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小張(化名),男,19歲,從去年開始,和父母特別是母親的關系非常緊張,與父母幾乎一直處于相互排斥的狀態。為了避開這樣的關系,去年,他獨自去北京打工,在打工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外地的女孩子,兩人建立了戀愛關系。到現在為止他與女友的關系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年。來訪者的父親打來電話預約,在電話中表示孩子的狀態非常差,希望能夠盡快進行咨詢和處理。
據父親介紹,孩子已經絕食三天了,前天他給在鄉下上班的父親提出了要求,需要求助心理醫生,父親不知孩子具體遇到了什么事,孩子也不愿多說,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父親答應了兒子的請求,找到了我。
來到咨詢室的除了父子二人,還有一位穿著打扮入時的年輕女孩,小張稱她為姐姐,說自己特意請她陪著一起來的。三人走進咨詢室,小張就叫父親出去,只留下身邊的姐姐陪他坐下。還沒有到夏天的晚上,男孩只穿著一件天藍色的棉衣,嘴唇發白,瘦弱的身體有些瑟瑟發抖。不難看出,男孩最近幾天的艱難。
男孩說,自己就在前天晚上十點多,迷迷糊糊地走到八一大橋上,爬上欄桿,準備跳下去,就此了結自己的生命。當時正好被一位六十多歲在橋上散步的大爺拉了下來,并把他狠狠罵了一頓。被老大爺救下來后,他一下癱坐在地上,自己感到一陣陣的后怕,最后不知怎么回到住所。夜里,就給自己的父親打電話,要求心理咨詢。
慢慢地,小張用很虛弱無力的聲音敘述了自己和原生家庭的關系。從小,小張就覺得母親特別不待見他,從來就是用罵和打的方式來對自己進行教育。長期下來,他形成了條件反射,看到母親就害怕,反感厭惡。總想離開父母,離開家,永遠都不要再回到這個家。
帶著這樣的想法,去年春節后,他遠去北京打工,并愛上了一位心儀的女孩,認為她就是自己感情生活的全部。他一直怕她離開自己,怕她跟別的異性說話,每次回到住處都要看到她在自己的身邊。在這樣極度的不安全感的情況下,女孩開始承受不了男孩的愛,并提出如果男孩不改變就要分手。
在一個月前,男孩回到邵武家鄉,準備在家鄉工作積累更多的錢為今后結婚用。在分開的日子里,他們每天都要通話,不想就在前幾天,電話打不通,直到夜里11點電話終于打通了,但聽到電話里有別的男人的笑聲,女孩說聲有事就掛斷了電話。
這個電話對從小沒有感受到親情之愛的小張來說,就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幾天下來神情恍惚,茶飯不思。帶著懷疑恐懼的心理,再次和女友聯系,依然沒人接。在他看來,可以不要父母,可以不要自己原生的家,女孩就是他的全部,沒有她活著就沒有意義和價值了。而他的困惑又不愿對家人述說,于是就出現了欲跳河輕生的一幕。
咨詢過程:
心理咨詢師首先應當無條件地接納和尊重來訪者,因此我對小張的情感故事表示了認同,讓小張的心慢慢地打開。在和他的對話中,及時撲捉到小張對于婚姻情感中存在的不合理觀念。用語義轉換技術和角色扮演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讓他感受到,愛一個人只是給你權利去為她做什么,而不能讓她為自己做什么,愛她就是給她幸福而不是束縛她的自由。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深層溝通,男孩意識到是自己的不安全感和懷疑,造成了對女友的控制的愛,那是一種讓人窒息的愛,就像手里抓著一把沙,抓得越緊沙子就漏得越快。
本以為首次的咨詢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對感情執著而不自信的小張,還是放不下女孩,也不想接受女孩對自己的態度,害怕今晚回去如果再給女孩打一次電話,遇到她不接或者是聽到了要分手的消息,可能依舊過不了今晚。
我們只能對來咨詢的一方負責。由于女孩并沒有來咨詢,我不能確定她的態度。正當我感到咨詢效果出現反復時,男孩的提議給我打開了一扇窗。他想在咨詢室通過心理咨詢師和女友連線,來確認對方的態度。
電話接通,是用男孩的手機。從對方的防御和懷疑的語氣,我可以感到女孩對男孩很在意,同時也能感覺到女孩受到的折磨和痛苦。我簡要地做了自我介紹,并表達了男孩深陷情感不能自拔的現狀。其中,男孩和女孩的溝通過程中,還一度出現全身顫栗的狀態。
整個咨詢過程用了整整三個小時,父親也在門外等了足足兩個半小時。最后我和父親做了交流,讓父親認識到,在原生家庭中,并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愛的表達。因為感受不到愛,兒子險些失去生命。
我建議父親帶著小張先去補充身體上的能量,進食,讓自己慢慢走出絕望和灰暗。
三人帶著感激走出了咨詢室。
其實,我更要感謝來訪者,在這個咨詢中,我學習了,成長了。在我自己快要被問題帶入不堪的狀態時,又是來訪者讓我學會,要跳出問題來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