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登陸火星時,帶著地球人關于宇宙秘密的一個最大疑問是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火星人。對于地球人,火星已經不僅僅是天上那個閃爍的紅光天體,隨著科技進步,那顆紅色的星球更多地承載了人類在太空開疆辟土的野心。
幻想比探索早了半個多世紀
人們對火星人的想象最早源自何時?有據可查的是可能來自于一連串美麗的誤會。1877年8月意大利天文學家夏帕雷利在觀察火星時發現火星表面有許多線條狀的東西。他用意大利語稱之為“canali”(海峽、溝渠的意思),但是英文報刊在報道這一發現時,把canali錯寫成了canal(英語運河的意思)。1895年,美國天文學家洛厄爾出版了《火星》一書,描繪了火星表面的河道,認為這些河道是人力挖掘的。在書的結尾,洛厄爾斷言:火星上似乎居住著智力發達的生物。盡管后來證實,這些“運河”只是一些干涸的峽谷。
這個美麗的錯誤,卻為后世的科幻產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材料。19世紀末,關于火星的科幻作品大量涌現,比人們真正去探索火星早了半個多世紀。
火星人入侵地球
1938年萬圣節,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將《世界大戰》改編為廣播劇《火星人入侵地球》,并別出心裁地利用新聞式的現場報道方式廣播。一些美國人聽到電臺里傳出“火星人已經入侵地球”的消息,信以為真,趕緊收拾細軟,逃離家園。此后一項調查顯示,約170萬人相信這是真的新聞,120萬人感到十分恐慌。直到節目最后,主持人才告知觀眾剛才播出的是一出科幻廣播劇。這是人類第一次真正對火星人感到恐懼。不過彼時正值二戰時期,人們本就脆弱得風聲鶴唳,既然人類可以自相殘殺,火星人趕來湊熱鬧也許也不足為奇。
在遍地開花的火星科幻作品中,火星人最常見的形象是“人類的假想敵”,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入侵地球,屢敗屢戰,屢戰屢敗。而人類擊敗他們的方式也五花八門:比如以人類為食物的火星人,最后感染了地球上的病菌而全軍覆沒(《世界大戰》);比如戰無不勝的他們,因為聽到老奶奶傷感的歌曲一個個爆頭而亡(《火星人玩轉地球》)。
當科幻遭遇現實
不得不說科幻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類探索火星的步伐,同時預言了人類科學的進步。“德國科幻小說之父”拉斯維茨1895年開始創作的《在兩個行星上》,講述一支火星人探險隊在地球北極上空和地面建立了據點。這部科幻小說提到了光電感應器、反作用發動機、軌道站等后來才出現的技術。2000年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探索計劃項目專家兼科幻小說家蘭蒂斯博士,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科幻長篇——《火星穿越》。其中對火星和太空技術的描寫,就好像是20年后火星探測的報告。
與火星人談戀愛
并不是所有火星人和火星文明都面目可憎。上世紀80年代引入中國的美國電視劇《火星叔叔馬丁》中,馬丁是一個可愛的火星人,因為飛船故障留在地球上。除了頭頂長著天線外,他長得和鄰家歐吉桑沒什么兩樣。他會隱身,能讀懂人的心思,還熱衷于給人牽線做紅娘,簡直是宇宙和平的使者。
百年前的《火星公主》,講述了一位美國大叔穿越到火星,經歷了火星上兩族相爭的慘烈戰斗,并與火星公主產生了一段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雖然對于火星的想象略顯幼稚,但與火星人談戀愛這事兒,也體現了地球人對火星的美好幻想。
火星文明的興衰
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的《貓城記》中描述“我”來到火星上發現他們也曾有過數萬年的輝煌文明,但現在卻是一致對內,自相殘殺,最終導致了整個火星文明覆滅,“我”則黯然神傷地回到地球。結合當時的中國,這部科幻作品像寫實主義一樣契合現實。
金·羅賓遜的火星三部曲:《紅火星》《綠火星》和《藍火星》描繪了人類將如何改造火星。小說中有這么一場爭論:環境保護主義者反對改造火星的計劃,他們寧可保留過去那個荒涼的紅色世界。雖然是科幻小說,但愛情與背叛,戰爭與和平,所有地球人的難題,在火星上也一樣上演。科幻常常比現實更現實,這或許也是地球人向往火星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為什么登陸火星如此之難?
火星不是個友好的地方。這里異常寒冷,多風,寸草不生,而且靜得嚇人,除了咆哮著的威脅著滿懷希望的訪客的沙塵暴之外,什么聲音都聽不到?;鹦怯悬c像一位“怪客”,擺出了一系列惡意的障礙以挫敗過去47年中被派去開展探索活動的探測機器人,而且,最終通常都是火星取勝。
自人類開始向火星發射宇宙飛船的幾十年來,火星輕而易舉地擊敗了人類,人類總體上平均只有約四成的成功率——對于耗資數十億美元和無數建設時間的任務來說這個比例不算高。人類一共向火星派出了17個著陸器,只有7個安全著陸,每一個的成功程度都有所區別。美國航天局正在試圖利用其新型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嘗試迄今為止最復雜的任務——第18次著陸?;鹦翘綔y者們坎坷的歷史令人們備感壓力。
令某種東西在另一個世界著陸,無論是什么東西,都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這個著陸地點非常遙遠,而且異乎尋常的不友好。過去的登陸嘗試證明了這一點。
人類的首次機械登陸嘗試以失敗告終,當時蘇聯的“火星2號”著陸器因為制動火箭沒有點火而墜毀。1971年12月2日,“火星3號” 到達火星,首次在火星成功著陸——但是只維持了20多秒,之后就在布滿塵埃的表面“宣告死亡”。在隨后的幾次任務中,蘇聯的探測器要么墜毀,要么在火星上徹底失蹤。然后,美國的“海盜”號火星著陸器成功登陸火星,這對于美國來說是個巨大的成功。.
“海盜”號的任務包括一系列研究氣象、拍攝全景照片、甚至尋找微生物的實驗活動——事實上,圍繞這些結果的辯論現在仍在繼續。但是,就純粹的登陸事實來說,它是成功的。
“海盜”號登陸后的10年中都沒有探測器再去“拜訪”火星。1997年7月4日,NASA的“火星探路者”號著陸器攜帶“旅居者”號火星車在火星著陸,并且在表面四處開展活動,這令科學家和公眾頗為興奮。
2003年既有成功也有失敗——歐洲的“獵兔犬2”號火星著陸器從未與地球聯系;但是,美國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分別降落在火星的相反兩端?!皺C遇”號仍在超期服役,“勇氣”號的輪子則不幸陷入流沙無法脫身,之后其太陽能帆板也無法吸收到足量的陽光供其發電之用?;鹦亲罱K“戰勝”了“勇氣”號。