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期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月,卻是公司對大學畢業生真正的面試,對畢業生走入社會后角色的轉變、今后工作的選擇等都大有裨益。
大學畢業走向社會,絕大多數大學生面臨的第一個考驗,便是“實習期”。
這里所說的“實習期”,是指國內大學設定的“社會實踐學習期”,與其說是一門課程,更像是應試教育中的補缺之路,一來想借助一次短期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畢業生的動手及實際操作能力,二來想借此提高就業率,偏偏此舉的受眾群體畢業生們卻對此不溫不熱,認為機會尚多何須操之過急。
那么,讓我們一起來揭秘一下事實的真相吧!
一般情況下,能夠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實習崗位的企業,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企業發展迅速。如果企業發展遭遇問題,可能裁員都來不及,又怎么會提供額外的實習崗位呢!
2.專業對口性強。很多大學生擔心找工作不對口,但實習企業通常都會根據專業,有針對性地招募實習人員。
3.企業人力資源戰略相對清晰。實習企業對自身發展到了何等階段、應該儲備及使用何等人員等都有系統的規劃,若企業尚處于生存期,為求自保只會聘用經驗豐富的資深人士,也就不會提供實習崗位了。
所以,能夠到大學招募實習生的企業,起碼在生存與發展、人力資源戰略等問題上初步合格,建立有相對完善的用人、育人體制,并已開始進行第二代儲備人才的培養,相對于那些還沒有建立人力資源體制的企業而言,算得上更勝一籌了。因此,對于即將面臨求職競爭的畢業生來說,這樣的實習機會就不容忽視了。
如何贏得實習機會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實際上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所謂“入錯行”,是指是否符合個人愿景、性格等主觀因素。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定位清晰化。
一般來說,營銷類工作可以分為兩大類、七大工種,每個工種都對應不同的性格屬性、能力要求及個人愛好(見表1)。兩大類分別是銷售類與企劃類,其中銷售類又可分為:傳統渠道業務、現代渠道業務、專業型客戶業務等三個工種;企劃類可分為產品人、渠道企業、推廣、市場調查等四個工種(見表1)。
自我定位完成以后,接下來就是面試前的準備。企業招募實習生,其實就是要找專業對口的儲備人才,所以實習面試前的準備工作,基礎就是加強對專業知識的了解。事實上,很多畢業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遠遠不夠。最近,在某“211工程”大學招募實習生時,我問了幾個簡單的營銷問題,比如“什么是4P”、“簡單陳述一下4P之間的組合關系”等,回答讓人滿意的不超過20%。其中一個學生更離譜,我問了幾個問題她均無法回答,就給了她最后一次機會:“請問,市場營銷學是誰寫的?”她堅定地告訴我:“是我們班主任黃老師。”借此也告誡各位畢業生,如果想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專業知識合格。
最后,就是面試機會的把握。實習面試的時間最多也就是5分鐘,也就是說,你必須在5分鐘內展現出自己的優勢。這一點聽起來似乎過于殘酷或者有些兒戲,但事實如此,企業沒有太多時間去考察一個人的真實實力,只能在2~4個小時之內對上百人進行初步評判。所以,面試時要注意自己的精神狀態,對考官而言,這種狀態直接反映了應試者的毅力和沖勁。
如果你通過了實習期的崗位爭奪戰,祝賀你已經通過了職場生涯第一關的考驗。然而,后面的實習期才是真正的考驗。
實習期間“習”什么
實習期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月,卻是企業對畢業生真正的“面試”。原因很簡單,在沒拿到畢業證之前,企業并不承認你的學位及能力,僅僅把你當成一個廉價勞動力看待,而且,企業通常會按照1∶1.5的比例進行招募人數預留,也就是說,只有10個崗位卻有15個人在競爭。顯然,實習生必須在實習期間經過一系列的系統性調整,才有可能在實習結束后成為企業的正式員工。
認識社會,調整心態
對于我們部門的實習生,我必須要向他們講“真實的社會”這一課,這一堂課實在是太重要了。不是所有公司都像電視劇和小說里講的那么完美:同事和睦相處、領導體恤下屬、團隊團結一心勇往直前……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實習生必須用一顆包容的心去接受這種現實。你可以看不慣,也可以提出改善意見,但不能只有抱怨,你只能先適應,并逐步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進行修正。如若不然,企業不會“強留佳客宴王孫”,別忘了,企業是按照1∶1.5的比例進行崗位人員儲備預留的。
依靠“學習力”改善自身不足
調整好心態之后,就是考驗自己“學習力”的時候了,這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最核心部分。這里講的“學習力”,就是在實習期間,在最短時間內學會工作中必要的核心元素。
如何提升“學習力”?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不足。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資源讓自己全面學習,必須找出自己最為缺失之處,投入全部時間加以修正。一般情況下,新入職人員的不足之處通常表現為對業務流程不熟練,專業知識無法與工作接口、無法理解公司行為、競爭意識不強、成長速度慢等,這些均需要依靠“學習力”進行修正。
1.對于專業知識無法與工作接口,建議可以從書籍中尋找答案,閱讀是快速吸收他人成功經驗的最好辦法。大學生在學校學的知識多偏重理論,在實際工作使用時總感覺格格不入,其實知識的轉化是需要時間的,而幾個月的實習期著實短的可憐。此時,實習生可以選擇閱讀一些實用性較強的雜志,等有空余時間了,再翻閱專業的理論書籍,找出其中的對應之處加以揣摩,將實際與理論相結合,以便自己容易理解應用。
2.職場新人往往無法理解公司的某些做法,這其實是不熟悉公司的企業文化。每個企業成型時,都會形成某種固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是被公司所認可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企業文化。在企業文化的熏陶下,整個團隊會高度認同一種價值觀,如果你偏偏要背離它,就會被當成團隊“異類”清除出局。
或許你認為一件事理論上是合理的,但企業文化卻不允許如此執行,這時,就要向公司前輩請教,以免陷入兩難的境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一個與自己尚能談心的前輩,邀約一起吃個飯、喝口小酒,告訴他你的困惑,真心希望他能夠予以指導。酒過三巡后,自己必然會受益匪淺。
3.實習生必須要有競爭意識。即使你和好友一起被招募進公司作為儲備人員培養,不管私下關系如何之好,在工作上你們同樣是競爭的對手。而超越對手惟一的辦法,就是“實踐再實踐”。
上級主管會習慣性地對新人進行比較,因為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因而比較的結果也相當明顯。所以,當把同樣一項工作交給各位實習生時,競爭就拉開序幕了。在交付工作成果時,成功者會獲得新的項目予以鍛煉,而失敗者可能成為其副手或是就做些簡單枯燥的工作,這樣在實習結束后,兩人的差距就相當明顯了。所以,你必須努力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
4.實習生的成長速度究竟要有多快?事實上是這要看上級主管對你的“期望”有多高,如果低于他的期望值,主管會認為你發展潛質平庸;如果高于期望值,那么你將會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
提升成長速度的辦法就是“檢討”,這也是將你的“學習力”大幅提升的關鍵。通過自我檢討,找出實踐中的成功之處予以保留,并對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哪些問題可以修正,哪些問題必須避免,找到問題的根源,在下一次的實踐中進行驗證。
那么,怎樣有效地進行檢討?其實,你只需在每晚睡覺前寫篇日記,可這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做到,除了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還必須有科學的日記方法才能見成效:
首先是檢討的時間,一定要在睡覺之前。因為經過晚飯后幾小時的休整,此時的心情基本已經平靜,能有效地審視自我。
其次是檢討的內容:
一要檢討自己當天的效率問題,比如今天的工作完成是否達標,如果沒有,是哪些事情干擾了你。實習生往往因為自己是新人,而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請求,從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你需要學會適當的拒絕,同時告知對方你目前處理事務的緊急性以獲得理解,慢慢地,你就會學會一種提升效率的簡單辦法——對無效事務說“不”!
二要檢討自己當天的溝通問題。銷售、產品籌劃、產銷協調等任何工作都要依靠溝通才能完成,所以,檢討的時候要回想一下,自己今天說的話是否詞不達意,面對別人的質疑是否無從解釋等。對于溝通不暢之處,要學會自己在心里搭建一個場景,反復練習當天的溝通情景,找出解決的辦法。當這種練習成為習慣后,每當你與別人溝通時,心中的“場景”就會自動浮現出來,你可以預見對方將如何與你溝通,并尋找出最佳答案。
最后,希望各位畢業生能夠好好利用實習期,敲開通往職場生涯的第一個大門。
(編輯:吳明 housy0116@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