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香,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臨床心理醫生,央視《心理訪談》等欄目特聘心理專家。
中醫本科畢業后在軍校任教八年,碩士攻讀心理學專業,博士重回北京中醫藥大學潛心研讀傳統文化經典。在多年的臨床、教學、為兵服務和寒窗苦讀的歷練中參悟著人心和人生。
浮躁中的淡定源自于對內心至真至誠的堅守。她的演講和訪談娓娓道來卻引人入勝,婉約中自有大家風范;她的文筆同樣具有這樣的魅力。
噩夢報病
古人將噩夢稱為夢魘,又稱為卒魘、魘不悟、魘寐等,《辭源》中講道:“魘,一指夢中驚駭;一指妖邪。”《說文解字》又說:“魘,夢晾也。”這表明噩夢的內容十分可怕,以至于夢者自己被夢中的恐懼情緒驚醒,而且醒來后仍然伴有嚴重的焦慮與恐怖。
民間有一種傳說,叫作“噩夢報病”,就是說做噩夢是身體要患疾病的征兆。
《周禮·禮記·春官》中已有“噩夢”的分類,《黃帝內經》中雖然沒有“夢魘”或“噩夢”之詞,但其“夢相殺毀傷”“見人斬血籍籍” “夢伏樹下不敢起”“夢伏水中,若有畏恐”“夢涉大水而恐懼”“夢臨淵,沒居水中”“夢斬首”等所描述的,都是指的噩夢。《左傳》中也有很多夢魘的案例。
《黃帝內經》說:
“陰平陽秘,精神乃至;陰陽離絕,精氣乃絕。”人的身體之所以患病,是機體的陰陽雙方失去協調平衡而導致的。就是說,疾病是機體組織功能紊亂的結果。在病癥未發作之前,陰陽失衡和功能紊亂已經出現,機體內部已經發生了病理變化;但是,因為這些初始的變化非常細微,只能刺激人體產生閾下感覺,而大腦神經系統不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當處于睡眠狀態時,來自外界的信息干擾減少,人可以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內在,所以,清醒狀態下不能體察到的一些內在刺激,在睡眠狀態下會被潛意識覺察,這時,那些微弱的閾下感覺可能激活周圍皮層區的記憶痕跡而構成夢境。換句話說,病理因素觸發、喚醒了潛意識中的一些不愉快記憶,并將其形象化,變成一個具體場景,這就是噩夢。
唐代孫思邈在他的著作《備急千金要方·膽腑方》中對噩夢進行了探討,他認為夢魘與機體心氣虛弱有關。心氣虛弱、應對困難的勇氣不足,白天的很多平凡小事都會激起強烈的恐懼情緒,在夜晚的夢境中,就將內心的恐懼情緒形象化,變成令人驚恐的噩夢景象。孔子說:“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只有身心都很健康、情緒穩定,不會被外界的各種因素干擾的人才能沒有心理;中突、不做噩夢。
現代臨床發現,冠心病及心臟病患者,往往夢到被追逐的情景,心中十分恐懼,想呼喊但喊不出,想逃跑也跑不掉,往往會突然驚醒。
比如,一位中年人,在生活中經常感到像偷了別人東西一樣膽戰心驚,夜里也經常做一個內容相似的夢:自己和一群人在一起吃飯或者開會,忽然發現這些和自己在一起的不是人,而是一些面目猙獰的魔鬼。他急忙逃跑,那些魔鬼就怪叫著在后面追他。魔鬼神出鬼沒,自己怎么也擺脫不了,就在自己將被抓到的一剎那,驚駭而醒。他在現實生活中對人際關系特別敏感,總是覺得別人不接納自己、算計自己。周圍的人都是不友好、不可信的,自己不僅被孤立,而且被傷害。他特別害怕得罪人,怕別人記仇、報復自己。頻繁噩夢后不久,他在體檢時發現自己得了心臟疾病。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個經驗,就是發高燒的病人總愛說胡話,說看見什么人了,甚至看見妖魔鬼怪之類。發高燒是外邪亢盛,機體的正氣奮起抗爭,正邪交爭而產生的劇烈反應。潛意識會將這個殘酷的抗爭局面表達成恐懼的夢境。
恐懼夢的一個重要題材是死亡恐懼。最恐懼的是,夢的表面似乎看不出恐懼,但是卻讓做夢人在醒來后越想越怕。
一位二十幾歲的小伙子要做一個闌尾手術,小伙子身體很棒,手術也非常小,執刀醫生是非常好的醫生,一切都沒有問題。手術前一天的中午,小伙子午睡時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的表哥開車來接自己,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自己最終并沒有上表哥的車。
醒來之后,小伙子先是很詫異,因為這個表哥去年因病過世了,而夢中自己并沒有看清開車人的臉,但卻很確定那就是表哥。小伙子從夢中醒來時,正好奶奶來給自己送飯,聽了孫子的敘述,奶奶緊張得臉都變色了,嘴上一直安慰著孫子:“沒事的、沒事的,沒看清臉就沒事。”但是,奶奶越說沒事,小伙子就越恐懼,“如果自己坐上表哥的車,是否就意味著會像表哥那樣病故呢?”“表哥開車來接自己,是否預示著自己的手術有危險?”直到被推進手術室,這些問題還在他的腦海中盤旋,他想到后脊梁骨發冷也沒想通。
后來手術做得很不順利,本來一個小時就能結束的小手術,卻持續了五個多小時,因為他昨天還微有炎癥的闌尾,在手術打開后卻發現化膿感染了。
小伙子休養了小半年才完全恢復健康。
這個噩夢顯然是個死亡恐懼夢。小伙子自小到大身體很棒,連小針都沒打過,盡管現在要做的手術并不大,但那也是動刀子呀!他開始緊張了、擔心了,因此做了這樣的夢。本來,夢已經幫助他克服了恐懼情緒,擺脫了死神陰影。但是,奶奶對夢的過激反應又重新激活了他的恐懼情緒,使他的整個身心狀態都大受影響。在惡劣的身體狀態下,闌尾的炎癥迅速惡化、潰爛、化膿。
人在遭遇重大的心理創傷或意外事件之后,內心的平衡被打破,安全感遭受重創,噩夢也會隨之而來。比如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中,就有很多人飽受噩夢之苦。夢是一個窗口,透過窗口看到的恐怖、猙獰景象,只是整個豹子身上的一塊斑紋而已,窺一斑而見全豹,它提示夢者的心理世界擁有一股強大的邪惡能量,提示夢者的心理世界產生了劇烈的心理沖突,提示創傷的危害沒有得到及時修復,需要進行心理疏導和調整。
就年齡而言,兒童是噩夢鐘愛的對象,幾乎每個人在童年的時候都做過被追趕的噩夢:一個巨人,或許是怪獸、或許是魔鬼,在追趕我,我想跑,但腿腳不聽使喚。眼看它就要抓住我了,我看到它張著血盆大口,獰笑著,向我伸出毛茸茸的大爪子,我嚇得尖叫一聲,驚醒了。這是兒童中非常常見的噩夢形式,而且很多兒童經常重復做十分相似的噩夢。為什么噩夢容易襲擊兒童呢?因為,與成人相比,兒童心智還不健全,應對外物、自我保護的能力不足,自我安全感低,容易產生恐懼情緒。隨著年齡增長,噩夢的數量會逐漸減少。
就性別而言,女性的噩夢比男性多。因為,和男性相比,女性的身體更加柔弱,抗擊外力、自我保護的能力低,安全感差。尤其當身體虛弱:遭受重大心理創傷后,女性發生噩夢的頻率更高。
(編輯:唐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