩子尋找自身曾經在人際交往中獲得的成功經驗,讓他知道學會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幫助自己:學會面帶微笑,主動與人打招呼,當別人遇到困難主動幫助,自己遇到困難也主動請求同學幫忙,要尊重和信任別人等。因個案有良好的意識和極好的悟性,非常愿意回去后積極嘗試,非常渴望自己有良好的和諧人際關系。
4.學會系統脫敏,激發正向情緒
在咨詢中和孩子一起商討,列出可引起他考試焦慮的具體刺激情境,并將其按照自己的焦慮程度自弱到強的順序排序,即焦慮梯度表,把刺激情境做成卡片。該個案的焦慮梯度表如上圖。
其次,進行放松訓練。讓個案坐在舒適的椅子上或躺在沙發上,雙手放在扶手或腿上,整個身體保持舒適、自然的姿勢。在訓練過程中可伴以低聲的輕松、緩慢、悠揚的音樂。讓他微閉眼睛,避免一切干擾或雜念。握緊右手拳頭,把右拳逐漸握緊3~5秒鐘,體會緊張的感覺,然后放松5~10秒鐘,體會這時的感覺。然后重復一遍,再次體會緊張與放松的感覺以及兩者有何不同。然后,用左手重復以上做法,達到放松的目的。按照同樣的程序與體驗過程進行手臂、面、頸、肩、背、胸、腹、臀、大腿、小腿、腳、趾等各個部位放松。最后,活動全身,這樣就完成放松訓練的全部步驟。
咨詢結果:
經過近20天的訓練,孩子基本上可以通過自我調節來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同學關系也有很大的改善,與父親的關系也親密起來,以上的改變離不開父母的積極配合,當然最主要是個案本身的潛能和能量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后來的模擬考試中成績逐漸提高,最后高考取得了582分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